百年变局下有效应对西方舆论战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2021-09-15 02:09张桢庄严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

张桢 庄严

[摘要]本文重点探析了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以及对策。百年变局下,美国依然掌控着国际传播的话语霸权;国际反华阵营不断扩大;“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中共威胁论”甚嚣尘上。西方媒体主要通过“明枪暗箭”齐发的舆论攻势全面诋毁中国。为了有效应对西方掀起的舆论战,应理性客观看待西方对华认知的调查结果;主动设置议题,展示真实立体全面并且可亲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适应大变局的时代趋势,构建传播多元主体协同的国际传播体系;构建西方涉华的舆情预警监测机制与风险评估机制。

[关键词]百年变局;西方舆论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4—0056—05

[作者简介]张桢,女,中共开封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讲师,河南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顾问,研究方向:对外传播、网络舆情;庄严,男,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传播、文化软实力及国家形象研究。

自2020年全球爆发肆虐的新冠疫情以来,相比西方之治的乱局,“中国之制”充分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为了摆脱国际舆论聚焦日渐衰落的“西方之乱”的客观现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将疫情政治化,持续在国际舆论场对中国进行恶意的抹黑和打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有之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相互交织影响下的国际舆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的煽动下,多国民众对华印象明显呈下降趋势。这与西方开展的新一轮对华舆论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美国官方的政策文件中,对华舆论战已经成为公共外交政策和战略传播政策的重要内容。

纵观全球,中美博弈逐渐长期化、复杂化,全球性危机爆发的风险仍然存在,西方话语体系中“修昔底德陷阱”将对世界产生深度影响,全球合作与共赢的发展局面依然充满着各种变数与挑战。而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和“十四五”与2035年愿景规划的开局之年,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新发展阶段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也可转危。必须做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力争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1]。因此,为破解“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困局,积极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中国各级媒体应立足当前两个大局,充分结合当前形势制定好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传播策略,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话语权,积极应对国际舆论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复杂的国际舆论中破解困局,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开創国际传播新局面[2]。

一﹑百年变局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

(一)美国依然掌控着国际话语霸权

近年来,美国通过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霸权,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安全等各领域全方位压制以及妖魔化中国,并借此大肆炒作中美之间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试图掀起“新冷战”。当下,美国凭借技术层面的优势,构建互联网国际制度体系,在域名分配以及管理方面占据着绝对的控制权,而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劣势。因此,在当前互联网信息传播为主渠道的舆论场域中,全球社交平台也基本由美国主导,“同温层”的舆论生态被不断强化,西方国家通过对其他国家进行二次传播以及多次传播,将自身信息连同价值理念辐射至全球,形成巨大的舆论场。

面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升,美国等西方媒体一直采取各种手段污名化中国,并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宣称中国靠人民币汇率、政府补贴、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占了美国的便宜,是美国贸易逆差连创新高、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3]。近年来,伴随着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战、科技战、外交战以及舆论战,美国又以反制中国媒体所谓的“政治宣传”为借口,限制中国媒体的驻美记者人数,将其列入“外交使团”导致中国的对外宣传受到严重冲击。但是中国经济在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的双重影响下,依然逆势上扬、中国抗疫取得全球瞩目的战略性成果以及积极开展的“疫苗外交”等正面形象被西方的“阴谋论”与假新闻淹没,西方主流媒体用大量负面的渉华议题去影响世界民众对中国理性而客观的认知。西方媒体“污名化”中国的手段不断升级,不断加深各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致使中国陷入国际舆论困局。

(二)国际反华阵营不断扩大

2019年12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占60%。2020年,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美国受访者攀升至73%,达到皮尤启动该项调查以来对华负面印象的最高值[4]。2021年3月,有89%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或“敌人”[5]。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数量创历史新高。2019年,BBC面向25国受访者进行的“国家形象民调”,以及德国柏林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协会近期对9个欧盟成员国的调查等,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从2019年到2020年,中国国家品牌排名从23位下降到35位[6]。由于美国与西方各国利益上的深度关联,再加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种族优越感以及共同的意识形态倾向性,在面对盟国之外的“竞争对手”时,自然在态度、行为、舆论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三)“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中共威胁论”甚嚣尘上

众所周知,特朗普曾在演讲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并宣称几十年来美国低估来自“中国的威胁”是1930年以来美国外交政策中最大的失败。特朗普的竞选团队以此来增加竞选筹码,导致“中国威胁论”再次沉渣泛起。在此基调下,美国在国际上带头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将陈腐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升级。[7]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又将其进一步编织成意识形态偏见色彩更浓的“中共威胁论”。西方政客们认为这样既便于向美国的盟友兜售,同时又能离间中国党群关系。因此选择在舆论场攻击、丑化、污蔑中共则被认为是西方舆论战的“釜底抽薪”之策。

二、百年变局下西方媒体对华舆论战的特点及趋势

(一)不断恶意炒作和捏造虚假的涉华议题

西方媒体时常以“揭露真相”为使命,并宣称一贯奉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标准。可一旦涉及中国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将中国置于所谓的“全球道德天梯”的最底层,用“极权、专制、独裁、黑暗、邪恶”等极为负面的词汇引导国际舆论对中国产生错误认知。为了协助美国的公共外交政策和战略传播政策,西方媒体制造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极端议题,掀起国际舆论的认知震撼与道德震撼。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接连不断的用“中国病毒论”“中国担责论”“虚假宣传论”等负面议题在国际舆论中污名化中国。中国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时,西方舆论又开始炒作中国“借疫获利论”。2019年11月,美国《纽约时报》通过刊登所谓涉密的“新疆文件”来“妖魔化”中国的人权问题。随后美国国际调查记者同盟又宣称,他们获得了一批内容为“新疆拘禁营”的中国政府机密文件,美国媒体对此展开大规模报道。随后,BBC等多家西方媒体对所谓的“新疆文件”进行曝光,西方舆论再次以“新疆议题”为重要着力点攻击中国人权问题。为了维持新疆问题热度,2021年3月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凭空捏造新疆棉花生产中存在“强迫劳动”“种族灭绝”的谎言,H&M、ZARA、阿迪达斯、耐克等企业以此为依据,拒绝进口新疆棉花以及其他农产品。随后,英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国家也迅速加入抵制新疆棉花的队伍,此事件在国际舆论中引起强烈反响,新疆棉花事件也无疑成为世界舆论场中各大媒体持续聚焦的重磅头条。在国际舆论场中,形成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对华国际舆论战。

(二)“明枪暗箭”齐发的对华舆论攻势

西方媒体为了让捏造的新闻事件更具真实感和正义感,通常采取“明枪暗箭”齐发舆论攻势,全面诋毁中国。

1.“明枪”型舆论攻击方式。西方媒体习惯把中国政府塑造成舆论場上的“强者”,而将持不同政见者、祖国分裂者、邪教者、极端宗教者塑造为所谓的“弱者”,而那些恐怖分子、邪教分子、分裂分子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往往以奋起反抗的“弱者”出现,这些所谓的弱者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热衷于讲述自己遭受中国政府“虐待”或不公平的悲惨故事。在西方媒体建构的各种新闻图片中,中国警察往往是全副武装的,而少数民族的妇女和儿童往往是抗议和哭泣的。究其根源,西方媒体并非真正同情所谓的“弱者”,只是将这些“弱者”作为妖魔化中国的一粒粒棋子,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对华舆论战的胜利。由此可见,通常以客观、公正自居的西方媒体,在渉华新闻报道中加入大量“深加工”甚至生搬硬套的内容,通过煽动和激化受众恐慌和愤怒的情绪,将舆论引向预定方向。比如《纽约时报》对“新疆棉花”事件的报道中,多次出现“酷刑、强奸、强迫绝育、堕胎、没完没了的政治灌输”等极端词汇,甚至宣称“从2015年至2018年,新疆人口出生率下降了84%,政府制定计划生育目标,争取在2020年要把新疆的人口出生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统计数字让人大跌眼镜,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报道极易激化中国少数民族矛盾。此外,西方媒体还经常颠倒黑白:如德国的《柏林晨报》在报道西藏“3·14”事件时,将武警解救被暴徒袭击的汉族人报道为武警大规模抓捕藏人。这些扭曲真相的报道让国外民众无法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也给客观真实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带来无限阻力。

2.“暗箭”型舆论攻击方式。西方主流媒体习惯于借助普通民众的观点,从微小的叙事说起,利用个体对中国的质疑与批判,在看似客观中立的报道中,宣扬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巧妙的传递西方反华的声音,以此掩盖对中国的偏见和利益冲突。此外,在西方媒体建构的相关报道中,借用他国学者的话语成为一种惯用手法。《华盛顿邮报》有关“新疆棉花”事件的报道中,多次借用专家学者的话指责中国在新疆问题上造假——“中国官员利用Twitter和Facebook传播关于维吾尔人的虚假信息,进而诋毁致力于新疆问题科研人员、媒体记者和相关机构组织。”为了增加可信度,西方媒体还借用他国学者的研究攻击中国,例如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安妮·玛丽·布雷迪表示:“持续研究中国国际传播的25年来,中国在新疆地区的宣传攻势是她所见过的针对单一主题的最大规模国际宣传运动”。这些夸张的政治性话语以西方意识形态为出发点,攻击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背后隐藏着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认可与赞誉。

此外,西方国家长期通过国际社交媒体上的高活跃度“网络机器人水军”,发送有关中国敏感话题的负面舆论,并通过多种语言发布推文,频繁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

(三)百年变局下西方媒体对华舆论战的走势

随着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必将再次调整对华舆论战略,拜登政府既不会采取奥巴马政府的“妥协性”政策,也不会延续特朗普过于强烈的“对抗性”政策,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寻“平衡”点。为此,美国会对华进行高强度的舆论渗透,其手法与形式将更加波谲云诡:在中国敏感地区(新疆、西藏、香港、台湾等地区)制造热点事件;并采取隐蔽的策略,不断加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分歧与对立。

1.重塑美国的“普世价值”,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利用意识形态制造政治话语分歧是美国民主党历来的惯用策略。拜登政府提倡重铸美国的软实力和西方民主价值观,强调多元主义与美国的道德领导力,并为中国所谓的民主活动提供资金援助与支持。这些看起来相对柔性的资助,实质上是煽动极端[8]。美国媒体将针对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人权问题、香港台湾问题以及宗教问题等敏感议题不断掀起舆论风波,不遗余力地标榜美国的“普世价值”,给中国国家形象制造污点,并贴上政治化标签,在国际舆论场中围堵中国,孤立中国。

2.对华舆论战持续向信息化方向不断推进演化。国际传播领域制胜的关键是信息的快速生成、分析与分发,特别是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美国将会在网络与信息化领域与中国展开数字对抗。通过算法推荐,以及深度控制信息流量与走向的方式操控国际舆论,炮制、传播和推广符合西方利益集团的相关议题与言论,对非盟友及竞争对手的宣传采取反制与对抗的手段。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劳拉·罗森博格长期在国际社会呼吁,要有效抵制来自中国的“错误信息”,提出“民主国家应务必参与至关重要的数据与信息竞争,以确保信息空间保持在民主轨道上”[9]。此外,美国国防部的联合人工智能中心即将成立,这一用于对外舆论信息作战的国家机构剑指中国,将中国列为网络与信息化领域的头号竞争对手。美国会将人工智能手段应用于国际传播的舆论战,并在全球实时信息环境下,及时开发、研究、部署新型舆论心理战。因此,中美之间的信息博弈将迈入虚实交替的信息对抗新阶段。

三、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效应对西方舆论战的对策

(一)客观理性看待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认知的调查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认知产生了“马太效应”,西方发达国家原本就对中国的崛起充满着敌意,加上西方媒体将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与负面认知不断放大与强化,部分国家民众对中国认可度持续走低也就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皮尤的调查结果只能代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民众的认知,并不能体现全球民意。而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本身是有差异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有将近50%的民众认可中国政府抗疫成功。国际民意调查机构——“阿拉伯晴雨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东和北非接受调查的12个国家中,中国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大国[10]。与此同时,综合全球不同的调查数据分析,美国2020年的全球排名出现大幅下跌,多数国家对美国的好感度降至20年来最低点[11]。总之,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中对中国发起的“毁灭性打击”虽让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中出现下行趋势,但并未出现西方所预测的“断崖式下跌”。可见,在中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与西方舆论博弈过程中,西方舆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攻击力逐渐下降。正如联合国副大使耿爽的发言:一些西方政客持续抹黑中国,他们说得不累,我们听得都累了。到底谁是搅局者,谁是实干家,国际社会自有公道。西方媒体的社会动员能力在这场疫情面前显得相当微弱。尽管对中国的打压手段变得更加隐蔽,但是中国民众乃至不少世界民众早已看清西方媒体的真实目的,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社会的时代已经终结。西方媒体在渉华报道中的偏激和极端,只会进一步暴露自己的虚伪性,降低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正如《纽约时报》评论员弗里德曼所说的:新冠疫情不但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反倒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滑铁卢”。

(二)主动设置议题,展示真实立体全面并且可亲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

一直以来,我国的对外传播一直致力于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强调用西方国家民众听得懂的话语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塑造“负责任的新兴大国”的国家形象。但由于美国对华战略的对抗性倾向不断增强,美国媒体的对华攻击也会越发频繁,并带动西方社会在国际舆论中对中国展开围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应及时调整战略,不能用被动解释的方式不断紧跟西方设定的议题,而应该积极寻找对外传播中新的切入点和增长点,打破传统的国际传播思维框架,主动设置对自身有利的议题。例如,可以通过积极开展以城市外交为渠道的人文交流,以中国各具特色的城市为名片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拓展国家形象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可通过疫苗援助构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利用“疫苗外交”有效构建起人类健康的命运共同体,超越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负面认知与刻板印象,潜移默化地赢得世界民众的信任,以此助力变局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此外,还可充分运用中国经验这一独特的议题资源,并通过大量翔实可信的数据、丰富多元的案例以及多元的传播渠道,让中国故事在国际舆论场产生强烈认同,充分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努力塑造并展现出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构建多元传播主体协同的国际传播体系

当前,中美关系的恶化以及国际局势的剧变是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西方不断打压我国的国际传播机构和传播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元的传播平台,协同开展对外传播,形成多元化的传播矩阵,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从“一国一策”“一区一策”再细分化为“一群一策”,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性”。

当下,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深刻影响着国际传播的策略与公共外交的表达。技术运用同质化、文化表达多元化、信息传播全球化以及社交群聚跨国化等特征主导了社交平台国际传播的路径选择。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离不开各种国际传播渠道的有机结合。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可以根据受众的喜好实施“定制化传播”,通过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以及实效性。西方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族裔的意见领袖扮演着国际传播“中介者”的角色,深入挖掘各社群意见领袖本土化和定制化的社群属性,努力实现本土化议题与不同社群之间的议题的结合与呼应,以多元化的平台为基础,开展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定制化传播,可以有效打破西方媒体设置的意识形态藩篱,扭转国际舆论场中的被动局面。

(四)构建涉华舆情的预警监测机制与风险评估机制

当前,为了有效应对智能时代西方媒体利用政治宣传为目的的舆论操控,加快构建渉华舆情预警监测机制已经势在必行。为此,应加大推进人工智能、追踪技术以及数据库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西方国家利用高科技开展的舆论攻击行动做出精准判断与实时监控,并对其带来的舆论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构建系统的舆情监测、研判以及引导机制。对渉华关键词进行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并对国际舆论中的负面议题进行关联量化以及深度整合,在相关的国际传播平臺上对引发国际负面舆情的事件或言论快速进行反击,有效降低负面涉华舆论的影响力与破坏力。同时加强对国际社交媒体上反华公共账号的重点监控,提升敏感话题和虚假信息的收集与研判能力,防止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持续发酵。

参考文献:

[1]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8-26.

[2]央视评论员.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EB/OL].央视网新闻,2021-6-2.

[3]王文.美民调:共和党人对中国恶意大,更多民主党人支持加强美中经济关系[N]. 环球时报,2021-3-6.

[4][5]程曼丽.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变化的辩证分析[J].对外传播,2021(3):4-7

[6]史安斌,刘长宇.新形势下的国家形象传播:破解困局与开创新局[J].对外传播,2021(3):8-12.

[7]涂凌波,田欣荷.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面对的复杂国际舆论环境:表现、原因及影响 [J].当代世界,2020(11):57-64.

[8]李小飞刀.独家揭秘!美驻华使馆悬赏最高3万美元,在中国招募“第五纵队”[N].环球时报,2021-5-15.

[9]凌胜利.美炒作“中共威胁论”拙劣而无知[N].环球时报,2021-1-15.

[10]Michael Robbins:Is this Chinas Moment in  MENA[EB/OL].https: //www.arabbarometer.org/2020/07/is-this-chinas-moment-in-mena/.

[11] Richard Wike, Janell Fet terolf and Mara  Mordeca i:U.S.I mage Plum mets Internationally as Most Say Country Has Handled Coronavirus Badly[EB/OL]. https: //www.pewresearch. org /globa l /2020/09/1 5 / us - image - plummets -internationally-as-most-say-country-has-handled-coronavirus-badly/.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新媒体时代区域媒体对外传播的创新和转型
《厦门日报》:联手华文媒体 讲好厦门故事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对外传播
媒介融合背景下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新常态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