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竹山庄谈《园冶》“郊野地”造园意境之现代意义

2021-09-15 01:49鲍梦涵曾慧子赵鸣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4期

鲍梦涵 曾慧子 赵鸣

收稿日期:2019-05-11

第一作者:鲍梦涵(1994- ),女,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E-mail:1040324892@qq.com

通信作者:赵鸣(1964-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园林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园林建筑设计。E-mail:zhaoming@bjfu.edu.cn

摘要:“郊野地”是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构园基址之一,具有交通便利、自然本底优越的特点。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意境营造分为立意言志、立象尽意、意境呈现3个阶段,并以清代杭州西溪梅竹山庄为例,对郊野地园林意境营造3个阶段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郊野地”园林在立意言志阶段表达了园主人在城市与山林间的“中隐”思想,在立象尽意阶段遵循少费人事之功的原则,在意境呈现阶段体现了园林景致突破边界、尊重自然、崇尚朴雅的特点。鉴此,当代郊野公园建设应在《园冶》“郊野地”造园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地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郊野地,意境营造,郊野公园,杭州西溪梅竹山庄

DOI: 10.12169/zgcsly.2019.05.11.0001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ountryside Landscape Gardening Conception

in  the Craft of Gardens  Based on Meizhu Mountain Villa

Bao Menghan Zeng Huizi Zhao Ming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Countryside is one of base sites for gardening,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Ji Cheng in his  Craft of Gardens . It boast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excellent natural attributes. The paper divide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ion into 3 phases, i.e., statement making for inspiration, image creation for expression and presen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the 3 phases with the Meizhu Mountain Villa as an example, which was built in Qing Dynasty at the side of Xixi, Hangzhou C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untryside gardening expresses the seclusion thought embodied in cities and mountain forests at the statement making phase,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human efforts at the image creation phase, and manifests the features of gardening landscape at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presentation phase, which stresses the boundary breaking, nature respecting and simpleness & elegance advocat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modern country parks should selectively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countryside landscaping theories of the  Craft of Gardening .

Keywords: countryside,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ion, country park, Xixi Meizhu villa in Hangzhou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1]。意境的理论内涵最早可追溯至古代著名的“言意之辩”,并逐渐发展成为较完善的“言—象—意”的意境理论体系[2]。意境影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和创作方法。朱建宁[2]认为传统造园中的意境通过立意、意象、意境三者转化,并借助景象塑造可以激发游客的意象及意境;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杨云峰等[3]将意境营造方法归纳为主题预设、实景建置、意境深化3个步骤。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园林意境营造分为立意言志、立象尽意、意境呈现3个阶段。“立意言志”为明确造园主旨及园主人志向;“立象尽意”主要是指布置植物、山水、楹联、题名等实体要素呈现的物象和由一系列物象构成的园林空间、景点等景象,以及由物象、景象等外在的、具体的表象所引发的游赏者心目中内在的、抽象的意象[2];“意境呈现”是指进入者产生的情感共鸣与体会到的空间意蕴。

“郊野地”是计成在《园冶》中划分的6类构园基址之一,指的是位于城市周边的构园基址,具有交通便利、自然本底优越的特点。由于其定义介于城市地与山林地之间,较为模糊,导致目前对郊野地园林的研究匮乏。清代梅竹山庄建造在杭州郊外西溪湿地南部,倚靠秦亭山,是一处典型的郊野地园林。本文以梅竹山庄为例,对郊野地园林立意言志、立象尽意和意境呈现3个意境营造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古典园林之郊野地造园理论对当代郊野园林的意义。

1 立意言志:中隐于郊野

立意是造园的核心,计成认为“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4]。立意是意境营造的第一阶段,即要先根据园主的身份、思想、情趣、目的确定造园的主题思想。梅竹山庄园主为清代仁和(今杭州)人章黼,此人博学多才,然而考场屡屡失意,后来受人推荐在浙东诸学为官。他喜好游历山水,有归隐山林的志向。其友王宗炎在《梅竹山庄图咏》(由以梅竹山庄为题的诗画辑成,下文简称《图咏》)序中说章黼因“城居奉亲而力于学”,不能完全断绝城市生活。为兼顾两者,章黼选择在离城不远却风光秀丽的西溪建园,十几年来往于西溪和城中。

郊野地园林离城不远,可以随时往来:“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4]。在郊野地造园,追求的就是兼得山林雅趣、与城市往来方便的快意。不甘山林寂寞,又嫌市井喧嚣,正是白居易所言的介乎朝堂与山野之间甘做闲官的“中隐”思想。郊野地园林为尚有尘世之心的文人园主提供了“中隐”的佳处。

2 立象尽意:少费人事之功

园林意境的创作是一个从立意到立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建立在对物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设计者本身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修养[5]。立象既包括由客观要素及其组合方式构成的物象,又包括观赏者对物象产生的心里映像,即意象。《园冶》行文辞藻华美,前句写景,后句写意,包含了物象与意象两方面的内容[6]。以梅竹山庄为例,结合《园冶》中对郊野地造园的论述,对郊野地园林的立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郊野地园林在立象过程中遵循着少费人事之功的原则。

2.1 选址:地貌丰富,便于借势

清雍正《西湖志》记载“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阴……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7]。关于梅竹山庄的位置,在《图咏》序中有描述:“钱塘章子次白,有山庄在西溪之阴……揽花坞之幽邃,泝河渚以潆洄,依秦亭之山麓,伫芦庵于水隈。”梅竹山庄位于西溪之南,南面依靠秦亭山麓,临近花坞;北则临近茭庐庵。西溪水系河港交织、溪塘交错,不同于“江湖地”浩渺壮阔之景,水景空间层次复杂,更具秀丽潆洄。林纾在《游西溪记》中提到“溪上之山多幽茜”[8],溪南山景不同于“山林地”的高峙深峻,而以幽深秀丽为特点。

正如《園冶》称郊野地形势为“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郊野地的自然环境介于城市地与江湖地、山林地的过渡,地貌种类丰富多样,既有平缓的山冈、曲折的山坳,又有幽深的溪涧、纵横的河塘,还有茂密的树林……其地形起伏缓和;与江湖地相比,其水系空间层次更为复杂[9]。郊野地园林具备多样的地形条件,稍加整治便能形成丰富的景观类型。此外,秀丽的山水环境也便于向园外借景。

2.2 水石:溪塘交错,顽石构山

《图咏》中的4幅梅竹山庄图描绘了清代梅竹山庄的景致,水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0-11]。山庄周边水面聚散有致,桥堤回环,园中溪流交织。《图咏》中出现的驳岸形式自然,有生长着古木杂树的自然山石驳岸,也有较为平坦的草坡驳岸。由于西溪狭长的水巷密布,舟行是来往梅竹山庄重要的交通方式,因此山庄有朝向水面而设的柴门和便于船只停靠的水边岸矶。梅竹山庄位于山坞之中,借真山之形势,虽无堆筑大型假山的情况,但其水岸堆叠的山石驳岸和耸立的大块山石却显示出水石交织的意趣。

郊野地园林意境在于营造溪塘交错、动静兼具的水景,还强调水系与山体之间的密切关系。计成认为郊野地园林应该以习家池为范本。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凤凰山麓,三面环山,一水涓涓。这样的山水形势便于营造凉爽的小气候,皮日休有诗《习池晨起》称赞:“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此外,郊野地园林假山也应与水系紧密结合,为了不被侵蚀最好以顽石构山(“搜根带水,理顽石而堪支”[4])。

2.3 建筑:林泉意趣,喜无多屋

梅竹山庄面积不大,边界由矮墙、篱笆构成,与周边自然山水的界限模糊,并不像同时期的城市私园一样由高墙围合。“密迩三桥,喜无多屋”是章黼建园时的设想。山庄有建筑三四处,布局灵活。有临水的轩榭,也有两层的楼阁,主要建筑物为“梅竹吾庐”。有一处横跨溪水的书房,以木桩支撑立于溪流之上,追求“林泉小占清虚境,容膝茆堂好读书”的意境。建筑屋顶皆覆盖茅草,质朴野趣。可见郊野地园林建筑不求数量,而是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融。《园冶》对郊野地园林建筑的描述也体现了这一点:园林最好以土墙作围墙(“围知版筑”);只求两三间厅堂在曲径尽头,藏匿春景;一两处水榭可以取凉风避暑(“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

2.4 植物:全留杂树,花木比德

梅竹山庄的植物景观紧紧围绕“梅竹”以表达园主自洁清高、孤芳自赏之志。梅、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高尚品格,并形成了较完善的品鉴标准。《梅谱》中说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12]。“横斜疏瘦”成了宋以后品鉴梅花的标准。自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诗句传世后,梅又和水、月等自然意象形成了紧密的联系[13],故而山庄梅花多种在滨水处。不同于梅花与水的亲近,竹则围绕房前屋后,依靠篱墙。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了竹子种在庭院的妙处是能够很快形成树荫,并且高雅不俗,有隐士之风“……移入庭中,即成高树,能令俗人不舍,不转盼而成高士之庐”[14]。

梅竹山庄虽以“梅竹”为名,但保留了基址上的杂树古木。山庄周边的水岸,除了梅花之外,还栽植柳树,下层长满芦苇、蒲草和蓼花等耐水湿植物。山庄的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了四季景色,最佳的游览时节是深秋和早春。春季可赏梅花之盛,香雪照人;秋季则观蒹葭深处,乡芦飞雪;四季常青的竹子则填补了夏、冬两季的空白。

《园冶》提出郊野地园林要尽量保留原有的树木,此外,在溪流河湾的柳树间种植桃树,可在料峭的早春观赏桃红柳绿之景;在房屋周围的梅树间种植竹子,可在月色昏暗的夜晚欣赏梅竹摇曳之影(“溪湾柳间栽桃,屋绕梅余种竹”)。这样的植物景象激发了“似多幽趣,更入深情”的意象。“幽趣”和“深情”即是郊野地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效果。

3 意境呈现:以郊野为园

意境是游赏者对园林产生的情感共鸣和感受到的空间意蕴,是对园林景物所产生的联想与意向,是一种心理感受。在《园冶》中,意境还表现为深层造园思想和观念。意境是立意的前提,也是立象产生的最终结果。郊野地园林筑园于郊野,园林景致却突破了园林边界,将整个郊野环境视为园。园林自身尽量保留郊野自然野趣的风貌,力求成为郊野大环境中的一部分。

3.1 园林景致突破边界

《图咏》中的图像和文字对于梅竹山庄的描绘侧重于人居之外的自然环境,如周边的山水环境、植物景观等,而对于山庄内部的建筑以及室内陈设的描述较少。《图咏》中的4幅《梅竹山庄图》,有3幅都对山庄周边的山水环境进行了描绘,甚至在戴熙和高树程的画作中,山庄只作为很小的一部分出现在画面中。可见其观赏意境和观察重点不在园内,而在园外;不在山庄建筑,而在周边山水。“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字不须题”[4]是东晋王徽之不与园主人知会,即进园游览的典故。计成的这一观点,不仅认为郊野地园主人应具有一定豁达的胸襟,还透露出园林景致突破边界的特点。与城市地园林相比较,郊野地园林对基址环境的依赖性更大,其欣赏对象往往突破园林边界而向更广阔的自然环境拓展。

3.2 尊重自然

梅竹山庄的建造依托西溪自然的山水环境稍加整治,使西溪幽邃清旷的风貌不被破坏,还原“香雪照人,夜半月出;风簧成韵,林端翠浮”的意境,这也大大降低了园林建设的成本。“须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4],计成强调造园不能破坏自然的郊野环境,应该尊重其原本的风貌,郊野地贵在“风月清音”的意境与雅趣,以郊野最自然旷朗的面貌为审美重点,这正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念在园林建造中的体现。人只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3.3 崇尚朴雅

梅竹山庄建筑数量少,景观面貌朴实。山庄植物仅在原有树木和水生植物的基础上增种梅与竹,没有名贵的观赏植物。山庄的茅屋、柴门、篱墙掩映在杂树梅竹之中,质朴野趣。除了园林景观,园主人在其中的生活方式也崇尚简朴,并以此为雅。金应麟在《图咏》中说章黼穿着草鞋访山游水,归来就睡在藤床之上。山庄饮食,以腌制的韭菜佐以梅花之景,就是世间难得的佳味,简朴中透露着雅致韵味。“韵人安亵,俗笔偏涂”[4],即郊野地园林风貌贵在质朴,不求奢华,以免毁坏原本幽雅的趣味。

4 《园冶》“郊野地”造园理论对当代郊野公园建设的意义

郊野公园的概念源自英国,在20世纪末经香港传入中国内地。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郊野公园建设已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但中国郊野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体系尚不成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园冶》“郊野地”造园理论是从中国古典园林视角设计郊野园林的方法论,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其意境营造方法对于当代的郊野公园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园冶》造园理论毕竟受限于时代,其设计对象主要是私家园林,因此需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选择性地继承和发展。

在立意言志阶段,当代郊野公园与古典郊野地园林有所差别。2018年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提出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区边缘,有一定规模、以郊野自然景观为主,具有亲近自然、游憩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具备必要服务设施的绿地。虽然两者都兼得便捷的交通与优美的风景,但是郊野公园的建造并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隐居”志向,而是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处亲近自然、科普教育的场所;又因为郊野公园具有一定的规模,在立意阶段应该追求其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应对城市生态问题方面的价值。

在立象尽意阶段,郊野地园林的很多造园手法都可以被当代郊野公园建设所借鉴。郊野公园应该选址在城郊自然资源丰富、地貌种类多样的基址上,一方面稍加整治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觀面貌,另一方面可以对现存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郊野地势一般比较平坦,其山水形势不应追求山岳风景区的险峻幽深,也不能像城市公园一样有过多的人工痕迹。郊野公园山水格局塑造应该营造恬淡自然的郊野氛围,突出地域特色,避免同质化。郊野公园要尽可能减少人工构筑物,建筑形式应质朴野趣。郊野公园植物规划应该大尺度、近自然,形成大面积的植物景观,并且结合季相景观策划节事活动。植物选择应该以乡土植物为主,可以选择桃、柳、梅、竹等体现中国古典韵味的植物品种,以营造独特的意境感受。

在意境呈现阶段,郊野地园林景致突破边界、尊重自然、崇尚朴雅的特点与当代郊野公园建设不谋而合。郊野公园的建设要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核心,将公园建设融入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中。郊野公园设计必须发挥自然资源价值、突出生态保育功能[15]。

5 结语

“郊野地”园林意境营造在立意言志阶段表达了园主人在城市与山林之间折中的“中隐”思想;在立象尽意阶段,选址及景物营造都遵循少费人事之功的原则;在意境呈现阶段,体现了园林景致突破边界、尊重自然、崇尚朴雅的特点。本研究对古代造园家如何在不破坏郊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营造丰富的园林景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当代的郊野公园建设也应汲取古人智慧,尊重自然本底,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尹露曦,赵鸣,孙波.中日古典园林意境差异探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5,13(2):60-63.

[2]朱建宁.“立象以尽意,重画以尽情”:试论意境理论的文化内涵与创作方法[J].中国园林,2016,32(5):86-91.

[3]杨云峰,熊瑶.意在笔先、情境交融: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J].中国园林,2014,30(4):82-85.

[4]计成.园冶[M].北京:城市建设出版社,1957.

[5]夏宇,陈崇贤.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循环演进模式和变迁[J].中国园林,2015,31(10):116-119.

[6]阴帅可,杜雁.以境启心因境成景:《园冶》的基础设计思维[J].中国园林,2012,28(1):85-87.

[7]李卫.西湖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8]吴仁华.林纾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9]张楠.因生境构景,融意境共情:江南文人园林植境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8.

[10]李云雷.杭州全书 西溪画寻[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2.

[11]费丹旭.西溪梅竹山庄图[J].文化艺术研究,2015,8(2):176.

[12]范成大.梅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

[14]李渔.闲情偶寄[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15]马唯为.新型城镇化下郊野公园农田林网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8,16(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