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是寻求突破,而是寻根自己

2021-09-15 02:22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漆艺漆器新生代

刘海军

在福州脱胎漆器众多从业者中,叶聪应该算得上是年轻一代的代表:年轻、“科班”出身、拥有独立工作室、从事漆艺创作。

2007年,叶聪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毕业后,进入了深圳一家央企从事陶瓷艺术品制作工作。但在深圳呆得久了,静极思动,他一心想着回到朋友多、同学多的福州。后来在福州跟同学陈兆云合伙开了一间工作室。因为同学是做漆艺的,平时看得多了,好奇心与日俱增,就想认识漆,想知道漆是怎么做的。“当时,突然觉得将漆和陶瓷结合应该会很有意思,就一起玩吧!”

2012年,对于叶聪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那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认识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天灨,并拜其为师。就这样,他算是真正跨进了漆艺的门槛。

“当我真正了解漆艺之后,我发现这是很特别的一门手工艺。福州有一个很好的漆艺环境,脱胎漆器就是福州的一张名片,以前虽然听说过,但那时候没在意,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在福州的生活中碰到一些关于脱胎漆器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随着对漆了解越来越深,他对漆的热爱越来越强烈。用他的话说,漆艺是一门用来表述人生的艺术。

正是凭着这份热爱,叶聪的技艺越来越纯熟,并充分发挥他在陶瓷艺术专业的优势,大胆地创新,制作了“九涩”系列、《净》《梦圆》等出色的作品。尤其是2017年,他凭借《净》在2017年第9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上夺得一金一银,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起这位“初出茅庐”的“80后”漆艺家。

Q:您认为最有意义的作品是哪一件?背后有什么故事?

A:《净》是我第一次用相机记录了从成型到底胎,再到髹饰的制作全过程,每一个步骤我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些照片的意义至今对我仍非常重要。很巧的是当年这件作品还得了一个大奖。

Q: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A:我的创作灵感多源自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点点滴滴,因为我平时习惯在草稿本上写写画画。比如,看到一些有意思的、造型不错的东西,或者是灵光一闪的东西,都会画下来。其中一些会从第一稿变成第二稿,甚至第三稿,也会从一个东西变成好几个东西,然后从中挑选出来。最后用漆艺把这些“灵感”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不一样的东西,那是每个时代的人体现个人思想的一个东西,无论用漆也好,陶瓷也罢,都是个人想法、思想的表现。然后,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寻找自己,这个过程就是在创新。创新并非一定要突破自己什么,其实就是寻根自己。

Q:您作品有哪些突出特点?

福州脱胎漆器是一门很传统的技艺,但这并不代表它所承载的内容一定是传统的东西。以我的作品为例,虽然我也是用的传统技法,但我做的东西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有傳统的元素在里面,但也有比较当代的一种线条感,以及现代纹样的装饰在里面。

Q: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众多,您用的技法有哪些?

A: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五花八门,有很多技法。例如李芝卿老先生那一辈漆艺家们就曾经用“百样技法板”(即将各种漆艺技法集中呈现在一块面板上)来阐述技法的多样性,只不过我们现在用得少了。但也并不是说要故意去摆弄、炫耀这些技法,而是说从中寻找自己擅长的,能够突出表现自己能力的技法。例如,在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众多技法中,我用得最多的主要是堆漆、变涂以及贴蛋壳。

Q:您如何看待福州脱胎漆器的发展现状?

A:当下,漆艺面临最大的困难还是新生代做脱胎的人太少,很多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可能学习或会运用一些脱胎技艺,但真正独立坚持和专注于制作、研究脱胎技艺的人太少了,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我也没法完全以脱胎漆器养活自己,而是以漆画养漆艺。尽管我也喜欢脱胎漆器,但单靠它确实无法支撑我的生活。

当然,我会一直把脱胎漆器坚持做下去,不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它,更在于它是我们福州的文化名片,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Q:有人认为“老艺人重技,新生代重艺,真正技艺双全的手艺人并不多”,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A:我不完全赞同这种看法。老一辈手艺人也很重视技和艺,两者相辅相成。“年轻人重艺而不重技”是因为技术是一个长年累月累积的过程,对于新生代而言,他们需要的正是时间的积累。现在这样评判还为时过早。所以,老艺人看到年轻人做的东西,会觉得他们的技艺水平还不够,经常会劝导年轻人要多重视技术,这恰恰是老艺人对新生代的一种教导。

正如我们画画一样,如果连写实的能力都达不到,何谈写意呢?那岂不是意味着随手涂画也可称之为写意?“老艺人重技”的言外之意,就是讲我们首先要把技术的“上限”提高,首先得会写实,然后再写意,这是一样的道理。

猜你喜欢
漆艺漆器新生代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新生代“双35”09式
漆器收藏三问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