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欣屏
2021年以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陆续推出营商环境改革政策。从最新政策分析来看,改革涉及领域更广、覆盖面更大,更注重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自2018年开始,四大一线城市每年都会推出营商环境重磅政策措施,改革脉络清晰、不断深化,政策延续性强,因而被人们冠以1.0版—4.0版。1.0版普遍强调简政放权,2.0版各地聚焦重点突破,3.0版通过流程再造补短板,4.0版则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从1.0版到4.0版,营商环境不断迭代提升。四大一线城市你追我赶,开展了一场营商环境“竞速赛”,同时也引领了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潮流。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营商环境的基础性作用和指标性意义越来越凸显。4.0时代,改革已超出了传统营商环境范畴,逐步上升到了城市综合发展环境竞争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来说,营商环境4.0版尤为值得关注。
全面对标国际一流
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复苏、持续向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新一轮投资的热点,迫切需要提升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四大一线城市4.0版新政,主题鲜明、对标对表,目标直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7月,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目前中国在特定指标方面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在获得电力方面,中国排名全球第12位;在合同执行方面,中国位列世界第6。但中国在获得信贷(排名第80)、办理破产(排名第51)、纳税(排名第105)和跨境贸易(排名第56)等领域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今年3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持续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对标世界银行报告标准,在“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方面,提出了12项任务,针对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领域,提出了深化改革的举措。
在“办理税费缴纳”方面,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2021年基本实现企业所有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基本实现所有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等。
在“跨境贸易”方面,大力推行“提前申报”,优化进口“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完善“两段准入”。同时,完善上海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创新监管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实现守法企业货物“无干预通关”。而对于已经相对领先的指标,比如“获得电力”,上海4.0版提出了更高目标,将低压小微企业办电的创新机制延伸至10千伏高压供电客户,接电时间压缩20%、环节压缩至2个。
今年2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全面对标世行评估和国家评价指标,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精准施策。
其中,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对通关时间和成本明确目标。固化疫情期间海关“灵活查验”“无陪同查验”等措施,实现北京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推出线上线下同步公开空港口岸经营服务收费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实现口岸通关综合费用压缩20%。
2020年,北京市62项出口退税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平均退税审核时间提速30%。4.0版又提出将办理出口退稅业务平均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为提升企业双向投资兴业便利度,北京4.0版提出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实现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全程网办”;落实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同时取证”,积极争取持人才签证的外国人才免办工作许可试点;同时,提升北京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服务水平,方便外籍人员精准理解在京投资、工作、留学、生活、旅游等信息。
通过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精准靶向发力和硬措施,4.0版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必将迈上新台阶。
改革勇闯“无人区”
今年6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深圳市2021年推进四个“十大”改革措施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深圳市贯彻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三份重磅文件。营商环境4.0版,深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其中,深圳将率先开展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独立公平竞争审查等十大改革试点,勇闯“无人之境”,推动解决营商环境领域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
十大改革试点包括,率先放宽部分领域市场准入;率先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率先分类分步放开通信行业和开展跨境通信试验区试点;率先试点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率先优化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率先推进独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试点;率先推进二三产业用地混合利用;率先开展特殊工时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实现水电气红线外管线连接工程“零成本”;率先开展建设“无实体卡证城市”试点。
改革从市场主体关心、评价指标关注两个维度出发,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突出问题,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更高水平全面对外开放。
改革还体现了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的转变。2020年,深圳曾开展“营商环境堵点大征集”活动,并召开了系列座谈会,从收集到的近2000条意见建议中系统梳理问题清单及政策建议,研究提出100多项改革举措。
北京4.0版改革力度也非常大。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的老大难问题,北京市全面梳理投资建设项目全链条涉企事项,一体推进项目前期、中期到后期的全流程改革。
其中包括出台《北京市投资领域审批事项清单》,推进投资领域审批事项清单化、标准化管理;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模式,明确告知承诺制事项范围、告知内容、办理流程,围绕规划用地、施工许可等环节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市政接入全领域改革,将水、电、气接入审批改革延伸至热、通信、有线电视等,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长,实行并联审批,各类市政接入项目平均办理时长再压减一半以上。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无人区,营商环境的深化改革将成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的试金石。4.0时代,对各地改革成效提出更高要求。
用足“绣花功夫”
今年5月,广州市印发《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提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理念,强调以“绣花功夫”深化、细化、系统化各领域改革,加强地方事权系统集成,提升企业感受度。
与之前版本对比来看,广州营商环境1.0版、2.0版各有43项任务,3.0版有82项任务,4.0版改革任务增至260项,不仅是数量上大幅增加,改革力度、深度、覆盖面也大大增强,通过尽可能拆细拆小颗粒度,不断提高改革精细化、精准化水平。特别是对标世行评估和国家评价指标体系,从细节上找差距、补短板,进一步推动“三减一优”,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
如,通过推行信任审批、加强政企数据共享、推广电子证照应用等方式,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通过“掌上办”“随时办”,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从“可网办”实现“全网办”转变;建立企业家“建议意见直通车”制度,新增市民“一件事”专题服务,推出个人“省内通办”事项,让更多市民和企业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北京同样也用足了“绣花功夫”。北京4.0版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召开了50余场座谈会,汇总人大、政协、12345热线、企业等多方提出的1000多条意见建议,转化成87项改革措施。同时,邀请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批聘请的47名专家和企业家直接参与政策研究工作。
从具体举措来看,北京市从1.0版的35项、2.0版156项、3.0版204项增加到4.0版的277项,4.0版的力度更大、覆蓋范围更宽、内容更丰富。
细节决定成败。营商环境前期搭框架、立制度需要大破大立,改革越深化越要注重细节,需要在细节上找差距、补短板,从企业全生命周期出发,聚焦市民关切,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促进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
营商环境区域联动破题
相比以往,营商环境4.0版的一个重要的“跨越”,是更着重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走出一地一域的范围局限,围绕各自定位,引领推动城市群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提出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在“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基础上,营商环境4.0版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
上海4.0版特别提出,要推动长三角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建立三省一市优化营商环境合作机制,推动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规则,持续提升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能力。
其中包括,推动建立三省一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沟通机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选择若干领域共同研究突破。推进生产、施工许可准入等领域监管标准统一。探索以跨省(域)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跨省(域)通办服务等。
北京4.0版提出,着力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与“两区”建设相匹配的营商环境。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特别是在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方面,北京市加大促进人才跨地区自由流动力度,不断拓展京津冀职称资格互认范围和领域,实行三地职称评审结果互认,津冀两地的职称证书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服务保障等领域与北京市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广州市提出跨越地域限制,在营商环境改革中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担当。为此,广州4.0版专门设置了一项关于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的任务。面向港澳,广州将争取放宽赴港澳签注管理,试行往返港澳便利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专业人才申报职称评审、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争取放宽港澳企业商事登记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文件要求限制。
面向湾区其他城市,广州要与深圳共建政务服务“广深通办”机制,率先实现两地跨城通办;与省内其他城市共建政务服务“省内通办”机制,实现多地联办;围绕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建立“湾区通办”机制。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之处在于营商环境的协同联动。引领推动区域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才能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营商环境4.0版在区域联动方面的破题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新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