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落子

2021-09-15 23:18付倩倩
决策 2021年8期
关键词:选派长三角示范区

付倩倩

2021年8月20日,来自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的姚敏正在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参与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水乡客厅的规划建设工作。已“变身”示范区执委会副部长的她,和来自安徽省发改委的挂职干部董楠一起,成为“青吴嘉”示范区干部队伍里的“安徽元素”。

改变的起点要追溯到一年前。2020年8月20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合肥召开。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探索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

安徽敏锐地洞察和领悟到这一重要指示背后的深远意义。在2020年9月召开的长三角一市三省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视频会议上,安徽积极推动将“探索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干部培养交流机制”作为一市三省14个重点协同事项之一。

“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活力因子,人的融合是最根本的融合。因此,落准下好干部人才交流这步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棋局满盘皆活。

那么,如何布局落子?

将“任务书”变成“施工图”

在姚敏工作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里,干部交流的创新探索早已迈出脚步。

2019年10月,沪苏浙两省一市党委组织部共同选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奔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启“创业之旅”。一年后的2020年9月,即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不久,上海青浦区与苏州吴江区率先起步,提出示范区毗连区域干部交流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2021年1月,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合作座谈会暨一体化示范区领导干部示范培训班开班式在苏州市吴江区举行。会上,上海和苏州探索的干部交流任职工作得以落地。两地的首次干部交流,分处级、科级两个层面进行试点,首批共交流8名干部。

试点之外,更大范围的干部交流工作也在谋划中。三省一市的组织部门积极沟通研商,通力协作配合,加强相关工作的顶层设计。从“旁听生、插班生”转为“正式生”的安徽,更是以积极姿态加紧融入的脚步,率先与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上海商定干部双向交流挂职计划。

2021年3月9日,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沪苏浙皖共同签署《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工作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干部交流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机制。由此,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任务书”变成了贯彻落实的“施工图”。

备忘录签订的次日,14位沪皖首批互派挂职干部到达了自己的新岗位,苏皖、浙皖的挂职干部互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根据备忘录的合作事项,一个规模空前的跟班学习计划酝酿出炉。2021年4月,安徽省组织实施“千人选派计划”,谋划从全省选派1000名左右的干部赴沪苏浙产业园区和有关企业跟班学习3个月,让干部走出去,把“真经”学回来。

四地联动、一体相融。在打造一体化干部工作格局的同时,安徽亦在多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上谋篇布局,不断加强省际之间、部门之间及城市之间的沟通对接,积极协同构建一批合作机制、共建共享一批平台资源、组织实施一批联合工程、轮值举办一批重大活动、指导推进一批市际合作等“五个一批”举措,以干部人才的最大活力激活发展的最大动力。

如今,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之后,长三角地区一条“干部人才交流互联互通的G60”,呼之已出。

“吃劲”的岗位,关键的人

打造长三角干部人才交流“互联互通的G60”,需要破解两个关键点,即“选谁去”和“去哪里”。

首先,以具有破局意义的沪皖互派干部挂职为观察维度。从上海干部的选派和定岗来看,经沪皖两地组织部门前期的深入沟通和协作推进,7名挂职干部均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重要职能部门业务骨干,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挂职岗位契合度较高。

以挂任安徽省商务厅自贸区制度创新处副处长的徐凯为例,他挂职的安徽省商务厅,牵头负责高标准建设安徽自贸区,对接沪苏浙自贸区联动发展,推动自贸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而此前,徐凯正是在上海市商务委通关协调处工作。

除徐凯外,此次上海选派至安徽挂职的其他6名干部均被安排在G60科创走廊城市、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及省直综合部门中专业性较强、改革发展任务较重的“吃劲”岗位,参与到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作中。

对于首批来皖挂职的上海干部,安徽寄予厚望。在欢迎会上,安徽省委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表示,安徽目前存在的困难可能是上海曾经的困难,“上海智慧”正是“破题之钥”,希望他们当好谋划发展的“指导员”、躬身实践的“战斗员”、对外交流的“联络员”。

与上海同步,安徽派出的7名挂职干部的岗位确定,也体现了双方组织部门的精心安排。2人挂职在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5人挂职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起点上海市松江区。前者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后者则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

其次,以安徽重点推进的赴沪苏浙跟班学习“千人选派计划”為切入点,也能解读出一番深意。对标对表沪苏浙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让领导干部“走出去”,到经济发达地区和改革开放最前沿感受氛围,是为了找准安徽发展相对落后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进而求真经、破难题。

那么,谁去学?遵循“三个优先”的选派原则,即优先从综合经济部门选派,优先从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及经济开发区选派,优先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一批身处关键岗位、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干部被选拔出来。以宣城市为例,50名选派干部均为县科级、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占44%。芜湖市的60名选派干部平均年龄35.2岁,经过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丰富。各市选派的优秀干部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位的“一把手”。“一把手”脱岗跟班学习3个月,安徽找差距谋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

去哪儿学?在跟班学习的地点确定上,16个地市结合“从我出发”和“从你出发”两个视角,紧扣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相关性,精准对标,靶向寻师,确保解题的银针扎准穴位。以宣城为例,着眼于加快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重点安排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干部到江苏常州溧阳、江苏无锡、浙江湖州学习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的经验做法。池州市立足产业布局、发展定位,组织全市6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干部赴沪苏浙9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全面学习战新产业发展规律和数字经济新知识。黄山市则立足于自身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但自然资源和生态禀赋较为突出的市情,选派干部深入浙江丽水,探寻山区城市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密码。

融入“长三角节奏”

向先发地区学习的干部交流工作并不鲜见。早在2002年3月,安徽省就曾选派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分赴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学习。

然而这一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安徽积极参与、着力推动的干部交流工作呈现出哪些新特征、新动向?

“双向性”是最大亮点。随着沪皖首批14名互派挂职干部的到位,安徽在干部交流上真正实现了“派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互动。

最近,徐凯正在谋划邀请浦东的几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到安徽来做一场宣讲对接会,帮助安徽的制造业企业打通出口渠道。挂职以来,他参与研究梳理安徽自贸区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的政策诉求,起草以安徽自贸区为牵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改革开放新高地意见等文件,积极联系对接上港集团、亿通公司等相关头部企业,既扮演着沪皖干部交流的先行者,更竭力做好两地深层次交流合作的铺路人。

既是交流,则应体现“相互”。不仅要“派一个干部出去学一班人”,还要“请一个干部来带一班人”,双向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这种双向交流,在沪苏浙与安徽之间的各条战线架起“连心桥”、开设“直通车”,从而提升安徽等高对接的发展能力与合作水平,才能让安徽更好地融入“长三角节奏”。

“规模性”是另一显著特征。从人数上来看,安徽省级层面推动的赴沪苏浙跟班学习干部已有623人,年内预计达到1000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铺开干部交流工作的广度。实际上,省级层面之下,安徽的城市也已经动起来了。今年以来,黄山已派出400多人赴长三角开展体悟实训,其选派对象的覆盖面更广,既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有国企工作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由十余位区县长、市直经济部门“一把手”和市属国企总裁带队,深入长三角地区的头部企业和商协会,学习体悟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内在机理,力求将学习期间的震撼转化为促进当地加速发展的行动。

这次规模空前的跟班学习,改变了以往单枪匹马的挂职学习状态,各市均成立了若干学习小组,3个月的时间里以“沉浸式”深度学习的模式,融入一线触摸“优等生”的发展脉搏。有干部笑称,“除了他们上厕所,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就想看看领跑者的秘籍是什么。”

为确保学有所得,进而学有所成,各学习小组都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作为黄山市首批体悟实训队的队长,歙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汪凯还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着52人的实训隊形成学员日学习、小组日交流、支部周会商、经常性“头脑风暴”的学习机制。沪苏浙是大学堂,安徽才是主战场。学员们传回的一篇篇调研报告和学习心得,既充斥着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寻找着学以致用的方向感。

“联动性”则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安徽共有14个省辖市与沪苏浙17个城市签订26个战略合作协议,22个城区与沪苏浙20个城区开展对口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显示度和示范性的合作成果。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昕看来,区域一体化首先是干部队伍的一体化,打破干部壁垒,是长三角进行产业深度合作、社会分工协作的基础。此次跟班学习的地点和岗位确定中,安徽聚焦“一地六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省辖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结对共建、各市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市城区对口合作,加快推动五个“区块链接”细化成局。领导干部在交流学习中,积极发挥以点带线,以线织网的作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在互利共赢中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棋局中,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和千人跟班学习只是起点。为真正实现干部交流工作与长三角发展大局的同频共振,三省一市的组织部门始终保持着“热线”联系。

下一步,如何在时间上建立起干部交流长效机制,由“一次性”走向“常态化”;如何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干部选派的层级、领域和方式,努力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全覆盖,更具广度、深度和力度的探索仍在推进。

猜你喜欢
选派长三角示范区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