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蝶
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跟现在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一天餐后,孩子们正在观看電影《飞屋环游记》,电影中的“飞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也渴望“带着房子去旅行”。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带着房子去旅行”,多么富有童真的一句话呀!皮亚杰曾说:“我们所期望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仅仅满足于传达现成的答案,而是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事物的导师。”对于这个项目,我们的内心也是激动的、充满波澜的,材质的选择、室内外的试飞实验、房屋的固定等,都等待着孩子们和教师一起去探索与发现。不论结果如何,我想:飞天的梦想早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三组泡沫房子已经制作完成,孩子们对于今天的气球试飞跃跃欲试,我们选择了最轻的一栋彩虹之城最先开始。
要多少个气球才能让房子飞起来呢?孩子们通过猜想——记录——尝试,反复进行试验。当我们把50个气球扎在泡沫房子上后,乐乐抱着一松手,虽然房子落了下来,但落下来的速度明显变慢了。“去外面试试,有风肯定能飞起来的。”嘉宝在旁边提议。来到室外,孩子们激动地向天空抛去,结果房子落了下来,气球因为扎得太松飞走了。
经过这一次尝试,我们发现了问题:一是材质重。虽然泡沫是很轻的材质,但是累加在一起还是较重。二是固定难。泡沫房子很难固定气球,导致气球很容易飞走。三是经费高。若是将成千上万个气球捆扎起来,相信泡沫房一定会飞起来,但所需成本太高了。
泡沫房子尝试失败后,孩子们想到了更轻质的棉花,开始设计“我心中的棉花房”。可是,孩子们将棉花反复揉搓都无法达成拉丝效果,用固体胶、双面胶、胶枪等方法都不能固定成功。
于是,我们更换了松软的被褥棉,并使用酒精胶水固定。乐乐做了一个房车,可惜还没拿起来,房车就坍塌了。孩子们通过讨论得出,棉花一定要粘在凭借物上才行,于是大家通力合作进行制作,但问题依然存在,不仅无法固定气球,棉花也无法粘合成功。
在不断肯定、否定、猜测、确定的思维碰撞中,孩子们的游戏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个人、小组到集体,合作意识在悄悄萌芽。经过第二次的飞屋制作尝试,我们发现,除了解决材料重量的问题,还必须解决固定难、粘合难、塑性难等问题。
在两次失败后,我们开始寻找比棉花更轻,且无需凭借物粘合的材料,最终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孔明灯。孩子们自由分成5组进行制作,到了试飞的这一天,大家都很激动。气球数从10只增加到15只,最后增加到20只,天灯房飞起来了,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这一刻来得太不容易了!
我感叹于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确定材料到绘制天灯,从试飞实验再到半空飘浮,教师也从参与者转变为观察者、支持者和协助者。气球数量的不断变化,也是孩子们在观察、体验、比较后得出的结果。此时此刻,相信创造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未来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活动最后,孩子们用废旧的棉花来布置“和美家园”。布置当天,因为没有固定好,飞屋来了一次小小的旅行,直直地往天上飞去。孩子们纷纷跳了起来,并朝着飞屋喊道:“快下来啊!下来!”原本我们都以为飞屋就这样飞走了,没想到飞屋在幼儿园上空环游了一圈,最后又慢慢地落了下来。
这是一次惊险、有趣又回味无穷的大探险,直到事后的两三天,孩子们依旧津津乐道。天灯房的成功并没有让孩子们停下脚步,他们不断寻求新的挑战,把小事物放入大环境,对飞屋周边进行布置与设计,让家园更加美观了。这是一个需要调动多方面能力的活动,需要孩子们设计思考、取材用材、考虑美观、协调合作。集体的力量无限大,“飞屋环游记”项目活动在这一刻正式完工。
分析与反思:
1.生成的趣味性
“飞屋环游记”,是将电影里看到的场景迁移到幼儿园游戏中的一个项目活动。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发现,当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去体验整个过程时,我们发现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是一群有能力、会思考的孩子们。
2.实验的挑战性
这次实验对孩子们和老师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从泡沫房到棉花房再到天灯房,孩子们不惧挑战、不怕困难,不断搜寻轻质材料,不断尝试粘合方式,不断比较气球个数,并没有因为经历了失败就放弃他们的梦想。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创造的过程,更是一次实现愿望的过程。
整个项目历时50天,经过了11次实验,用掉了450个气球,在制作的过程中使用了20块泡沫、3斤棉花、6个孔明灯,最后才真正呈现出飘在半空的效果。
虽然天灯房并不能真正入住,也无法像电影里那般到处去旅行,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梦想已经插上翅膀,未来的一天,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真正实现“飞屋环游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