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音乐教材的整合

2021-09-15 20:05胡晓丽
江西教育C 2021年9期
关键词:动画片育人教材

胡晓丽

“教材整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每一个教师的教改新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老师的必修课。根据课标提示,我们所使用的教科书只占教材总量的80%~85%,其余的15%~20%是留给一线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色合理支配的。这就给了广大音乐教师很大的教学自主权,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剪裁和增补,以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一、以生为本整合教材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对作为影视艺术的动画片有着特殊的兴趣。动画片奇异美妙的科学幻想、栩栩如生的人物、绚丽多彩的画面、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优美动听的音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终生难忘,甚至对人的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二年级上学期《妈妈的歌》一课导入环节,笔者让学生欣赏各种母爱的画面,引导学生对话交流分享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最幸福的事,接着以深沉伤感的语气说:“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可有的时候却要被迫离开我们。”随即播放动画片《宝莲灯》的片段。(片段一是沉香和妈妈幸福生活的画面,片段二是妈妈被二郎神抓走后沉香苦苦寻找妈妈不得伤心落泪的画面。)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都被动画片感人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隐约听见哽咽的声音。我提问:“这是什么动画片?片中的小男孩是谁?”学生抢答:“《宝莲灯》,主人公叫沉香。”“沉香和他的妈妈本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后来却被迫分开了。如果你是沉香,你会怎么做?(出示过关题。)如果要用一段音乐来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你觉得下面哪一首乐曲更适合?说说你选择的理由。”(教师分别弹奏欢快活泼的乐曲和抒情伤感的乐曲。)学生纷纷回答,各抒己见。

这一教学设计,笔者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利用动画片精彩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创设了情境,营造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氛围。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的感染下,孩子们沉浸在浓浓的母子情中,对妈妈的爱体会越来越深。学生在生动逼真的帮助沉香救母的情境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越过“节奏沙漠”,跨过“音乐彩虹桥”,翻过“旋律山”,不知不觉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挖掘人文内涵,体现育人宗旨

音乐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新的苏教版音乐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系列单元主题的结构,将人文性与音乐性有机融合。其中蕴含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资源一目了然。如小学1~6年级的音乐教材,每册分设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以四个不同的“音乐娃娃”标志听、唱、动、奏四项活动,再以“小蜜蜂”这一标志图案显现梯度渐进的识谱与了解音乐常识等认知要求,并将认知活动渗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而隐性资源因其内隐性的特点不容易直接获得,尤其是作品的人文内涵不易把握。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在梳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更好地体现音乐学科育人的宗旨。

如四年级下学期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一首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歌曲本位,那就失去了音乐艺术的育人特征,失去了音乐课的人文学科属性,也不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笔者挖掘了歌曲中的“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因素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对歌曲的体验、感受,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达“与小鸟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激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与自然和谐相处,既培养学生的学唱能力,又升华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相信日积月累,日久天长,对学生的情感和道德观的培养,定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总之,深入分析教材、合理整合教材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探索的课题。我们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会越做越好。

(作者单位:江蘇省南通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动画片育人教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