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在历史进程中与人的关系

2021-09-15 12:50黄婷白若愚
东方收藏 2021年9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装置艺术家

黄婷 白若愚

摘要:什么是好的当代艺术,什么才能算作当代艺术?毫无审美和现实意义的作品给当代艺术造成了无法消除的影响,有的作者用跳梁小丑的方法想要活跃在大众视野,丝毫不顾及民众的感受,试图拉下整个当代艺术领域的声誉。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如何保持质朴的态度、保持艺术创作的纯粹性,找到艺术张力同公众社会的接受能力的一个关键平衡点,把握好艺术创作的尺寸,都是当代艺术家需要认真且慎重解决和考量的。

关键词:装置艺术;人;关系

一、装置艺术的国内发展进程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艺术形态,在国内起步稍晚,上世纪80年代左右才有几件装置艺术作品出现在综合性展览中,实验艺术作品在当时的国内环境下面临着尴尬的境地。“85新潮美术”运动的掀起,开始萌发中国现代艺术的思想观念,虽然说这一运动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并没有真正达到现代美术以及艺术的内涵与宗旨,甚至可以说是简单地学习与模仿西方的现代美术主义,荒唐地否定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进程,强烈地表现艺术家们反传统、“反艺术”的风气。所诞生出的艺术作品在某些角度来看并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实验艺术,但“85新潮”之于中国现代艺术历史进程的启蒙作用是无法代替的,不管是从思想理论上的突破颠覆,还是从艺术风格语言上的大胆尝试与创新,都对后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85新潮”也将我们究竟该如何创作属于自己的当代艺术这一问题带到了大众的视野,启迪了后来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发展。直至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对话》引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风潮。展览中的作品大都极其大胆、无畏、具有突出的先锋性。此次展覽开展得轰轰烈烈,关注度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它首次将大量优秀的装置作品集中公开展览。装置艺术在国内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地下生存模式,发展到2000年“上海双年展”,才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装置艺术的“合法化”。“本届展览解开了一个情结,即中国有没有现代艺术,中国要不要现代艺术,国家的美术馆主办展览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装置艺术开始在官方场所展出,这是极具有示范性和鼓励性的历史突破,标志着装置艺术在国内首次得到了认可。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展出的作品不只面对国内艺术家,也展出了一大批海外艺术家的实验艺术作品。中国的现代艺术终于走出了国门,开始面向世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历史征程。

二、装置艺术的国外发展进程

装置艺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艺术,它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观念艺术”“波普艺术”等有联系。装置艺术的发展迅速,在西方艺术的历史上,装置艺术占据的地位举足轻重,当代许多著名画家和艺术家,也都热衷于从事装置艺术活动,并且大都带有装置艺术家的称谓。在西方的装置艺术发展过程中,合法化的进程或许没有国内的路途坎坷,许多国家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便有了专门的装置艺术博物馆,并且已经举办了多次装置艺术展览。比如纽约的当代艺术中心(PSI),就是一个专门的大型装置艺术中心。国外对于装置艺术的理论性研究较之于国内也更为系统和明确,关于装置艺术的教育性发展和探索更是领先于国内,对于装置艺术课程的开展和支持从大学延伸至中小学,许多大学都专门设置了装置艺术的课程和学位。不仅如此,装置艺术在艺术展览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装置艺术在20世纪末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艺术形态。

三、装置艺术的国内外现状对比

在装置艺术的世界历史舞台上,从时间发展顺序来看,西方国家对于装置艺术乃至现代实验艺术的认识性早于国内。中国的现代艺术萌发落后于西方国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了一些早期的现代艺术,而这些现代艺术大部分的表现形式都呈现出明显模仿西方的激进主义,缺少自身特色的表达呈现。西方的现代艺术在如今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装置作品的理论思想以及文化背景深厚,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和引发的价值取向明确且震撼。反观国内的装置艺术作品,在繁荣热闹的大发展背后,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无法忽视的,“凑热闹”式的形式主义、无关痛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装置艺术基础理论构架模糊、无法深入探究作品背后的意义,种种矛盾让装置艺术在国内的发展备受关注和拷问。过于快速以及急功近利的装置艺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民众对于装置艺术的认知和理解遭遇困难,评判一个装置作品的好坏仅仅是它所能带来的话题度和参与度,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加重了作品中哗众取宠的嫌疑,一味地讨好观众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深刻思想。

当一件作品把利益和声誉摆在艺术创作前面,呈现出来的内容一定不是干净的纯粹的。在西方国家,许多装置艺术家并没有接受过学院派的装置艺术培训,所以表达出的情感和效果更为自由灵动,不受禁锢束缚。而国内的艺术家们往往受学院派影响较大,接受的都是传统正规的艺术教育,或多或少会禁锢住原有的思想冲动和艺术感觉。如何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作品中从而表现真实经历或者社会历史,不会过多地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如何表达情感诉求和精神向往,而不是简单地展示和陈列;如何做到从切身感受出发,不去刻意地迎合观众的喜好,做到艺术的自由化,都是国内装置艺术所需要深究和思考的。

四、人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作用

装置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的现成品的堆积和展现,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精力、情感、历史、文化、观念、思考种种因素,经过慎重考虑和估量,将作品投放到市场中同观众进行交流。创作者作为装置艺术的提出者,他的审美作用是很重要的。在当代艺术发展越来越快速越来越繁荣的当下,许多人认为装置艺术的名声大、成本低、进入的门槛低,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装置艺术的领域。虽然装置艺术的历史不如传统的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悠久,但由于其展现形式的特殊性、包含艺术形式种类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影响之大不亚于任何艺术门类,由于它存在于公共空间中,有时展出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传统艺术。当年《人动物唯美与暧昧》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在被大众所提及,“裸男钻牛肚”的暴力血腥行为让茫然的公众感到震惊,批评家把这个作品称作“腥闻”。它虽不是准确意义上的一件装置作品,更多地偏向于行为艺术的层面,但这件作品的出现为装置艺术、当代艺术领域敲响了警钟。

宽容不是放肆的借口和理由,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和展览均以装置艺术为主要展览门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当我们宣称要告别西方主义、发展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的同时,这种在中国还很年轻的艺术门类如何能走得直、不走歪,又不照猫画虎地学别人,还能走出自己的风韵,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

在装置艺术中,观念和思想情感是构成其主要核心的部分,没有理论人文的支撑,现成品就只是现成品,不能称作为艺术品。普通民众对于装置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审美能力较弱,常常会引发误区,认为或许看不懂的就是深刻的艺术,这样错误迷信的思想会影响一些艺术家们对于装置艺术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其次在国内的装置艺术领域,教育性的普及很难开展,艺术家们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尚且还在探索的阶段。公众的审美教育实现难度较高,民众接受审美教育,艺术理论知识的普及相对比国外来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许多观众在面对装置艺术以及当代艺术的时候很难理解和思考,无法认知作品背后深层次的概念和含义。这些问题都严峻地摆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面前,只有不断摸索并且加以思考改进,杜绝肤浅,加深理解,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前行。

(作者简介:黄婷,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白若愚,单位:临县消防救援大队)

参考文献:

1.高国栋.周越.以人为中心的装置艺术的召唤[M]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08,15.

2.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07.

3.张超.刘小荣.装置艺术的心智诠释[J].西北美术,2007,04.

4.戴雪来.基于“通感”的当代交互装置艺术浅析[J].美与时代(上),2017,12,15.

5.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38.

6.顾丞峰.贺万里.装置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23-24.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装置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流水LED灯装置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轰趴装置指南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关于几个重要保护定值完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