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博物馆藏明清家具赏析

2021-09-15 02:06潘文娟
东方收藏 2021年9期

摘要:明清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清家具”。明清坐具种类居多,有宝座、交椅、圈椅、梳背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太师椅等。

关键词:明清家具;官帽椅;梳背椅;太师椅

明清家具作为我国家具文化最高的工艺艺术水平,同时在古代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以及审美情趣下,明清家具基本可以分为“京作”“苏作”“广作”“仙作”这四种流派。天水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明清家具2000余件,以核桃木、花梨木、紫檀木居多。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價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所谓四出头,实质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形,而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椅背有使用一整板做成”S”形,也有采用边框镶板做法,雕有图案,美观大方。其标准的式样是后背为一块靠背板,两侧扶手各安一根“连帮棍”,是我国明式家具中椅子造型的一种典型款式。

天水民俗博物馆征集的这对明清家具四出头官帽椅(图1),椅座面长58.8、宽47.3、通高126.5厘米。椅的搭脑和扶手均出头,搭脑过立柱后仍向前探,并在尽端向外挑出、翘起,搭脑中段弧度呈罗锅式,扶手两端外撇,与搭脑和谐统一,曲线优美、富有弹性,造型非常夸张。靠背板光素、绚丽呈“S”形,圆形立柱与后退一木连做,两扶手正中下连帮棍,以下粗上细直立,即“老鼠尾巴”的做法,鹅脖部分向前倾斜,与适合人体靠背的曲线相对唱和,人坐在椅子上比较舒适,符合人体功能学。

古人讲究坐相,通过椅子靠背板与扶手曲线的造型语言来表达坐者的威仪与端庄。椅面为独板硬屉,座面下三面设素牙板,正面门壶券口呈花叶石榴状,轮廓线标准成熟,无懈可击。四腿及脚枨外圆内方,腿足做侧脚收分,看似简单,但线条沉静直畅,腿间用步步高管脚枨相连。此座椅浆色锃亮,上下无一丝装饰,结构简练之极,完全采用线条和弧度来处理,线条曲直相同,方中带圆,充分体现了明式家具简洁明快的特点。明式家具的这种构想体现了中国美学中动静相宜、刚柔并济、无胜于有的审美概念。

明清坐具种类居多,有宝座、交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太师椅等。而天水民俗博物馆现藏有一对明代核桃木梳背椅则别有一味风格。明代核桃木梳背椅现在南宅子书房院,配有清代核桃木硬木书桌,这都是胡家后人保留下来的,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木质如新,光泽亮丽。梳背椅(图2)通高115、宽46、长58厘米。椅背中间用四根细圆梗木均匀地排列成靠背,形似木梳,因而得名“梳背椅”。制作风格简练。梳背椅按形制来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靠背椅,一种是扶手椅。梳背椅不管它是靠背椅还是扶手椅,其靠背内都嵌有垂直于座面的直棂。没有扶手的靠背椅若靠背内嵌有垂直于座面的直棂,则是一统碑梳背椅。若扶手椅的靠背与扶手都嵌有垂直于座面的直棂,则是带扶手的梳背椅。平直的搭脑,两端以闷榫角与方材后腿上截相交,后腿上截穿过椅盘成为后足,一木连做。扶手下安一枚套环卡子花与六根直棂。椅盘下有二根穿带,两边各再装二根短穿带加强支承。座面下安一直柞,齐头碰椅盘下,加一罗锅枨出榫纳入腿足,中安二根矮老,构成牙子。腿足间施圆材管脚枨,下加罗锅枨形牙子,梳背椅的靠背与扶手嵌入的是圆材直棂,后来梳背椅的直棂圆材演变为弧弯的圆材,如上微曲下直的圆材、弯曲如鹅脖的圆材。梳背椅还增加了装饰,其直棂上或下加卡子花,也有在座面下装卡子花或安罗锅枨矮老。除此之外,座面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方正的座面演变为多边形的座面,巧夺天工,四方腿间装横长,非常稳定。这种设计构思体现了中国美学中的动静相益、刚柔并济,无胜于有的审美概念。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线条组合给人疏朗空灵的艺术效果,与繁复奢华的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以清新素雅、简练概括而取胜,因此在收藏市场中,一直流行着“十清不抵一明”的说法。

此对梳背椅结构简练,质朴无纹却线条优美,委婉流畅,炎热夏天给人带来通风、透气、清凉之快感,是具文人气质的儒雅佳器。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它的名称与宋代的秦桧有关。据岳柯《史》记载,南宋奸相秦桧一日宴请宾客,席间有个参军吹捧这位“相爷”,秦桧十分高兴,即命一伶人送交椅赐座。参军受宠若惊,就坐时举止失措,忽坠其幞头,露出了巾环。伶人即问这是什么巾环,参军回答是“二圣环”。伶人一听便一语双关地对参军说:“你只顾自己坐太师椅,却把二圣环丢在脑后,讲的过去吗?”伶人此言,表面上是批评参军的失礼行为,实际上是暗讽秦桧只顾自己做太师,却把徽、钦二帝的回归忘得一干二净!后人叹服伶人的说话技巧,从此就把交椅称为“太师椅”。后来在同时代的椅类家具中,能被尊称为“太师椅”的,一定是椅类家具中的翘楚,也象征着坐在太师椅的人的地位尊贵、受人敬仰,逐渐演化为中国古代文人和老百姓共同的美好愿望。

在明代时,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由于太师椅并不是按照外形特征或功能特征来命名的家具,于是它的椅形的发展变化更多地受到当时社会礼制、习俗文化的影响。清代,太师椅的造型与宋史所载相差甚远,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设于厅堂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称太师椅,以乾隆时期的作品为最精,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制,还有镶瓷、镶石、镶珐琅等工艺。

天水民俗博物馆是一处集中展示甘肃陇右地区民居民俗文化的博览园,展出民俗文物2500余件,集中展示了明清时期官宦人家的生活场景和天水独有的人文风采。馆内现藏有一对清代透雕团寿太师椅(图3),通高100、长63、宽42.3厘米。此椅靠背板及扶手均采用透雕工艺,搭脑呈灵芝形,靠背板雕卷云,龙纹组成“福”字。下饰灵芝纹,扶手雕二龙团寿,座面下四周均有彭牙壶门,浮雕双草凤戏灵芝,鼓腿上部饰兽面纹,龙足外撇踩球,四周均有平板托尼,椅通体雕满花纹,用料厚重,雕饰繁重。此太师椅用梨木制作而成,梨木主要产于欧洲及部分亚洲地区,其特点是吸水均匀、硬度适中,适合刻线条,向来为明清家具制作者所使用。由于梨木的特殊材质,使得这对太师椅做工规整,品相保存完好,为日常家用兼收藏鉴赏之佳品,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潘文娟,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