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诗洁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810007)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有学者指出,为了更好的理解旅游业,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去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系统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旅游系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2]。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能够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为实现这一动机的各种空间要素的集合[3]。旅游目的地系统是指为抵达到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提供游览、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从而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4]。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学者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系统不同的构成要素[5],通过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大类划分,可以为旅游目的地系统分析及未来旅游发展目标提供依据。
刚察县坐落于青海湖北岸,因史称“环海八族”之一的“刚察族”而得名,1953年建政。刚察县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辖3乡2镇1场,31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刚察县地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山脉西北走向,自北西向南倾斜。境内资源较为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基础条件较好。刚察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7亿元,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20.14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59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41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38元。近年来,刚察县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2019年,刚察县接待游客184.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01亿元(表1)。
表1 2013—2019年刚察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政治支撑关系,是一个具有总体形象的旅游吸引物体系[6]。由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构成要素过于繁杂,难以完整地概括出其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因此,通过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系统构建方案[7],结合刚察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将其按照构成要素的不同划分为三个系统大类:一是核心系统,即旅游吸引物系统;二是接待系统,主要包括酒店系统、旅行社系统、娱乐系统及交通系统;三是外部系统,主要包括行业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文化系统以及居民系统。现按照上述三大系统分类,对刚察县旅游目的地系统构成要素做如下分析。
刚察县优越的地理位置,以藏族为主体,汉族、蒙古族等多民族聚集的民族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自然资源如青海湖鸟岛、仙女湾、湟鱼洄游、年钦夏格日雪山等;人文旅游资源以昆仑文化为核心,融合宗教文化、部落文化、游牧文化等,如刚察大寺及沙陀寺的藏戏和民间“祭海仪式”“环湖八部”之一刚察部落的传奇历史文化,格鲁派、宁玛派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等;刚察县文化特色较为鲜明,如以“万帐女王”为代表的一系列神奇传说等,均为刚察县旅游业发展积累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考察刚察县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多样性显著;二是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呈现了多文化融合的特点;三是作为青海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交通区位优越,基础设施环境良好,具有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巨大潜力。
1.酒店系统
酒店系统是发展旅游的重要支撑。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刚察县酒店住宿业发展较慢,饭店接待住宿规模亟需拓展,星级酒店极为匮乏(表2)。根据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青海星级饭店名录(2019/03)”显示,刚察县三星级宾馆6家,二星级宾馆1家;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刚察县宾馆”共发现325个搜索结果;通过“携程网”,以刚察为目的地,共出现96个搜索结果,其中,三星级酒店有8家,三星级以下酒店88家,无四星级及以上酒店;在去哪儿网站以刚察县为目的地,共出现140个搜索结果,其中,三星级酒店9个,二星级及以下酒店131家;在“途牛网”以刚察县为目的地共出现101家酒店,其中,三星级酒店7家,二星级酒店54家。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刚察县乡村住宿和餐饮设施已初具规模,但软硬件水平仍有待提高。除县城宾馆外,全县乡村接待点仅有7家,主要为牧家乐,农户、牧户自建住宿接待设施;G315沿途有约30家以上的农家乐,县城则引进了数十家藏餐、小吃、农家菜等不同特色的餐饮经营户。
表2刚察县酒店数量
2.旅行社系统
刚察县旅行社数量较少,不利于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营销和推广。根据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青海省旅行社名录(2020—07—15)”显示,刚察县旅行社只有1家,即青海梅朵唐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在百度地图搜索“刚察旅行社”显示结果为1家,为刚察赤绣嘉姆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刚察县旅行社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对于当地旅游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旅行社是当地强化宣传旅游形象,推广旅游线路,做好旅游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3.娱乐系统
刚察县休闲娱乐设施和项目构建有待完善,除了尚在修建和完善的“拉色波商业街”以及部分农家乐产品提供烧烤等小规模娱乐项目外,专门接待游客的娱乐设施较少,并且夜间娱乐项目较为缺乏。目前,刚察县正在进一步提升城内“拉色波商业街”,积极打造藏文化演绎中心,升级改造“仓央嘉措”文化广场等项目,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娱乐、休闲需求。
4.交通系统
刚察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核心,对外连接各主要县域、城市,对内辐射各乡镇的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可以保证各地旅游者安全、舒适地到达附近县域和城市的要求。县域境内青藏铁路横贯全境,G315(青新线)横贯东西,距西宁市曹家堡机场约220公里,距离德令哈民用机场330公里。境内的公路干线主要有2条,即国道G315和省道S204线;境内有刚察火车站和哈尔盖火车站,均属于青藏铁路线。目前,刚察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全覆盖,并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通公路行政村达到2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4%。县城至哈尔盖和江仓公路、吉尔孟至热水公路等县内主要公路构成路网的主骨架,通村公路与主干线公路相连接呈网状向外扩散。
1.行业管理系统
近年来,刚察县旅游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旅游行业管理。首先,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截至目前,刚察县已经制定出《刚察县旅游总体规划(2015—2030)》《刚察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刚察县“十四五”文旅业发展规划》等六项基础建设规划;其次,为保证刚察县旅游市场有序发展,避免出现各旅游行业多头领导的问题,刚察县所辖地区的旅游经营业务都服从刚察旅游局的统一管理,严格按照青海省颁布的法规、规范、条例巩固管理成果。为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同周边县区文化与旅游局、环境保护部门、青海湖管理局等部门的合作,适时将乡镇旅游行业管理成果上升为县域旅游行业管理制度。
2.公共服务系统
公共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银行、电信、商场、医院等服务设施。在交通道路方面,刚察县公路交通已初步形成网络,交通便利。但在交通的管理和服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高速公路限速及罚款等,导致主流游客进一步分离;在通讯方面,刚察县两镇三乡均已具备电信业务保障,并开通了电信移动服务、移动通讯服务及联通通讯服务;在金融服务方面,刚察县银行比较齐全,但多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对于持有其他银行卡的旅游者存在不便之处;在医疗卫生方面,刚察县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基本可以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工作。
3.文化系统
(1)人才培养
高质量的文化旅游资源,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需要以高素质旅游人才作支撑,人才是旅游目的地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依托。目前,刚察县旅游从业人员387人,从业人数相对较少。从旅游人才数量角度分析,刚察县旅游人才储备不充足,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旅游专业人才资源短缺,基层服务人员的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从人员培养角度分析,刚察县旅游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学校数量少,虽然所在省份已经形成硕士、本科、大专等多层次的旅游教育体系,但全省可培养旅游管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院校共有3所,且都集中在省会西宁。
(2)文化历史
刚察县拥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青海湖高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弥足珍贵。如具有“鸟的天堂”之称的鸟岛、青海湖最大的湿地“仙女湾”景区、历史悠久的“拉则”和“祭海台”景区、裸鲤洄游产卵观光地沙柳河等。刚察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境内共有刚察大寺、沙陀寺、刚察小寺等13座藏传佛教寺院和1座清真寺。刚察大寺和沙陀寺的不可移动文物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的文化科考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刚察县历史文化遗产也较为丰富,目前,物质文化遗存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9种。此外,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祭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祭“拉则”、刚察大寺的戏剧《猎人公保多杰》等。
(3)传统节庆
刚察县传统节庆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主要包括五月“观鸟爱鸟节”、六月“观鱼放生节”、七月“草原佤顿节”、八月“青海湖情歌节”、九月“金秋圣水沐浴节”等,这些传统节日与县域旅游旺季时间相契合,是刚察县开发节庆活动的重要支撑。
4.居民系统
刚察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国道315环湖西路为轴线,以贡公麻村、察拉村等六个村为点,引领景区、城镇周边的农牧村积极开发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县农牧区发展、农牧业转型、农牧民致富等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刚察县农(牧)家乐的数量达到50家,旅游从业人员387人,乡村旅游收入3094.27万元。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积极支持,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刚察旅游开发项目,对刚察县旅游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开发中,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满意度和重游率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口碑。刚察县内服务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普遍缺乏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服务的综合性旅游服务设施;二是标准化星级酒店很少,餐饮设施和特色民族餐饮文化不健全,服务功能较差,游客体验感较差,游客流失严重;三是为自驾车游客提供的游览观光等相应服务接待设施匮乏;四是缺乏文化休闲和土特商品、文化商品的购买场所;五是夜间旅游活动匮乏,导致观光过境短时的旅游现象突出,景区消费能力较弱。
刚察县拥有种类丰富、层次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且位于环青海湖的交通要道上,整体区位优势较茶卡盐湖景区更优,但目前整体竞争力却远弱于茶卡盐湖景区。在海北州四个县中,刚察县旅游经济指标(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低于其他三个县。此外,刚察县除了鸟岛景区外其他景区的知名度较低,且部分景区吸引物单薄,景点稀少,产品单一,主题特色不鲜明,旅游要素匮乏,游客难以停留。如年钦夏格日旅游区,昆仑文化核心内涵吸引力强,但挖掘不足,未能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重点景区。
刚察县具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且在环青海湖珍稀野生动物观光体验上具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观光体验类产品的季节性明显,地方旅游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包括刚察县在内的海北州旅游市场周期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淡旺季分明。春夏为旅游旺季,旅游人次占全年总量的70%以上,秋冬为旅游淡季,游客接待量及综合收入占全年的份额较少。例如“湟鱼家园”景区中的“湟鱼洄游”景观,受到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每年的6—8月是“湟鱼洄游”的季节,也是刚察的旅游黄金期,在该时段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占全年总量的六成以上。
交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在促进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8]。刚察县地处环青海湖的交通要道,已经初步形成了依托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主支线相连,贯穿东西、横跨南北的公路网络体系,但在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等方面还需要完善与改进。如高速公路的个别路段测速设备过于密集,限速标志不明确等,游客(尤其是外省游客)自驾进入刚察时,反映尤为强烈,同路不同速,过多且不明显的测速设备等使得超速罚款问题较为突出,进而导致游客对于刚察的整体印象较差,主流游客周边景区的分流现象突出。
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是创造和谐的旅游氛围,触动游客的心理情感的关键手段之一。旅游服务设施的改进不仅有利于增强游客体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而且对于区域旅游形象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刚察县构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服务支撑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构建高品质的旅游住宿服务体系,加快“鸿湖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的建设和升级改造,积极打造具有藏式特色的高质量的文化主题酒店、度假主题酒店以及汽车旅馆等,改进和提升现有乡村民宿和乡村旅游接待点,并加强对酒店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酒店的管理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地区旅游住宿的接待标准,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二是构建特色娱乐休闲、购物及餐饮服务系统,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刚察特色的休闲、购物和土特产品,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优化餐饮的整体布局,完善“拉色波”商业街等集商业购物、娱乐、休闲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三是依托藏族传统文化、“仓央嘉措”等文化资源,建设文化演艺中心,以带动刚察旅游夜间经济的发展,丰富游客的文化和精神活动,提高刚察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服务支撑功能;四是以旺季游客数量为参照点,避免因大量游客的涌入给城镇及景区带来的交通压力,应科学合理规划区域内停车场数量,设置城区通往各高速、国道、景区等主要交通节点的停车场标识牌,提高旅游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
依托刚察县原有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开发,有助于促进构建刚察县旅游景区新格局,缓解只有少数精品景区知名度较高,而其他特色景区游客量较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刚察特色旅游项目,增强旅游消费动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依托刚察县丰富的自然、文化等资源,整合旅游资源与产业形态,有重点、有层次地对县域内景区进行等级划分,实现重点打造龙头景区,优先关注重点景区,积极支持与推动一般景区的创新发展,从而形成刚察特色景区集群,形成良好的集群效益,实现以龙头景区为支点,重点景区为导向,周边景区联合发展的动态景区格局;二是推动建设刚察“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景区新格局,以龙头景区为带动点,以精品线路统筹整合若干特色景区,科学组织游览路线,形成多层次旅游线路体系。利用“高原海滨藏城”的特色文化以及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观光和教育这两个突破口,以仙女湾、青藏生态主题馆等景区为重要支撑,以生态和文化为主题,将刚察县的重点景区串联成线,形成多样化的游客游览路线,提高刚察的整体游客量,延长逗留时间;三是在妥善构建景区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需要注重旅游产品营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完善刚察旅游信息查询网站,利用新媒体开展刚察“两微一抖”运营建设,提高旅游景点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从而进一步扩展网络旅游运营渠道,积极推销刚察县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
刚察县应充分发挥其比较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海滨藏城”这一核心品牌形象,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实现与周边景区的差异化发展,从而增强其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主要措施包括:一是结合刚察“祭海文化”“放生文化”等文化品牌,开发一系列文化体验产品和节庆会展项目,围绕刚察县城规划一系列的城市夜游项目,辅之以开发特色冬季滑雪和秋季摄影等项目,以弥补刚察县旅游季节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二是充分利用地区河流、湖泊、雪峰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攀岩、漂流等户外运动项目,加强户外运动基地和营地建设;三是围绕刚察县交通区位优势,重点设计青海湖北岸自驾车旅游系列产品,进一步完善自驾旅游的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依托地方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周边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发生态、科考等主题的“研学”产品,重点可以依托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教育活动,依托仓央嘉措诗歌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研修等研学旅行产品。
旅游交通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的旅游交通系统以及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对打造系统化的旅游交通系统至关重要。针对刚察旅游交通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交通系统建设:一是完善旅游交通管理体系,推进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政策的改进,合理设置个别路段测速设备的数量,放置明确的限速标志及测速标记,打造畅通、快捷、舒适的旅游大通道,杜绝因高速公路超速罚款等问题而造成的游客流失现象;二是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及旅游交通集散中心这一优势,重点打造集咨询、投诉、票务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强的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并创建以G315为支点的交通集散体系,提升景区之间的交通便捷度;三是开通高速公路、青藏铁路等与重点景区的旅游大巴专线交通,强化省道、国道与相关重点旅游交通的对接,实现全县高速公路、客运中心、汽车租赁等交通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进,推进刚察县旅游交通设施的改造与完善,为刚察县旅游业发展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
综上所述,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各子系统的构建成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和关联性要求各子系统之间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加强联合,统筹规划。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刚察旅游业必须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服务支撑系统;系统开发旅游景区,增强旅游消费动能;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整体竞争力;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提高游客出行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将刚察打造成“海滨藏城”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