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喜欢用“小哥”来称呼外卖派送员和快递派件员,这一声声或稚嫩或苍老的“小哥”,让苏州从遥远的异乡和高不可攀的最强地级市,变成了一座随处都能有熟人的江南水乡。
2020年,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屏网络,很多人发出思考:“不只是外卖员被困在了系统里,我们都是被困在大都市的人。”幸好,苏州以她特有的弹性和柔软,给了小哥们更多的空间,也让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为城市增添了更多便利。
尊重,是最快速的通行证
老家在广西的小刘,当年是为了陪外出打工的女朋友才來到苏州的。
本来他觉得自己性格冲动,不善言辞,送快递或许只能作为过渡,一段时间后还是要换份不太需要与人沟通的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五年。
时至今日,他对于来苏州送的第一单快递,依旧记忆犹新。那是在一栋写字楼里,老员工带他去熟悉片区和服务流程。正当二人拖着装满快递的推车进电梯时,电梯门突然关闭,电梯里的人连忙帮他们挡门,但一些快递还是被挤压变形了。
“当时我就想,完了,肯定有顾客要因此退件甚至投诉,没想到第一次派件就出师不利。”出乎他意料的是,当天的工作很顺利,个别变形严重的快递也在顾客检查货物后签收了,他跟同事连一句抱怨都没有收到。
现在,小刘已经对自己的业务片区了如指掌,谁家老人不会使用快递柜,需要送到楼下;谁家白天没人,要下班派件;谁家寄快递时,会把包裹放到固定地方……把片区混熟了的他,往往能比其他派件员更快完成工作。
“人们常说行行出状元,在苏州这样的状元之乡,只要你尊重自己的职业,就能得到尊重。购物节期间,会有顾客看我们派件到晚上而反复道谢;大热天,我也常收到顾客送的冷饮。”
为了回馈这份尊重和理解,如今已是新苏州人的小刘决定继续好好干,把派件工作也干出“苏州速度”来。
信任,让小哥变成金乡邻
有网友戏称:“现在最关心我在不在家,电话能不能打通,肚子饿不饿的人,不是对象,而是外卖小哥。”常常上网“冲浪”的程序员小金,没想到这样的戏言会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
2020年疫情期间,小金回浙江老家过年,没想到回苏州时,老家已经成为了高风险地区,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了一个人的居家隔离。
刚开始,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给他每天送三餐、量体温,但是眼见疫情迟迟不结束,家住二楼的小金提出了在不接触的情况下点外卖的建议,以此减轻社区负担。
获得同意后,他自制了一个吊篮,而后一日三餐地吃肯德基。吃了三天,他往篮子里放了一张百元大钞和一张写着“兄弟,能帮我带包中华吗?”的字条。
“其实如果当时外卖小哥拿钱跑了,我也只能自认倒霉,不过当时那种情况,就想和外界有点实体化的交流,所以就那么试了一下。”
晚饭时,他顺利获得了香烟和找零。
为了方便帮忙采买,买烟的外卖小哥加了小金微信,并在疫情期间帮他买了泡面、纸巾、洗发水等生活必需品。居家隔离结束后,两人处成了“兄弟”,常常一起吃饭、打游戏。
一次,小金问起当时为什么不拿钱跑了算了,小哥白了他一眼:“小区到处是监控,踏踏实实工作,现在有你这个朋友请我吃饭,不老实的话,就要去吃牢饭的好吗?”
他们是城市真正的骑士
家住葑门的陈阿姨,平常总爱去葑门横街买菜,如无意外,她应该是不会考虑使用网上买菜平台的。但生活总是难免意外,一场新冠疫情,大家都要居家隔离,买菜就成了个大问题。
家住新区的女儿为了让上了年纪的陈阿姨不必去菜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开始帮他们在网上买菜。
刚开始,属于“网络菜鸟”的陈阿姨不知道怎么取菜,甚至闹出过拿了别人家菜的笑话。派送员小哥帮助处理完误会后,之后每次都会用粗笔把门牌写在袋子上,就这样,老夫妻俩不受什么影响地度过了一个春节。
后来,她跟着女儿学会了线上买菜、外卖点餐、使用快递柜,身边的老姐妹对此都竖大拇指,陈阿姨说:“现在连我上幼儿园的外孙,都晓得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哥是哪个平台的,上次还跟我说,他发烧的时候是有兔子耳朵的美团小哥送的药。我们虽然退休了,也要与时俱进嘛,不然要跟不上时代的呀。”
这些穿行在城市间的骑手,在特殊时期,成为了守护城市的骑士,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守望;平时,他们又变回传递着现代化文明的普通工作者。他们带着现代化的生活节奏穿梭进苏城车流,改变着苏州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间被苏州改变着,成为了苏州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