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军政
摘 要:該文阐述了洛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标准化水平偏低、栽培品种相对单一、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链条不完善以及技术支撑较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品种带动提高技术水平、坚持资源保护用足用活林业政策、坚持质量发展做强产业品牌、坚持企业引领健全延链补链体系、坚持人才储备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的推进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洛南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031-02
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南北生物科属共生。境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具有食用菌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洛南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期是采集野生菌和人工砍棒自然接种产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1986年国家“星火计划”把洛南列入四大食用菌生产县之一[1]。经过30多年的发展,食用菌生产经历了从椴木到代料、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化生产、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过程[2]。目前以香菇、木耳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主要采用果木木屑代料栽培,在“十三五”期间探索过桑枝栽培,但并未得到大范围应用推广[3]。近年来,洛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商洛市产业发展的要求[4],将食用菌作为促进农业增收、带动群众脱贫的重点产业支持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效益快速增长 截至2020年底,全县从事食用菌产业有3240户,从业人员达7900人,发展袋料食用菌栽培3088万袋(香菇2810万袋,平菇258万袋,木耳20万袋),实现菌类总产量3.33(鲜)万t,产值3.13亿元,已成为洛南的支柱产业。
1.2 栽培品种趋向多样 洛南县人工栽培食用菌多达十几种,主要以代料香菇、平菇、木耳为主。近年来,天麻、猪苓、茯苓发展迅速,规模达到471.16hm2。羊肚菌、猴头菇、灵芝等菌类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3 经营主体发展迅猛 全县认定的食用菌农业园区28个、专业合作组织51个、家庭农场17家、栽培大户136户,培育省级食用菌示范镇1个、示范专业合作社5家。基本实现了龙头带动、园区承载、示范镇引领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
1.4 生产基础极大改善 随着“百万袋”循环模式和借袋还菇模式的快速推广,规模化的菌包生产线及产品加工厂建设加快[5]。目前,有年产2000万袋专业化菌包生产智慧工厂1个,“百万袋”菌包生产线4条,冷库48座(其中1000t的2座、100t的46座,库容达7600t),标准化香菇栽培大棚460余座。2020年,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小木耳、大产业”指示精神,投资1.8亿元,建设了具有科研、生产、培训、示范、销售功能的产业示范园区,总占地面积33.33hm2,新建120座标准化香菇大棚和产品分拣、冷储、烘烤等生产辅助设施。投资1.4亿元建设西区智慧工厂,建设食用菌智能化生产车间79600m2。香菇、木耳等主要食用菌生产逐步向工厂化、栽培管理标准化、产品加工设施化方向发展。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水平偏低 全县依然是“大群体、小规模”的种植模式,栽培管理主要是农户分散种植,覆盖面较大。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标准化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灭菌、接种、培养、栽培设施简陋,菌袋污染率高,管理粗放产量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
2.2 栽培品种相对单一 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洛南县食药用菌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生产品种主要仍是香菇、平菇、木耳,天麻、猪苓、茯苓等药用菌,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白灵菇等品种栽培较少,羊肚菌、猴头菇、灵芝等珍稀食药用菌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技术不够成熟,尚未形成规模。
2.3 资源利用不充分 香菇种植模式以春栽模式为主,出菇期集中在10月至翌年4月,上市集中,鲜品竞争优势不足,价格低,干品加工粗放,混装销售效益不高。未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优势调整香菇品种搭配,发展反季节栽培,延长出菇期和供货时段。未利用好当地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有机、绿色等高端食用菌,提升洛南食用菌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4 产业链条不完善 缺乏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鲜菇销售只是简单的冷藏,绿色环保保鲜技术应用不足。冷库建设分散,储藏能力不足,导致食药用菌产品销售以干品为主、鲜品为辅,分散销售、质量不一,价格不稳,存在低价竞争。菌农生产的干品主要由经销商收购后送往河南省西峡香菇市场,菇农的效益不高。食药用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落后,市场交易模式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
2.5 技术支撑较薄弱 种植品种、物资、药品多为外地购进,市场信息不畅通,技术培训主要侧重于栽培技术方面,而加工、储藏、品牌建设及市场营销方面则很少涉及。县级食用菌技术指导单位经过几次机构改制,原有技术人员多数已经退休,在岗的年龄普遍偏大,技术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状态,全县的技术人员、土专家数量非常有限。由于技术研究与推广跟不上,难以满足食药用菌产业的技术创新、试验示范等方面的要求,严重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
3 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产业布局 厘清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扶持政策和市场规律,编制好“十四五”洛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在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上进行优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经营、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和出台洛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产业奖补力度,发展并巩固一批重点产业镇和园区,激活农户、企业、市场的发展潜力。
3.2 坚持品种带动,提高技术水平 做好常规菌类优良菌种推广和稀有食用菌种类的引进、示范、推广。加快常规食用菌新品种的引进,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引导菌包生产企业科学用种。做好稀有食用菌种类的引进示范推广,丰富食用菌种植结构和产品市场供给。采用“科研院所+公司+基地”的模式,开展当地食用菌品种研发,建立品种资源库,提升硬核技术能力。
3.3 坚持资源保护,用足用活林业政策 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用足用活林业政策,探索木屑自给方式方法,逐步建立自给和外购相结合的木屑供应体系;给予智慧工厂林业采伐计划指标支持,为其提供原料保障,满足全县所有新建食用菌基地菌棒供应。充分根据当地气候资源,增加栽培茬次,调整品种搭配,提高出菇管理水平,延长出菇期,提高菇农效益。
3.4 坚持质量发展,做强产业品牌 一是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生产环境,优选食用菌栽培基质,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推荐使用优质绿色环保投入品,做好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動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利用好商洛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和秦岭生态农产品示范市招牌,挖掘洛南县名特优新食用菌产品和特质食用菌产品,鼓励经营主体开展有机产品、绿色产品,规范认证和注册商标,打造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安全品牌。支持洛南县食用菌的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食用菌的区域公用品牌;三是聚焦“国内、国外”2个市场,打通“线上、线下”2个渠道,畅通食用菌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储运,加大京东、天猫、淘宝等销售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平台合作推广力度,提升线上销售量。加强产品展示展销,在省内外设立洛南县食用菌产品展厅或销售门店,拓展外销市场。
3.5 坚持企业引领,健全延链补链体系 一是提升菌包生产智慧工厂和4条“百万袋”菌包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规模化生产基地的菌包供应,打好产业基础;二是对食用菌产业升级进行战略性部署,重点构建布局原种研发物料回收等生产端产业链、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销售端产业链、包装设计休闲食品等加工端产业链、用药制剂美容保健等生物科技端产业链。围绕食用菌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分级包装、废袋回收利用、附加产品开发等环节,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对投资者吸引力强的优势招商项目;三是培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省级百强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参与,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引领、科研协同、金融助力的发展格局;四是大力发展食用菌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产品直销等新型业态,拓展销售渠道。从单一的卖鲜菇、干品,发展到粗加工,从盐渍、酱制品升级到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
3.6 坚持人才储备,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推进产业标准化,制定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质量全程控制技术规范,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品质持续稳定;二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引进一批具备研究生学历或正高级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加大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力度,引进一批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员,招聘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提升食用菌栽培专业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三是培强职业菇农,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骨干、栽培大户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食用菌生产专业人才,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李平山.浅议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的趋势及对策[J].山区开发,1997(8):33-34.
[2]邹娟.洛南县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7):58,60.
[3]韩卫锋,刘彩莲,杨君,等.桑枝食用菌加工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5(7):46-48.
[4]十三五特色农业发展思路[EB/OL].[2021-04-21].http://djw.luonan.gov.cn/wsdj/63954.htm.
[5]瞿晓苍,雷亚妮.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2):63-64,7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