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馥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全党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勇前进,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就实现文化强国作出了具体部署。文化强国与现代化强国相辅相成,建设文化强国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兴盛为国家强盛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现代化强国又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高校是有知识有思想的年轻人的聚焦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易产生思想和文化碰撞的火花,萌发新的思想和文化,具有创新文化的崇高使命,是传播文化的不竭源泉。高校青年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文化强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青年学生创建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信心和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不断实践、思索,逐步形成了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哲学、史学、文学、语言、艺术、宗教等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涌现出了老子、孔子、李白、杜甫、关汉卿、鲁迅、巴金等一大批灿若星辰的文化巨匠,也产生了《九章算术》《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等自然科学巨著,这些传统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使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高校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弘扬和创新,使其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形成共识的价值体系,包含了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学校的办学思想等内容。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认同的文化,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纳入校园制度,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校训、校歌、校徽等方面体现传统的优秀文化,规范师生的行为,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设立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墙、增加优秀文化图书,营造优秀文化传统中体现五千年的人文情怀;第三,举办以形势政策、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为主题的优秀文化大讲堂和大讨论,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散发新的光芒;第四,建立教师团队,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嚴谨、开拓进取的教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第五,统一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促进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传承;第六,建立和完善学生文化社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总之,高校要坚定文化自信,要持续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责任编辑:于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