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茹 赵文平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也推动着职业教育改革向新方向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关注复合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倡导整合型课程,在教学中强调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师专业素质上要求多能型教师角色,在职教评价中注重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1+X证书制度引领着职业教育改革新方向,有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
关键字:1+X证书制度;职业教育;改革新方向
基金项目:2019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学徒制中的企业课程标准研究”(项目编号:TJJX19-011)
作者简介:杨茜茹,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赵文平,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8-0015-08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它提出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统一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获取若干职业技能证书,从而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1+X证书制度在形式上是一项教育制度,但在实质上却引发着职业教育的改革,驱动着职业教育改革朝纵深化方向发展,引发和驱动着其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把握这些职业教育改革新方向有助于深入落实1+X证书制度并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一、1+X证书制度驱动下的职教人才培养目标新方向——复合型人才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把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劳动者作为教育目标。工业4.0、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思想的推进,世界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社会“技工荒”现象愈加凸显,人才结构的突出矛盾急需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1+X证书制度顺应了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拥有一支复合型素质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是关键,这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因而其培养迫在眉睫。在德国,有研究者提出“工业4.0”对技术工人资格要求增加的5个指标:全面集成与信息透明、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增加、自我管理与通过对象决策、数字化沟通与交互管理功能、员工使用的灵活性[1]。1+X证书制度作为新的制度,正是顺应了工业4.0等新技术时代的需要,通过X证书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复合技能,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宽其职业发展的前景。
何为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运用能力强、有科学创新精神、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即一专多能的人”[2]。扎实的基础是指复合型人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精准掌握,且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了解程度深;宽泛的知识面是指具备不同专业的知识,而且不同学科知识能够互相交叉融合,成为综合知识;运用知识能力强是可以将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其实践能力随着知识变迁而不断变化,对知识的理解具有灵活性;此外,复合型人才还具备交际、合作以及沟通能力,等等。综上可知,复合型人才是出类拔萃的多才多能的人,具有能力复合的优势,这种人才可以在多个职业领域成为佼佼者,是推动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职教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X证书制度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素质的需求,在此驱动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丰富。
正如徐国庆教授所主张,“学历证书的取得是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技能等级证书的取得是人才培养的特色化要求”[3]。学校通过基本的学历教育与可选择的技能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培养具备不同职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拓宽了学习者就业创业的本领。首先,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拓宽学习者的基础能力,让学生实现一岗多能,由单一人才转变为多元型人才。比如当下的幼教师资,他们不仅要对教育学和心理學的相关知识把握深刻,还需要具备艺术才能,会音乐、美术或舞蹈等技艺,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幼教师资。其次,除了使学生可以获得多个技能证书以外,1+X证书制度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X证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上有自己的“盲区”,因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X证书,在达到已有培养标准的基础上,回归学习本身,在还可以提升的领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实现各方面潜能的发展。例如,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有表演的天赋,学校就要全力支持他获得表演的技能等级证书,以便其在未来就业时可以开展直播营销[4]。总之,1+X证书制度可以借助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的复合型人才。
(二)1+X证书制度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贯彻落实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重点在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训育结合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不单是职业院校一方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实现1与X的衔接。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与当地行业、企业加强合作交流,了解行业最新的用人需求以及行业标准,按照岗位要求来开展人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实习实训,企业通过实际的工作环境为职业院校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战略合作、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实现训育结合,保障学生在就学期间即可获得若干技能等级证书。另一方面,要构建与1+X证书制度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所以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跨界性。要充分保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知识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将X的系列课程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等级证书的相关内容也融入学校课程中,使学生尽可能获得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提升技能等级标准、新技术的工艺知识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度,制订体现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对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5]。复合型人才对课程体系的需求是灵活与多样的,职业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尤其是提供跨学科和通用的课程,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能和保障。
1+X证书制度改变了以往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其中X证书为学生的复合型技能培养提供了条件,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择权,从而能够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相比于以前的单一型人才,1+X证书制度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应对时代和技术的变化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二、1+X证书制度驱动下的职教课程体系新方向——整合型课程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内容更多地关注当下岗位对于技能的要求;课程形式多以一门一门分化呈现,一门课程对应一项技术,或者对应一个单项的专业知识领域,课程之间缺乏应有的整合;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某个具体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面向的是同一类型的、固定的职业岗位;甚至也没有实现校园内的理论学习与校园外企业实践之间的协同整合,行业企业的元素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不足。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职业院校难以完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此外,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都缺乏全面性、丰富性和综合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若干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以及其X复合型技术技能素质的提升。这些都在实质上驱动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新方向,即构建多门类多形态的整合型课程。
(一)面向1+X证书制度的整合型课程内涵
整合型课程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抓手,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是相对于分科课程所提出的。它打破了学科结构和内容的原有界限,使单一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彼此相联系,不会造成课程内容相互脱节,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更全面、整体。总的来说,整合型课程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融合理论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推动原有课程向多样复合型课程结构发展;二是1+X证书制度中的“X”证书内容与课程内容融合,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统一,真正实现课证融通;三是包含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课程及时反映市场需求。面向就业和市场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因而1+X的课程体系要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聚焦具体工作需求进行设置和开发,从而提高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适配性。
(二)适应1+X证书制度的整合型课程构建
1+X证书制度下整合型课程的构建要坚持“三整合一融通”,即目标整合、内容整合、形态整合和课证融通。具体来讲,首先,在课程目标上向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1+X证书制度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进行融合,超越现有的知识情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工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其次,在课程内容上由零散平面化向整体连贯化转变,改变以具体理论知识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将知识与工作过程、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学术性内容与职业性内容等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第三,在课程的表现形态上,整合课程的多种门类,课程结构从“单进程”向“多进程”转变。1+X证书制度下应当构建“公共(基础)课程+若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的课程结构[6],这种组织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习技能证书的知识,从而获得不同级别的技能证书,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最后,通过课证融通实现课程与职业世界的对接。这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标准融入课程里,以此构建标准化的课程体系[7]。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相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将课程内容与最新的职业标准相联系,将职业标准纳入学生的学习和考核体系,以此促进学生掌握技能标准,能为学生获得若干技能证书提供更大的可能。此时,就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使职业院校充分了解当前技术技能人才的标准和岗位需求,将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标准渗透到课程之中。通过“三整合一融通”的措施,可以更好地满足1+X证书制度对课程改革的需求,这种整合型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技能习得,有助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1+X证书制度驱动下的职教教学新方向——多样化教学方式
当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仍以教师讲授法、演示法为主,辅之以PPT多媒体等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客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此外,虽然学校也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类课程,但课程主体仍是教师,学生未能真正去“做”,实践课程实际上处于“看课”状态。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也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以就业为导向的行业性和职业性,不利于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不利于形成操作技能。这些问题都不能满足1+X证书制度的对教学的需求,难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多样化教学方式支撑。
(一)1+X证书制度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意蕴
职业院校作为实施1+X证书制度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兼顾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这不仅要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整合型课程,也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支撑,为不同类型的技能获得提供适切的教学方式。
1+X证书制度驱动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意蕴包括: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去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其及时准确把握技能、技能标准的要求以及内涵;二是要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运用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将证书与教学有机结合,避免出现证书与教学分离的情况;三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四是将职业教育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将日常专业理论学习和未来职业技能需求相结合,构建以数字化教学与泛在学习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并利用泛在学习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潜力,为实施1+X证书制度打牢基础。
(二)支撑1+X证书制度实施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策略
整合型课程的实施给职业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较之于原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和灵活。那么,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如何践行多样化教学方式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实行个别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要而进行的有选择的教学,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手段。在个别化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学生自主权利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或是有能力完成的技能进行学习,保证技能学习的个性化;而教师则对学生进行及时、充分的个别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个别化教学不是一对一教学,其本质是按照学生不同的特点去达到1+X证书制度的教学目标,体现X证书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
2.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使用问题、合作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8]。在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探究讨论和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其开放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职业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从“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希望其在学生面对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探究式教学中将X证书的技能证书标准通过工作过程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职业技能标准,提高综合职业技能水平。
3.建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的数字化教学体系。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对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学习。学生要在在校期间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若干技能证书,就需要打破只在课堂进行学习的模式,通过数字化学习系统,线上线下学习灵活结合,保持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实现真正的泛在学习[9]。
四、1+X证书制度驱动下的职教教师素质新方向——多能型教师角色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是1+X证书制度能否生根落地的关键因素。1+X证书制度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在关注学历证书的同时开始注重学生的技能发展,这对职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1+X证书制度实施所需的多能型教师角色分析
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重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10]。《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要把技能标准融入课堂教学、实训实践和评价之中,实现技能的可持续发展。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不仅是个“教书匠”,更是一个多能型角色,既可以传授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能够将企业工作过程中的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等品质带到课堂中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者,也是某种特定职业身份的象征者和代言人。要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迈向更高水平,就要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和课程创新方面的软实力,超越“双”素质实现“多”素质。
1+X证书制度驱动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多能型角色有多层内涵。(1)教师有更高水平的实践能力。X证书的出现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技能,所以只有当教师有更高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1+X的教学工作,成为学生获得复合技能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促进其X技能的形成。(2)教师有更高的课程思政能力。1+X证书除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职业技能以外,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政能力,对学生起到精神导向作用,潜移默化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实践。(3)教师具有符合1+X证书制度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对技能标准和内容了如指掌并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成为课堂的主导者。(4)教师具备技术研发能力,可以对行业领域中最新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展开分析。实际上,职业院校教师的技术应用研发能力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接X证书所要求的技术技能标准,并且将结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成为学生技能建构和习得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而学生是技能习得的主体,教师将掌握的最新技能标准通过项目式教学、工作场所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帮助其形成技能的建构。
(二)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多能型发展
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向多能型发展要坚持“三步走”。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1+X证书制度下,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从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服务者、引导者和示范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更具服务意识,包括自己也成为X证书的拥有者,才能将技能要点引入教学中,在教学与X证书之间架起桥梁。此外,教师也要成为职业精神的影响者,按照四有教师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润物细无声,渗透到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层面,提升学生形成“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其次,建立起基于职业教育特点的探究式教师成长机制。一方面,这可以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最新技术,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增强教学能力。教师在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中及时融入最新的职业技能元素有利于进行1+X证书制度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将技能标准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要完善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增强教师的企業实践经验,重构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比例,提升其实践水平。教师要加强与企业和企业师傅的联系,展开合作研究,既提升科研能力,也提高实践水平,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最后,建立多能型教师教学实践交流平台。教师之间的交流是职业教育多能型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能力的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学习,能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提升他们的多能型素养。
五、1+X证书制度驱动下的职教评价新方向——第三方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实行的双证书制度很好地发挥了职业资格证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作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提升了人才的整体素质,但将专业与某个单一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也窄化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覆盖面和应有空间,不利于人才的岗位适应性。职业院校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新的评价机制。
(一)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
1+X证书制度实施中对X证书的评价关系到证书的质量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效度,因而其评价机制不能一家独大,需要面向社会,引入第三方评价。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过程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有效确保X证书的含金量,以及在社会和职场的可信度。
1+X证书制度驱动下的职教第三方评价有着丰富的内涵,即评价主体的多元以及评价内容的多样。首先,由谁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显然,学生X证书的获得并不由校内老师决定,而是通过校外权威的机构来鉴定考评,因而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要打破传统局限于学校的考察,引入校外力量如企业或行业来进行。其次,在哪里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业成就主要通过对其实际工作岗位的胜任情况来考察,那么X证书的认可、鉴定和认证就需要在工作场所来呈现和实现,因而其学业成就评价不再局限在校内的教室或实训室里,而是要在校外的企业工作过程中或行业协会的机构中进行。最后,用什么手段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要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真实能力,因而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地胜任工作岗位不能仅限于试卷上的“纸上谈兵”,而是要根据学生在工作场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
(二)适应1+X证书制度需求的第三方评价的实现
落实或推动1+X证书制度驱动下的职教第三方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X证书的评价,二是对X证书培训的评价。关于X证书的评价,首要的问题是应由谁来评。传统由学校评价X证书的方式导致社会大众对证书的认可度降低,所以要选取具有技能考核资质的机构来对X证书进行评价。1+X证书制度试点中明确提出了培训评价组织的定位、作用及使命,要求其公平公正地发挥评价主体作用,把好人才输出的质量关。其次是学生的X证书在哪里评价及其采用的手段。这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价值,使X证书对接企业新技术的真实任务或者企业生产所面临的复杂任务,既让学习者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也提升其获得X证书的能力。最后是职业技能标准要及时更新。职业技能标准是X证书的关键一环,是获取X证书的依据,具有时代特性。职业技能标准可以借助第三方评价来确定其是否符合技能发展新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技能要及时更新淘汰,以保证职业技能证书的公信力[11],实现证书的进与出。关于X证书培训的评价是要实现其评价的社会化。政府或者教育相关部门是不足以独自承担和履行评价职能以保证其科学、客观、公正和合理进行的,所以要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组织,并且培训评价组织能够在评价中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12]。培训评价组织的作用极其重要,杨堆元认为对X证书培训的评价是对“X证书”考核的一次体检,是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13],所以需要企业、企业家、受训学员或者培训机构等第三方评价主体共同参与,以确保评价组织的第三方性,以及其功能最大价值地发挥。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能提升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确保复合技能人才的质量,有助于1+X证书制度的长远发展。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当前,1+X证书制度以其广泛的影响力直接引领并驱动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并付诸实践以实现在人才、课程、教学、教师以及评价方面的变革,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充分释放1+X证书制度的制度红利,使其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SABINE P. Effects of Industry 4.0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R/OL]. [2021-03-22]. http://epub.oeaw.ac.at/ita/ita-manuscript/ita_15_04.pdf.
[2]孟庆研.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1):60-61.
[3]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7):21-26.
[4]吴南中,谢红.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方向与创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6):22-26.
[5]万玉凤,柴葳.职教“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一专多能”让职校生变成“多面手”[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5-6.
[6]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 职教论坛,2019(7):47-53.
[7]王艳华,张丁华,朱金凤.1+X证书制度下高职宠物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5):21-25.
[8]苏建青.实施1+X证书制度 推进“三教”改革[J].江苏教育研究,2020(30):36-39.
[9]刘阳,高树平.新時代1+X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与实现条件[J].教育与职业,2019(23):12-17.
[10]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师〔2019〕6号,2019-08-30.
[11]蒋代波.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时代背景、制度功能与落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2):13-17.
[12]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13]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14-16.
[責任编辑 曹 稳]
New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Driven by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YANG Xiru, ZHAO Wenping
Abstract: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 maj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lso promotes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efines a new direc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compound talents in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advocateing integrated course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emphasize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playing the role of multi-functional teacher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leads the new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help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direction of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