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 李丹丹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实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伴随我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日渐加剧,此病已经成为一种老年群体基础病。有报道[1]指出,T2DM在超重以及肥胖人群当中的患病率较之正常体质量者,要明显偏高。针对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采用非手术体质量控制法(比如运动、饮食管理等)不仅能减轻体质量,而且还能较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但经深入研究得知,一些患者采用上述非手术体质量控制法后,并未获得理想效果。有研究[2]指出,采用艾塞那肽治疗T2DM,无论在控制体质量方面,还是控制血糖升高上,均有效。但另有研究[3]指出,艾塞那肽在降低患者体质量方面,并无明显效果。针对利拉鲁肽而言,其实为一种治疗糖尿病即控制体质量的新型药物,不仅能加速胰岛β细胞再生,减轻患者体质量,而且还能降低血糖水平。为证实此药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本院收治的超重及肥胖的T2DM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现就其效果探讨如下:
2016年3 月—2020年3月间,选取本院收治的超重及肥胖的T2DM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共计70例,均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中此病诊断标准相符[4],且都通过实验室检查证实存在微量白蛋白尿,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4 kg/m2;排除心血管疾病史及急慢性感染者,另排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恶性肿瘤及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将患者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组37例中,最小年龄35岁,最大78岁,平均(62.4±5.1)岁;男性22例,女15例,最短病程1年,最长9年,平均(3.5±0.6)年;BMI为(27.51±1.36)kg/m2。B组33例中,年龄35~77岁,平均(62.2±4.7)岁;男、女患者比为20:13,病程1~8年,平均(3.4±0.7)年,BMI为(27.48±1.32)kg/m2。两组上述资料经综合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A组口服二甲双胍(河北山姆士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24,规格:0.5 g×12片×2板)治疗:1.0 g/次,每日两次;B组基于此,皮下注射利拉鲁肽(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37,规格:3 mL:18 mg)治疗:0.6 mg/次,持续7 d,后将用量增至1.2 mg/次,每天1次。两组均连治3个月。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的尿液及外周静脉血进行采集,用TBA-200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株式会社)测定血清肌酸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酸酐(urinary microalbumin/urinary creatinine,ACR),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进行检测。
采用SPSS 17.0对文中数据予以处理,针对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SUA、ACR相比治疗前,均有升高(tA组=3.15、3.67、4.12,tB组=5.12、5.37、4.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升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tA组=5.67,tB组=3.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降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肾功能指标、脂联素及血糖指标对比 (±s)
表1 2组肾功能指标、脂联素及血糖指标对比 (±s)
组别 SCr(μmol/L) SUA(μmol/L) ACR(mg/mmol) 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166.77±31.3793.01±27.40313.77±42.55255.77±40.3411.01±3.907.59±2.09.16±2.389.63±1.67 B组 165.24±31.8476.90±22.49314.72±41.36221.34±33.0911.22±3.405.30±1.369.27±2.676.26±0.80 t值 0.2022.6690.0953.8750.2395.5330.18210.55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近年,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肥胖人数呈现出快速增加态势,受此影响与驱使,肥胖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呈迅猛发展趋势。有报道指出,我国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34%,其中,BIM≥25的人群当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为18%,而BIM≥33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5%。针对糖尿肾病患者,在其早期阶段,主要有微量白蛋白尿等表现,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那么伴随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可向终末期肾病转变。伴随患者体质量的不断增加,患者机体当中脂质成分会发生改变,并且还会加速脂肪酸的分泌游离,最终会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从而更加难以控制血糖。针对超重及肥胖的T2DM患者,如果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情况,在实际治疗时,如果能够将患者的体质量予以降低,那么不仅能改善其血糖控制效果,而且还能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需要强调的是,在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尽管能够较好的控制血糖,但会持续升高患者体质量,最终会加重胰岛素的抵抗;所以,在体质量控制与血糖控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
无论是体质量增加,还是腰围增加,都能使胰岛素抵抗情况加重,使血糖控制难度增加,而且肥胖还易诱发各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等[5]。微量白蛋白尿是判定糖尿病肾病的重要证据,而糖尿病肾病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典型诱因[6]。因此,早期测定T2DM患者的微量蛋白尿,并及时进行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抑制与延缓。利拉鲁肽实为一种新型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能对内源性GLP-1进行模仿,借助葡萄糖对胰岛素的分泌、合成进行调整,另外,依据机体血糖水平,对胰岛素分泌进行调控[7]。有报道[8]指出,利拉鲁肽能够对人体的血糖稳态进行调节;其能够不断刺激β细胞的新生与增殖,从而对β细胞凋亡施加抑制,实现胃排空时间的延长,控制食欲,减轻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另有学者[9]指出,利拉鲁肽能可以通过葡萄糖浓度依赖的形式,激活β细胞,促进其胰岛素的分泌,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施加有效抑制。有研究[10]认为,此药有助于延缓胃排空,对食欲施加抑制,减低体质量,减轻其对胰岛素抵抗所造成的影响,此结论与B组胰岛素功能更优的结论相一致。当血糖状态较好时,有助于高血糖对肾功能供应损伤情况的减轻,对机体微炎症状态有较好的调节作用[11-12]。本文中,在连续施治3个月后,B组的各项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A组,均明显偏高。APN不仅是一种血清蛋白,而且还是一种抗炎脂肪因子,其合成与蜂蜜都来自脂肪组织,能够以一种特异性的方式与细胞外基质相结合来发挥作用。有报道[13]指出,APN多表达于胰腺血管内皮细胞中,有促进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加速糖脂代谢及对胰岛素抵抗施加抑制的作用;此外,其对于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以及促炎脂肪因子,均有较好的抵抗作用,因而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介导作用(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的提升。从本文可知,B组治疗后的APN水平较A组,显著偏高。提示此药在改善脂联素水平上,有着不错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及肥胖的T2DM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不仅能改善肾功能,而且还能上调APN水平,稳定血糖,因而有着不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