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禀赋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

2021-09-14 09:11郭佳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农业产业耕地

郭佳君,李 茜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能够从根本上为其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将产业阵容与地域载体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产业空间布局[1],成为区域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在空间布局上构建县、镇(乡)、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引导乡村产业向主产区、中心镇、中心村、物流节点和聚集区汇聚,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学者们从多种角度探讨了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方案,谭荣等[2]进行土地利用效益及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提出江苏省农业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发展方案;王秀丽等[3]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北京山区区县土地利用状况,据此建设山前城镇农业发展区、山前平原农田区、山前林果带和生态农业区;邓显彬等[4]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研究农业产业结构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规律,并与农业产业在空间区位上的比较优势相联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布局;南国卫等[5]结合榆林市虚拟水含量与农业生产优势度空间差异,规划合理型、过密型和过疏型3种农业生产布局;张晋江[6]通过分析农业产业比较优势,重新分配调控区域农业资源,创建农业优势产业区布局;张景华等[7]基于无人机遥感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适宜性高低布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基地。耕地生产能力是农作物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结构折射出农业产业发展的特征,耕地配置利用方案对耕地产出效益起到的作用截然有异。因此,以农业增收增效为目的,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禀赋的角度,基于耕地质量等级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对实现农业精细化与差异化管理、提高耕地质量与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各地区耕地资源禀赋不同,应挖掘各自优势,寻优推进、错位发展,以山西省榆社县为研究对象,依据耕地资源禀赋及质量状况,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速形成有效有序的农业产业布局体系,为中国其他地区的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榆社县地处山西晋中南部,辖4镇5乡。四周高山环绕,东边为黑神山、石足岭,西边为吴娃背、雾云山,北边坐落着通梁山、三县垴等,中部被黄土丘陵覆盖,狭长的河谷平原处在浊漳河两岸。年平均降雨量400~600 mm,无霜期90~150 d,年均气温为8.8℃,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榆社县属于黄土高原-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地形复杂,地质较差,中低产田面积较大,榆社县耕地面积为24 221.59 hm2,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17 hm2,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等,其次为豆类、薯类、高粱等。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县域实地调研、2017—2019年《山西统计年鉴》《榆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榆社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2 耕地资源禀赋

2.1 耕地资源现状

榆社县耕地总面积24 221.59 hm2,其中,旱地为24 134.88 hm2,占比为99.64%;水浇地为86.71 hm2,占比为0.36%。

2.1.1 乡镇耕地资源现状 由图1可知,在榆社县各个乡镇中,箕城镇耕地面积分布最广,占比为18.05%;其次为云竹镇、郝北镇、西马乡、北寨乡、河峪乡,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14.89%、12.55%、11.96%、11.05%、10.31%;社城镇、讲堂乡及兰峪乡耕地面积较少,占比分别为9.38%、6.73%、5.09%。

图1 榆社县各乡镇耕地资源空间分布

2.1.2 地形部位耕地资源现状 榆社县耕地资源的地形部位主要包括高丘陵、黄土梁、黄土坪、河谷平原、中山等。耕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的地形条件是影响农业种植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图2可以看出,榆社县中山面积分布最广,占比为36.04%,其次为河谷平原与黄土坪,占比分别为30.69%、25.23%,黄土梁、高丘陵有少量分布,占比分别为4.66%、3.24%。

图2 榆社县地形部位耕地资源空间分布

2.2 耕地质量分布

2.2.1 耕地质量总体分布 耕地质量是耕地资源内在生产力的表现,体现耕地的地形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及田间基础设施等,映现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即支撑农作物产出量与农产品质量的能力。依据榆社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耕地资源质量总体空间分布如图3所示,四等地占比为5.30%;五等地-六等地占比为47.99%;七等地-八等地占比为37.36%,九等地-十等地占比为9.35%。榆社县耕地质量最高等级为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占比最大,是农作物增产的重点区域与突破口。

图3 榆社县耕地质量总体分布

2.2.2 旱地、水浇地耕地质量分布 如表1所示,榆社县耕地资源的旱地耕地质量等级表现为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占比较大,而四等地、九等地-十等地占比较小;耕地资源的水浇地耕地质量等级表现为五等地-六等地占比较大,四等地、七等地-八等地次之,九等地-十等地占比较小。

表1 榆社县旱地、水浇地耕地质量分布

2.2.3 乡镇耕地质量分布 各乡镇耕地质量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榆社县各乡镇耕地质量分布

1)耕地面积较大乡镇耕地质量分布。箕城镇、云竹镇、郝北镇是榆社县耕地面积较大的乡镇。箕城镇的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面积占比较大,分别为56.71%、35.47%;云竹镇的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面积占比较大,分别为57.88%、26.62%;郝北镇的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面积占比较大,分别为51.95%、38.36%。耕地面积较大乡镇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以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为主的态势。

2)耕地面积中等水平乡镇耕地质量分布。西马乡、北寨乡、河峪乡、社城镇是榆社县耕地面积中等水平乡镇。西马乡的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面积占比较大,分别为30.40%、45.59%、23.41%;北寨乡的五等地-六等地面积占比较大,为77.07%;河峪乡的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占比分布较为相近,分别为43.46%、44.03%;社城镇的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占比较大,分别为48.72%、26.04%。耕地面积中等水平乡镇之间耕地资源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3)耕地面积较少乡镇耕地质量分布。讲堂乡和兰峪乡是榆社县耕地面积较少乡镇。讲堂乡的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面积占比较大,分别为49.17%、32.96%;兰峪乡的七等地-八等地占比较大,占比为80.31%。耕地面积较小乡镇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以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为主的态势。

4)乡镇平均耕地质量分布。如图4所示,榆社县乡镇平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达5.80~7.80,从优到次依次为北寨乡、云竹镇、箕城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西马乡、兰峪乡、讲堂乡。

图4 榆社县乡镇平均耕地质量空间分布

平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分别为5.87、5.80的云竹镇和北寨乡都属于耕地资源质量处于较高水平的乡镇,云竹镇四等地面积相比其他乡镇而言最多,北寨乡五等地-六等地面积相比其他乡镇而言最多,有待充分利用耕地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平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为6.30~7.34的箕城镇、郝北镇、西马乡、河峪乡耕地面积较大,但平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偏低,制约农作物产量提升。社城镇九等地-十等地相比其他乡镇而言占比较大,制约农业产业发展。

平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为7.59~7.80的兰峪乡、讲堂乡无四等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低,严重影响了土地产出率,限制农业产业效益提升。

2.2.4 地形部位耕地质量分布 如表3所示,榆社县高丘陵地区利用难度大,耕地资源质量等级为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黄土梁及黄土坪地区耕地质量整体偏低,主要以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为主,其他等级占比较小;河谷平原地区作为最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地形,主要以五等地-六等地为主,仅有少部分为四等地,阻碍规模化农业产业效益的提升;中山地貌多数地区不利于农业种植,但其在榆社县分布面积最多,耕地资源质量等级为七等地-八等地和九等地-十等地较多,整体耕地质量差,耕地资源利用不充裕,导致耕地撂荒等局面频频出现。

表3 榆社县地形部位耕地质量分布

综上所述,榆社县五等地与六等地占耕地总面积比例最大,耕地资源以旱地为主,七等地-八等地占比较大,农民靠天吃饭现象普遍存在,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的耕地资源面积较大限制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最高等级为四等地,四等地占比最小,兰峪乡、讲堂乡无四等地;耕地面积较大乡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主要是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耕地面积较小乡镇耕地质量等级以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为主;榆社县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低,乡镇平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在5.80~7.80,耕地资源质量影响到土地产出率,限制农业产业效益提升。

3 农业产业空间优化布局

耕地资源禀赋是农业产业布局与发展的基础,由于耕地质量条件和自然条件背景综合生产因素的限制,形成了不同级别综合生产能力和适宜种植性的极差,影响农业产业产出效益及调整方向,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功能。通过评价耕地质量,反映耕地生产力的高低,从而评估耕地的生产适宜性,摸清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依托现有耕地资源禀赋以及农业产业特性规划布局。立足榆社县耕地资源质量空间分布,规划三大农业产业空间优化调整布局,如图5所示,聚焦于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经营,提升地力,稳步优化调控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调优品质、调高质量、调出效益,助推农业产业空间高质量发展。

图5 榆社县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分区

3.1 “优先划入-优质集群”农业产业区

以四等地为核心,五等地-六等地为扩散区域,打造“优先划入-优质集群”农业产业区。该区域主要布局于箕城镇西南部及西北部、云竹镇东南部及北部、郝北镇北部以及北寨乡、社城镇北部及南部、河峪乡中部等地区。

四等地及五等地-六等地在耕地产能、利用优势、土壤养分等方面综合较优,空间布局上具有田块规整度高、集中连片性强等特征,农作物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效益较为显著,适宜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打造区域,应进一步提高优质耕地的空间聚集规模[8],着力建设一批质量好、产量高、效益高、耗费少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田[9];通过实施客土改良、修复农田水利工程、修筑田间道路工程、深耕、改土培肥及秸秆还田等工程措施[10],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注重土壤培肥力度,增强耕地生产能力,维持耕地多效益高产量,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优先划入-优质集群”农业产业区作为优质集群产业区,是将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在现有基础上优化种植结构,以粮食水果蔬菜三大基地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良田,积极构建“万亩玉米深松密植和万亩玉米秸秆还田深翻”万亩示范区,以“西马白”脱毒马铃薯为主建成绿色无公害瓜菜基地;以点带面推动特色产业高效发展,发展中药材、火麻、辣椒等示范片区,推进稳产保供、产业集群、乡村建设等重大项目统筹产业发展;集中发展百灵菇、芦笋、番茄、黄瓜、脱毒马铃薯等绿色蔬菜净菜加工业,丰富陈醋、白酱油、小麻油和小杂粮等深加工产品,形成富有榆社县特色的系列农产品集群;引导产业环节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增产与提质齐头并进,强化错位发展和差异开发,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结紧密、业态丰富、创业活跃的农业全产业链,延伸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与功能价值利用范围,规划形成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竞争力强的高效综合集群片区。

3.2 “整治调控-特色改良”农业产业区

以七等地-八等地为主,打造“整治调控-特色改良”农业产业片区。该区域主要布局于云竹镇西南部、箕城镇东南部、西马乡和河峪乡东南部等地区。

七等地-八等地耕地质量适中,应采取差别化土地整治模式进行耕地规划整理,扩大平田整地土地治理,连片开发,防止水土流失,实施中产田改良项目,运用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原则[11],针对耕地的土壤状况、地力条件以及作物适宜性进行土壤改良[12],采用有机肥科学种田,充分挖掘土壤的生产潜力,通过增施有机肥、降解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旱地增产技术,进一步提升抗旱能力,改善耕地质量。

“整治调控-特色改良”农业产业区作为特色改良农业产业区,在保障农产品的稳定生产力前提下,扩大粮食多样化生产,不断改良作物种类与品质,将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目的,在丘陵山地建设生态杂粮产业区带,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谷子产业,将河峪小米建设成为“特”“优”现代农业新高地;以传统培育方法为参照,适当引进推广谷子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谷子渗水地膜穴播等新技术,着力打造晋谷21号、28号、40号及沁州黄等优质品种;引进彩椒种植,开展玉米新品种、脱毒马铃薯原种等示范类试验,建设中药材、火麻有机旱作片区,对准“公司+合作社+科研+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着重建设谷子、大豆等杂粮种植基地,推进特色农业由分散向适度规模集中,发展一批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技术服务小分队+基地+示范主体+小农户”的技术快速通道,制定改良模式与推广方案,充分发挥农田经营管理调控作用,保证耕地综合质量稳步提升,维持耕地生产利用的长期性[13],示范推广农业绿色高效技术,突出区域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的开发,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3.3 “缩减退出-生态恢复”农业产业区

以九等地-十等地为主,打造“缩减退出-生态恢复”农业产业片区。该区域主要布局于西马乡北部、讲堂乡中部、兰峪乡南部等地区。

九等地-十等地处于综合质量偏低、地形限制因素较大的地区,空间上显示为零星、散乱态势,鉴于对区域水源与地质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功能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考虑[14],除小部分耕地可在维持产能提升与生态恢复二者平衡状态的前提下,可作为后备资源开发整治,大部分耕地基于破碎、零散状态明显的空间态势,综合质量劣质性较高,无法进行农田机械化运行和规模化管理[15],不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

“缩减退出-生态恢复”农业产业区作为生态恢复农业产业区,出于在自然环境、耕作条件、空间形态及生态安全方面对于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应实行该类型耕地退草、退林等生态退耕,维护土地生态功能,确保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加强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小部分地区可选用抗旱良种,采用配套栽培措施,引进有机肥,利用秸秆还田,增肥地力,实施坡改梯田或退耕还林,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农业产业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