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锋 洪 波 景仰平 翟颖妍 郝 哲 谢毓芬
枣镰翅小卷蛾又叫枣黏虫、黏叶虫、卷叶虫、轱辘虫、枣小蛾等。该虫分布广泛,是枣树叶部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枣树的芽、叶与花,并蛀食枣果。近年来,该虫在黄河沿岸发生有加重趋势,据笔者调查,一般园块虫叶率30%,严重的可达90%以上,造成不同程度减产。
我们根据枣镰翅小卷蛾的幼虫生活特性,在榆林佳县推广应用粘虫胶防治枣镰翅小卷蛾老熟幼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粘虫胶可有效阻截该虫爬行,减轻其来年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枣镰翅小卷蛾在陕西榆林地区1年发生3代。该虫世代重叠严重,均以蛹在枣树主干粗皮裂缝内越冬,第2年3—4月份羽化。
成虫白天潜伏于枣叶背面或间作物、杂草上,傍晚和黎明活动,交尾产卵。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对性诱剂敏感。幼虫有将叶片卷曲隐藏在内部取食、吐丝下垂的习性。
4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卵多产在光滑的小枝上,第2、3代的卵多产在叶面。
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正值枣树萌芽展叶期,虫期23天;第2代6月下旬到7月上旬出现,正值枣树花期,虫期38天;第3代8月上旬出现,正值枣树幼果期,虫期53天。第1、2代老熟幼虫在被害处卷叶作茧化蛹。第3代越冬老熟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沿着树干向下爬行,寻找翘皮、裂缝作茧化蛹越冬(随着枣树主干加粗,树干上的粗皮、翘皮、裂缝增多,树体越冬蛹数量也会增多。据我们田间调查,主干上越冬蛹的数量为主枝的4倍,侧枝的11倍,以近地面33 cm主干附近蛹的数量最多,而且越是皮厚缝深、树洞缝隙处,越冬虫口密度越大),9月下旬为其爬行高峰期,10月上旬开始化蛹、过冬,这一行为特点为使用粘虫胶防治该虫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各代发生期的早晚受气温的影响较大,据调查,当温度低于16℃时,越冬代成虫羽化时间推迟。雌蛾产卵最适温度为25℃,气温超过30℃不适于产卵,卵量相对减少。在该虫1年发生3代的地区,第2代雌蛾产卵量最多,第3代产卵量最少。另外,若5—7月份阴雨连绵,湿度较大,则该虫容易暴发。
试验示范于2018—2019年在佳县佳芦镇滩地枣园进行,该枣园历年枣镰翅小卷蛾发生相对较重。
在9月上旬越冬老熟幼虫下爬前,选取主干直径0~15 cm、15~30 cm、30~45 cm和45 cm以上的枣树各5株。在每株枣树第一主枝分杈下方50 cm左右,刮除主干和主枝老翘皮,将树皮集中清理出园;然后用胶带在树干平滑处粘一闭合的环,均匀涂抹粘虫胶,形成10~20 cm宽的闭合粘虫胶环,防止老熟幼虫从空隙处爬过。
涂胶后,每隔3天调查1次粘虫效果(粘附在主干上的越冬幼虫数量),用SPSS 22.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各处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试验示范使用无公害粘虫胶诱捕枣镰翅小卷蛾越冬代幼虫,并监测其种群消长动态。试验结果表明(表1):
表1 不同时期粘虫胶对枣镰翅小卷蛾老熟幼虫诱捕数量
1)枣镰翅小卷蛾越冬老熟幼虫沿主干向下爬行的时期为9月中旬到10月初,爬行高峰期为9月22—25日。
2)在幼虫下爬高峰期使用粘虫胶在主干直径0~15 cm、15~30 cm、30~45 cm和45 cm以上的枣树上诱捕到枣镰翅小卷蛾幼虫的平均最高数量分别为5头、53.2头、178.6头和252.6头。在主干直径45 cm以上枣树上诱捕到的幼虫数量最多,在主干直径0~15 cm枣树上诱捕到的幼虫数量最少,且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枣树主干直径越大,虫口基数越多。
3)10 月4 日以后,幼虫逐渐化蛹越冬,主干上诱捕到的幼虫数较少,不再统计数量。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枣镰翅小卷蛾第3代幼虫下树高峰期,在主干直径45 cm以上的枣树上使用粘虫胶效果最佳,可显著降低越冬幼虫虫口基数,减轻来年该虫对枣树的危害。粘虫胶具有无污染、使用简便、有效期长等优点,对植物和自然环境不会产生毒害作用,可明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轻环境污染,降低防治成本。本技术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具有耐风吹日晒、无污染、无腐蚀性等优点,可结合放置性诱剂和绑草把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应用粘虫胶需要做好田间测报工作,准确把握枣镰翅小卷蛾老熟幼虫向下爬行时间。根据我们的监测结果,陕北9月上旬该虫老熟幼虫开始下爬,最佳涂胶时间应该在9月初。涂胶过程中要避免将枯枝、落叶、尘土等粘在胶环上,以免降低粘虫胶环的黏性和持效性。如果虫口密度很大,胶环上粘满害虫,必须及时清除胶环上害虫,另行涂胶。当树皮十分粗糙,老皮裂缝较深时,需要将涂胶环部位的老皮刮除,以防害虫从胶带下的裂缝处钻过,影响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