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创新措施分析

2021-09-13 07:13王凯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措施商业银行

王凯

摘要:随着经济制度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建设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进而为自身带来新的利润发展。并且我国在养老金融上面已经拥有相对应的政策,基于我国是人口老龄化最多的国家,且商业银行现今存在的养老金融相关业务在模式上存在同质化问题,并且养老金融体系在发展中第一支柱的建设远超于二、三支柱,其结构的失衡不利于养老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养老金融业务;创新措施;商业银行

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引起了全球经融机构的重视。在我国,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并且由于我国人口结构复杂,只拓展养老第一支柱无法解决国家老龄化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养老二、三支柱的建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信誉基础,并且已经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对养老金融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创新措施分析。

1.养老金融的涵义

对于养老金融来说,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就国外而言,大卫·布莱克认为养老金融主要是对养老金资产进行管理,在金融学中需要侧重对投资对象的研究[1]。而国内对此意见比较宽泛,认为养老金融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概念,意思是以社会老龄化的需求为基础,而进行的全部金融活动。主要注重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以及养老服务金融这三个层次。

养老金金融指在制度化的背景下进行养老金资产管理,让资金实现保值增值;养老产业金融指的是和养老产业有关的各种金融服务,其目标是满足对养老产业对投融资的各种需求,而其所具有的投资额度以及回报周期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需要金融行业和政府的支持;最后养老服务金融的概念时,在非制度化背景下进行养老金融投资活动,满足现今时代人们对养老的多元化需求:(1)养老财富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积累,并在生命周期内提供养老金融产品,例如养老理财类产品、养老目标基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保险、养老信托等。(2)对不同年龄阶段养老金融业务的各种形式支持。

2.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现状分析

最开始对于基本养老保障国家予以了很高的重视,并认为如果能够达到70%-80%的制度待遇,中国就能基本解决养老问题,但从实际支付结果上看,只能完成40%-50%。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8%的缴费率难以满足人们对养老的多元化需求,导致现阶段养老保障形成了缴费率高、配置率低的情形[2]。

现阶段我国养老金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并且透支现象时有发生,其高缴费率抑制了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并且养老三支柱体系中,我国过于注重第一支柱的建设,导致补充养老保险以及商业养老保险受到抑制,难以实现发展,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遭到破坏。

随着人社部等机构先后出台的政策,让养老保障制度得到减轻,进而促进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但以现在国民的基本收入水平,难以在出现通货膨胀以及货币贬值的状况时,可支配资金超过居民消费水平。

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公众对养老金融缺乏认识,不具备投资意识

目前看来,国家的大多数公民都缺乏对养老金融的认知,虽然和以往相比有所进步,但相对发达国家来讲,群众对金融基金缺乏投资意识,大部分国民更倾向于通过储蓄的方式進行财富积累,也因此,养老意识得不到提高,而我国目前所颁布的制度规范难以对金融机构实现监督的作用,导致出现流失养老资金与非法集资的现象,进而给国民的养老生活造成打击,也打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

3.2 养老金融市场结构存在失衡

对于养老金融来说,存在着养老金体系,常被称为“养老三支柱”,它们分别为基本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个人储蓄账户。现阶段,大众舆论对第三支柱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养老金体系建设报以期待,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发展不够平衡:首先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比例与经合组织成员国较为弱势,并从现阶段世界中央银行数据来看,我国也要低于CECO成员国的企业年金累计规模比例[3]。并且如果商业银行的企业年金收益较低,会对其业务发展产生影响。随着企业年金制度开始改革,我国的企业年金得到发展,但是实际收益却低于相同类型业务的存款收益其次,养老金融产品在发展时,过度依赖非银行机构,而银行机构对其开发规模较小。

3.3 产品配套服务低

根据现今时代的老年人特征分析,他们缺乏相关的风险意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开始降低,身体素质像是视力以及记忆力都开始衰退,所以银行需要重新定位服务环境以及服务意识,并针对老年人群提供配套的业务服务,更加便于老年人操作,并对其认真与资金提供安全保障。

3.4 商业银行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信贷制度不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由于养老金融的特点,说明投资时它具有相当长的服务周期和经营周期,投资回报在短期也看不到成效,进而出现成本压力。商业银行想要在养老金融方向有一定的发展,需要前期做好投资工作,只依据短期收益,难以达成期望效果,而由于一定时间的回报周期,所以银行定期所进行的绩效考核容易与养老产业冲突,并且由于养老业务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其规模较小,只能得到较低的投资回报率,所以在银行的考核制度中,很多商业银行为了投资回报,将此业务剔除,养老金融业务也因此难以发展。

3.5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养老特性

在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已经针对现有的养老金融开发出了一部分养老产品,但是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发现,多数养老产品不具备养老特性,针对性不够,产品收益只比定期存款率高一点,其特性具有存在期限短的特点,对于全生命周期来说,还存在一定距离,而保险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已经推出有针对性特点的养老产品,其收益远超过商业银行,也因此,商业银行不具备竞争优势。

4.创新商业银行养老金融的方式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数量加重的情势,商业银行要根据现存的养老金融经验,并利用自身优势,对养老金融业务进行创新与整改。

4.1 整合商业银行内外部资源,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对自身内部资源进行整合,避免养老业务模式以及产品缺乏规章,过于零散的现象发生。针对养老金融业务的不同板块,也需要商业银行重新进行规划,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统一的研发平台,对养老金融产品进行开发,而在企业外部,可以注重养老品牌的建设,通过商业银行良好的信誉度,为养老金融提供优质的服务业务。而在产品研发这方面,为客户提供、投资管理、账户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对商业银行针对养老金融的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并和其他银行、企业等建立合作,达成优势互补,对发展渠道与产品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在金融市场取得最大利益。

4.2 加大养老金融人力资源投入

作为一种新兴业务,养老金融业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其业务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来维持,因此需要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以及有效的综合素质,也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注重销售队伍的创建于培养。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增大,养老金融业务在未来将有一定的市场,就数据分析,在居民存款利率逐渐下降的背景下,他们对养老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需要专业的销售队伍来对养老金融业务开始售卖,进而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养老业务,银行销售业绩也能因此提高。其次,银行应该对其内的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对人力资源进行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查询服务和精算能力等。

4.3 注重弥补养老金融业务资质短板

商业银行应该争取得到对养老金融的管理资格,特别是投资管理方面,由于许多商业银行不具备参与企业年金等养老金融业务的资格,进而导致银行难以对养老金融业务进行拓展。

5.结束语

在經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抓住商机,发展养老金融业务,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国家发展趋势,通过调整以往在养老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来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及针对性的业务服务,是现今时代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孙英昊.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创新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3):104-106.

[2]朱山. 关于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的几点思考[N]. 中国劳动保障报,2021-02-10(006).

[3]张大鹏,吕慧敏.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金融,2020(06):25-27.

猜你喜欢
创新措施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现状与创新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创新分析
电费抄核收管理的创新及意义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