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鑫 华含文
摘要: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虽晚,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同時债券市场的风险也开始逐步显现,随后债券违约事件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截止2020年共发生三次债券违约潮,其中前两次违约主体主要是民营企业,而2020年的债券违约潮中,违约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这次的违约热潮也为债券市场敲响警钟,要求投资者理性看待国有企业债券的潜在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债券违约作为典型案例,同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分析债券违约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债券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风险控制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债券市场作为融资工具,具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功能;作为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能够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发挥宏观调控功能。但随着债券市场逐渐壮大,参与金融市场的程度越深,债券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与此同时债券违约数量和违约规模也逐渐增加。
1.我国国有企业债券市场违约现状
1.1我国信用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中潜在的不成熟体系和风险也逐渐暴露。根据新增违约债项数量统计,2014年新增违约债项数量仅为6个,而2020年增加至138个。据违约率统计,2014年的违约金额仅仅为1.96亿元,而2020年的违约金额增加至1621.05亿元。根据两个不同的统计口径1,违约率1从2014年的0.01%,增加至2020年的1.73%,违约率2在2014年-2020年,也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1.2 我国国有企业债券市场违约趋势分析
截止2020年12月11日,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民企债券违约数量和违约金额都呈现大幅度的减少,而国企违约却超预期,在违约数量上,2020年的新增国企违约数量只增加了1家,但违约金额从2019年的129.3亿元增加至518.97亿元。根据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12月20日,我国26家新增主体中有8家是国企,占比约为30.77%;而2019年41家新增违约主体中只有7家是国企,其占比约为17.07%。国企债券违约的金额也大幅度增加,2019年国企债券违约金额总计为457.33亿元,而2020年增加至1004.15亿元,同时违约率也从2019年的0.21%提升至0.38%,违约风险明显增加。
2.永城煤电违约始末及成因分析
2.1永煤债券违约情况介绍
2020年11月10日,永城煤电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所发行的“20永煤SCP003”无法按期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不久之后, “20永煤SCP004”和“20永煤SCP007”债券相继存在未能按期足额兑付的不确定性风险 。根据中金公司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11月20日,永城煤电和豫能化工所发布的公募债券金额合计265亿元,并全部设置了交叉保护条款,所以该公司债券违约可能存在持续性。
2.2 永城煤电债券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2.2.1 外部因素
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发展面临压力。债券违约率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经济处于下行压力时,债券违约率将会提高。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遭遇困境。2019年以来,煤炭和化工市场受政策影响,处于持续低迷状态,加之贸易战的影响,煤炭化工行业的下游企业出口受到了限制,销量下降。而2020年的全球疫情爆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国内疫情虽在后期得到控制,并逐步投入到复工复产阶段,但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对于国内制造业的影响并未随之消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资源,而煤炭作为传统过剩能源,势必面临改革。煤炭限额制度使得近些年来煤炭消费量急剧减少,以煤炭开采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利润空间也大幅缩小。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我国尽快实现能源转型,向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
2.2.2 内部因素
资产负债率过高,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非核心业务吞噬公司利润,煤炭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煤炭板块的近几年的毛利润贡献率都在80%以上。同时煤炭板块的营业收入近些年来一直维持在45%左右,盈利能力较为稳定。相比煤炭板块,化工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常年处于较低水平,严重拖累公司整体业绩。作为发行人核心企业的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仅为61.9%,而大部分化工企业的持股比例为100%。内部占款严重,子强母弱。截止2020年6月,该公司其他应收款总计为155.98亿元,主要是由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和其他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形成的,并且近些年来与关联方之间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加,从而影响公司的资金运营能力。
3.结束语
信用债券违约是由于多方因素共同导致,与外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存在密切联系。为了促使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债券市场的多方参与者共同努力。只有多方主体都严格遵守自律规范,积极地参与到债券市场的管理中,债券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臻,玮菡.债券违约因素及风险规避[J].时代金融,2019(33):98-99.
[2]黄鑫,杨健健,蒋敏杰,李松梁.国际信用评级行业监管镜鉴[J].金融市场研究,2017(11)_36-50.
[3]蒋恒,杜立辉.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成因分析及未来信用状况展望[J].债券,2016(05):43-47.
[4]林晚发,何剑波,周畅,张忠诚.“投资者付费”模式对“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的影响——基于中债资信评级的实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7(09)_62-68+97.
[5]任婉馨.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风险的成因分析[J].清华金融评论,2016(10)_83-84.
注释:
1.违约率1=当年的违约债券金额/当年到期债券金额,违约率2=当年债券违约数量/当年到期债券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