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摘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教育系统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广大教师积极响应,从“老师”演变成了“网络主播”,师生隔空授课、听课,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教育教学历程。体验之余,作为教育人,引发了或多或少的反思、再认识与新思考,就“学习场所、学习主体、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学习技能”等要素对育人的启示,显然是深刻、积极而富有挑战的。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育人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31
2020年的春节,一个特殊的寒假,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中央一声令下,全民抗疫。为了不延误孩子学习,教育界采取“停课不停学”模式,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教育实践,以此交出了属于教育界的应急答卷。
这场史无前例的线上教学“战役”,从技术服务的视角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但如果深入到对课程学习实效的反思,就很难以一句话判定,甚至有很大争论和分歧。
一、关于学习场所
疫情提示我们,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就是学习场所,偏重于学校而忽略其余是不完善的。而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如响应规定居家、参与志愿服务等),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更实际、更有用、更记忆深刻,更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个体与合作、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接受与创造,学习空间的丰富可以带来人生素养全方位的提高,诸如责任教育、生命教育、劳动习惯培养、亲子理解与沟通、技术支持的掌握、环保与公益理念形成等等。
还可以将依靠语言文字的接受式学习手段,与生活实际的体验性教育手段相结合,并用与时俱进、利用虚拟现实的参与性教育(网络、浸润情境)手段,联结两头,提高学习效率。
二、关于学习主体
网上播课,虽然师生关系未变,但真正地落实知识的学习要靠学生自己,自觉性、主动性强者,效果良好,反之则效果较差,甚至无效或有反向作用,故而,学生自觉主动性的培养成为突出问题。
课堂中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要是由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摒弃满堂灌的单一形式,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贯彻“以学定教”的方略来实现的,它可以根据实情进行调整。但疫情期间实施“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老师无法直接掌握、控制,两极分化更突出,原本在常态化教学中就存在的问题,显得更加迫切需要解决。
三、关于学习内容
每次大疫,不仅考量个体健康水准,更拷问心灵人性。如何携手共进,通过对话、理解、沟通建立命运共同体,既是时代出的考题,也是对新一代人提出的素质要求。
我们的教育必须有面向未来的远见与胸怀,在为孩子筑起知识大厦的同时,建好他们的精神家园。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经训练和实践获得后,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化成行为习惯,就有了超越个人私欲和眼前功利的狭隘与偏见的大智慧和大力量。
四、關于学习支持
除了物质支持,学习支持者主要是老师和家长。过去家长的支持作用相对较弱,与孩子互动时间相对较少,疫情发生后,孩子学习的支持主要靠家长,亲子互动时间长且频繁,家长的教育方式就极其关键。教育方法好,亲子关系更加密切;教育方法不当,亲子关系恶化。亲子如何相处,成为突出的问题。
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觉醒,现在的问题是亲子沟通话题长期集中在学习上,这种沟通语境的单一性,把人与人之间本来丰富的情感因素过滤掉了,自然不利于和谐关系的建立。每次交流,家长都要坚持“效果导向”的话语传递,对自己想说的话先进行审视判断,估计它是否有效,因为只顾自己表达情绪和单向度话语传递是极易引起孩子反感的。家长要注意丰富话题语境,不能只盯着“上课认真听了没”“作业认真做了没”……家长要控制表达欲,学会倾听,因势利导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逼着孩子达到家长所定的成功标准。
五、关于学习技能
有人说,孩子天生是喜欢学习的,但却不喜欢受教育,被极端概括成“教育已死,学习永生”。我们当然相信,“教育”不会死,但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技能会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学习不只是靠态度、需求,它还要靠方法和技能。
学习的技能不仅指如何巧记忆、找规律等,也包括自我评估、计划、监控、调整、倾听、合作、反思、巩固等,它是个性化的,在实践中获得,但也需要指导。学习动机、情绪、态度、基础、方法、伙伴、策略、习惯、环境、认知模式、自我管理等,决定学习的变量这么多,任何一个变量出了问题,都可能阻碍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就促进学习效果来说,这其中有快有慢,我们往往太过关注那些决定学习的快变量,总是直奔知识而去,而对学习的慢变量关注不够,这是值得注意的。
学习的秘密归根结底是“自学”,引发潜能。我们的世界也一直在奖赏爱学习和会学习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显眼的成绩,而是他们的将来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教育活动是特殊时期的全新探索,也有了重要的经验积累。疫情终将过去,我们要牢记这段磨砺中得到的教益,学校怎么做、家长怎么做、学生怎么做,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组织学,中心在哪里,值得推敲,并应延伸贯彻到常态学习情境中。
教育者和家长有责任通过发现学习的秘密,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学习逻辑,整合脑科学、心理学,支持学生真实地、可见地、养成地、完整地、深度地学习,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无锡市后宅中学,江苏 无锡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