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的签订及其结果

2021-09-13 07:01贾芸
西部学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乌克兰俄罗斯

摘要: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两个支脉,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但共同生活的历史却给双方留下了不同的民族记忆。1654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与哥萨克人首领赫特曼·博丹·赫梅尼茨基签署了一项协议。该协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佩列亚斯拉夫协议》。根据该协议,乌克兰自愿承认俄国沙皇对自身的至高权力,成为俄国的一部分。对乌克兰来说,签约是为了争取来自莫斯科的军事援助;对俄罗斯来说,这是获得新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一签约立即对乌克兰实行扩张主义政策,后来又逼迫乌克兰签署了新的《佩列亚斯拉夫条款》,这大大削弱了乌克兰在联盟中的权力,莫斯科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则在增加。《佩列亚斯拉夫协议》逐渐成为了一纸空文。

关键词:俄乌关系;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俄罗斯;乌克兰

中图分类号:K512;K5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6-0152-03

一、《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签订的历史背景

(一)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乌克兰争取独立的努力

17世纪上半叶末,东欧开始出现动荡。1648年春,赫特曼·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以下简称赫梅利尼茨基)率领的哥萨克人发动了反对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起义。他们与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联军分队一起击败了强大的波兰军队的先锋队。波军先锋队的失败,使乌克兰的农民和城市贫民爆发了反波兰和反天主教的运动。

1652年底,乌克兰局势恶化:饥荒,霍乱和鼠疫的流行,城市和村庄变得空无一人,其居民逃到了莫斯科。贫穷的哥萨克人无法服兵役,乌克兰军队从十万人减少到四五万人。民众对盖特曼①政策的幻想破灭,加上乌克兰资源枯竭和旷日持久的战争使人们的心理疲倦,更助长了亲莫斯科的情绪。

乌克兰人之所以选择莫斯科,是因为以下原因:宗教团体、文化的紧密联系、语言以及共同的战略利益。在整个民族解放战争中,乌克兰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一直奉行与莫斯科结盟的构想,但其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时发生改变。

(二)俄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赫梅利尼茨基在第一次反对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起义胜利后开始积极与莫斯科政府通信,寻求与俄罗斯建立外交关系,而在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②统治初期,由于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非常谨慎。直到1653年8月,俄罗斯一直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波乌之间冲突,并充当波兰和乌克兰双方的调停人。然而,在1653年秋冬,与赫梅利尼茨基对立的驻扎在乌克兰扎波罗热的哥萨克军队决定接受土耳其的保护,这对莫斯科来说是个重大的威胁,他们别无选择必须支持赫梅利尼茨基。赫梅利尼茨基的乌克兰也是如此:它无法独自继续与波兰人作战。

二、俄乌双方谈判的过程

与俄国的谈判始于1648年,该年夏天,赫梅利尼茨基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而是忙于在比拉采尔卡瓦附近整顿部队,他只是与华沙和莫斯科进行了外交接触。1648年6月18日,赫梅利尼茨基给沙皇阿列克谢一世递上第一封正式公函,莫斯科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只是在普蒂夫尔附近的边境上动身向波兰人提供援助的军队停下了脚步。

1648年12月,赫梅利尼茨基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在基辅举行的长老理事会会议上,东正教最高神职人员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之后,乌克兰领导层的外交政策中就形成了让俄罗斯卷入反波兰联盟的想法。耶路撒冷主教派西乌斯劝说莫斯科打破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签订的波利安诺沃和约(1634年),并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外交援助。同时,斯鲁扬·穆吉洛夫斯基被赫梅利尼茨基派往莫斯科,被授权为争取俄方提供援助进行谈判。哥萨克大使(即乌克兰大使)首先争取让莫斯科派遣一支军队对付波兰人,以确保乌克兰免受来自北方的袭击。如果莫斯科拒绝提供这种军事援助,穆吉洛夫斯基就必须寻求俄罗斯的外交支持。这是俄国政府向波兰—立陶宛联邦参议院发出的一种“抗议照会”:如果东正教乌克兰人将继续受到压迫,那么沙皇陛下将为他的同修们求情③。但俄国并不急于打破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和平,担心“外交问题不仅与华沙有关,而且与其他可能的对手有关:斯德哥尔摩,君士坦丁堡”④。

穆日洛夫斯基的任务虽然没有成功,但这并不是哥萨克领导人从俄罗斯获得军事援助的最后尝试。赫梅利尼茨基意识到波兰—立陶宛联邦停战协定的脆弱性,便派维什尼亚克上校带信到莫斯科,在给沙皇的信中,他再次提出了联合进攻波兰人的建议。

1649年8月16日,赫梅利尼茨基指责莫斯科未提供援助,哥萨克与莫斯科的关系恶化了。赫梅利尼茨基公开表达了对俄国领导层立场的不满,他对普京省的特使们说:“我真的要对莫斯科国家开战了。”“沙皇不会在莫斯科站出来,因为他没有帮助我与波兰人作战。”⑤然而,不久之后,赫梅利尼茨基又改变了主意,再次与莫斯科谈论“爱与感情”。同时,克里米亚大汗利用赫梅利尼茨基变幻莫测的情绪,于1650年春向他提出组织联合部队突袭莫斯科边境地区,威胁说如果拒绝两者的关系就会破裂。

1651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了泽姆斯基—索博尔会议(有主教、最高神职人员参加),莫斯科神职人员认为,如果波兰方面未能遵守允许永久和平的条件,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就可以接受乌克兰人作为他们的臣民之一。事实上,在这次会议之后,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俄国并没有开始认真准备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战争(组建新的兵团,向他们提供武器等)。莫斯科没有设想与波兰发生公开冲突,根据1649年波兰与克里米亚签订的《兹博罗夫斯基条约》,莫斯科很容易选择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结盟,而不是与赫梅利尼茨基的“友谊”。在“南方因素”的压力下,莫斯科还不敢与波兰展开明确的对抗。

1653年2月22日莫斯科召开了博雅尔杜马会议,决定了接受乌克兰人为臣民和對波兰的战争。然而,尽管向赫梅利尼茨基作出了承诺,但直到1653年8月,乌克兰人没有得到任何书面的外交保证。事实上,俄国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作准备的时间很晚,从1653年下半年才真正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

1653年8月,赫梅利尼茨基給沙皇发去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为最终解决乌克兰人国籍问题提供了帮助。12月16日,赫梅利尼茨基召开了长老会,在那里他宣布必须与波兰彻底决裂,他终于相信,除了俄国之外,任何盟友都不可能打败波兰。赫梅利尼茨基为了“更快地完成与莫斯科的事情”,将哥萨克军队搬到了奇吉林。

三、《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1654年3月,经过两周的谈判,一切都达成了共识。双方都认可和接受了所谓的“博丹·赫梅利尼茨基条款”,也称为“三月条款”。本质上讲,这是一部自治的乌克兰宪法,它已经根据人民的意愿,永远地并入俄罗斯国家。这些“条款”确定了乌克兰在俄罗斯国家的法律地位。“文件”的原件没有保存下来,但根据现有的草稿和注释,可以确定“条约”的内容⑥。“条款”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乌克兰全境保留哥萨克人的行政管理,并适用于全体居民。这证实了在解放斗争中以哥萨克政府取代波兰政府的事实。在波兰人的统治下,哥萨克人的行政管辖范围只延伸到哥萨克人。

建立60000名哥萨克人的登记簿,之前的数量仅有2万。

承诺以俄罗斯国家的一切力量保卫乌克兰,对抗波兰人和鞑靼人。沙皇确认乌克兰上层阶级的权利和特权:高级神职人员、小军官、贵族,并将财产分配给他们。

赋予赫梅利尼茨基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的权力。与波兰和土耳其的通信需要事先得到沙皇的许可,而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赫梅利尼茨基必须将所有情况通知沙皇,未经他的同意不得作出决定。如果收到对俄罗斯国家不利的建议,赫梅利尼茨基有义务扣留大使并立即通知沙皇。

乌克兰所有的教区,都由地方政府征收,进入“沙皇国库”。从这些教区中,将支付地方行政管理费用和已登记的哥萨克人的生活费用。

四、对《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的评价

定义1654年俄乌条约目标的困难之处在于,条约并非是明确制定的。但是,序言和文件的主要部分让我们可以判断交易方的目的。作为各方努力的方向,1654年《俄乌条约》的目的是确保乌克兰及其人民的特殊地位,并确保共同的外交政策利益。捍卫东正教信仰并不仅仅是促使双方达成协议的动机,还应该指出,每个缔约方都有自己的目标:对乌克兰来说,主要是争取来自莫斯科的军事援助;对俄罗斯来说,这是获得新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等。但是,这些目标(动机)没有任何法律意义,因为它们没有在合同中表达出来。

条约的局限性和形式特征导致了双方对条约的不同解释。乌克兰政府,特别是在赫梅尔尼茨基领导下,认为这是一个临时的政治和军事联盟。然而,莫斯科,特别是在赫梅尔尼茨基死后,利用这一点为其日益干涉乌克兰内政辩护,从而限制了乌克兰的主权,并最终使该条约的条款无效。

历史学家和法律专家对该条约的评价并不一致。一些(主要是俄罗斯)学者认为,这使乌克兰完全或部分自愿并入俄罗斯或乌克兰在莫斯科沙皇统治下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正式化。其他历史学家,包括一些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认为这是两个国家真正联合的行为;或是与沙皇作为两国主权的个人联合;或乌克兰藩属的正式化,或其作为保护国的地位;或临时军事同盟,被沙皇的保护所巩固。

现代乌克兰历史学家意见分歧:少数人将条约解释为乌克兰作为附庸国或保护国的地位的正式化,而其他人则将其视为军事和政治联盟。苏联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根本就是一项条约,并将其描述为两个“兄弟民族”团结在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愿望的顶点。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我们掌握的资料来源没有理由说明《佩雷亚斯拉夫协议》是一项确立乌克兰特别权力的法案。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这样的协议,即使在最后时刻,在正式方面完成合同的协议也不是合同。

从莫斯科和乌克兰双方来看,该联盟都是纯粹的政治行动。扎波罗热军队和莫斯科军队在长期困难的官方外交关系背后,清楚地意识到了双方的利益差异,因此谨慎地相互对待。根据1654年的协议,广泛自治不仅充分保留了乌克兰内部自治的可能性,而且还充分维护了其主权的基础。

莫斯科在向扎波罗热军队提供军事和外交援助后,立即开始采取积极的态度,对乌克兰实行扩张主义政策。莫斯科意图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乌克兰当时内部社会经济不稳定,担心乌克兰将脱离莫斯科的控制。鉴于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势力范围的重新分配,莫斯科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参与者”,不允许发生这种情况。1659年10月17日,在莫斯科的压力下,赫梅利尼茨基政府签署了新的《佩列亚斯拉夫条款》,这大大削弱了乌克兰在联盟中的权力。在未来,沙皇外交成功地应用在赫梅利尼茨基的继任者身上,这导致了他们的权力进一步减小,莫斯科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则在逐渐增加。《佩列亚斯拉夫协议》逐渐成为了一纸空文。

注释:

①盖特曼:(乌克兰语:Гетьман)是15至18世纪波兰,乌克兰及立陶宛大公国(1569至1795年称为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指挥官的头衔,地位仅次于君主。

②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俄文:Романов 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1629年3月9日—1676年1月29日),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位沙皇(1645年7月23日—1676年1月29日在位)。

③Н.Полонська-Василенко.1стор1я Украши.-К.,1992.-Т.П.-С.26-131.

④Байдаус Э.Штрихи к политическому портрету Б.Хмельнищсого в контексте молдавско-украин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1648-1653гг.)//Украша в Центрально-Схщшй Сврот.Студп з icTopii XI-XVIII стол1ть.-К.,2000.-С.200.

⑤Цит.по:Соловьев СМ.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ен//Сочинения.В 18 кн.-Кн V.-Т.10.-М.,1990.-С.531.

⑥Григорьва Л.В.Дипломатична дiяльнiсть Богдана Хмельницьк

ого/Л.В.Григорьв[Текст]а//Iсторiя Украни в особах.Навча

льний посiбник.-Миколав.-1993.-ч.2.-с.175-182.

参考文献:

[1] 沈莉华.《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及其遗产[J].北方论丛,2012(6).

[2] 陈虞文.百年烟云一纸契——《佩列亚斯拉夫协议》[J].乌克兰研究,2016(0).

[3] 沈莉华.对《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的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20(6).

[4] 孔田平.波兰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行为及其根源[J].俄罗斯学刊,2018(4).

[5] 库比塞克.乌克兰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6] 赵云中.乌克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ФоминА.И.УкраинаМеняетГероев[J].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2008(11).

[8] Баранова,Ольга Викторовна.Российско-украинские договоры в XVII-XVIII вв[D].Брянск,2002.

[9] Широкорад А.Б.Тайная история Украины[M].Вече,2008.

[10] KOHUT ZENON E.Russian centralism and Ukrainian autonomy:Imperial absorption of the hetmanate,1760s-1830s[M].Cambridge(Mass.):Harvard Ukr,1988.

作者簡介:贾芸(1996—),女,汉族,四川广元人,单位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俄国史。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乌克兰俄罗斯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俄罗斯猫展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失控的乌克兰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新摩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