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问题探析

2021-09-13 05:31刘凌霄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培育法治思维

刘凌霄

摘   要: 就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指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既要有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机制,又要有校园法治文化的氛围。

关键词: 法治   思维   培育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到新高度。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则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上进行了宏观规划。法治社会建设的衡量标准是多重性的,最根本的标准是看一国社会民众对法律至上精神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更是看用法守法思维方式的养成。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将法治思维上升到战略的高度,那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强化人们的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和法治习惯。

党中央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的力度,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大学生作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未来主体和生力军,他们是否具备法治思维将深刻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效高低。

一、法治思维的概念解读

关于法治思维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陈金钊认为法治思维在现阶段是指限制约束权力肆意行使的思维,受规则和程序约束指引;法治思维讲究逻辑推理,注重解释技术,是一种理性思维;是在价值追求上趋于保护权利、自由的正义思维[1]。姜明安认为法治思维是执政者对所需处理的问题综合分析形成的结论,是一种基于法治理念的,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逻辑推理判断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2]。汪永清认为法治思维是一种通过判断是非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法治信念和法治特性基础上的[3]。陈大文、孔鹏皓等从法治思维主体进行了论述,认为法治思维主体不限于法律人,更应包含普通大众、大学生、干部等广泛群体[4]。最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法治思维有这样的定义:“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法治思维是人们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概念、法律判断、法律推理等对法治现象予以客观理性的认识过程,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价值和知识等都是法治思维的构成基础,贯穿于整个法律运行的过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几乎涉及社会的所有方面,覆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所有法律主体。在现代法治社会,法治思维更是一种缓和社会冲突、重塑社会秩序的思维方式。作为高素质群体典型代表的大学生,对其进行法治思维培育在法治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

1.法律基础知识欠缺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种途径而获得的,主要通过学校教学。目前我国学校对公民法律知识的传授从小学开始。在小中学阶段,法律知识在政治课上讲授,在大学阶段,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外,普通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重要来源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学生对一些影响比较广或者生活中接触得多的法律稍微熟悉些,对国家的法律体系认识非常模糊。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是法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前提,若对最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和掌握,则法治思维的形成无从谈起。

2.法律分析能力欠缺

目前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处于感性阶段,对社会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或者案例不能运用法律方法进行分析,难以形成正确的法律观点,往往凭借内心的感受和社会的评价主观臆断、胡乱猜忌。随着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一些充斥着负能量的信息阻碍着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只要有法治思维,运用法律分析方法,就不会被这些错误信息误导。

3.法治信仰并沒有真正内化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每位公民都知道法治的权威,当然包括新时代大学生。大学生们对宪法至上、法律包括权利和义务等法治观念有一定的认识,对于法律价值中的公平正义等价值具有普遍认同性,具有一定的法治素养。不过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大学生有时还是会用道德思维、政治思维或者经济思维取代法治思维,并没有真正把法治作为信仰。虽然他们知道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但没有形成对法治的信仰,谈不上法治思维。

4.法治实践欠缺

大学生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才能逐渐养成自觉的法治思维习惯。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使命感,想提升法治素养,对法律的未知欲很强。在课堂上对法律部分教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如果有法律实践活动,学生会踊跃报名参加。但是大学生所在的高校校园相对来说较为独立封闭,学生很少有需要法律解决问题的经历,缺乏法律实践。实际教学中的法律知识讲授是有限的,法律实践活动往往因为各种因素只可能让少数学生参与,不具有普及性。

三、大学生法治思维缺乏的原因

1.学段交流衔接的契合度不够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系统地进行法治教育。大中小学不同的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小学知道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中学生了解这个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大学生就要掌握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小中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知识到理念和精神,从认识到信仰的过程。现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法律部分一体化建设还存在不足,重形式轻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段交流衔接机制。法治思维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需要小中大学不间断系统地培育。

2.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途径单一

在大学生的培养方案里,除专业法律和少数法律选修课外,能够获得法治教育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思政课的授课教师专业背景多是非法学专业的,这些老师的法治素养有待提高,在教学中存在忽视法治教育或者略讲法律部分,法律知识传授不到位,法治案例分析不透彻等问题。在课程教学中,用于法治教育的课时有限。例如2018年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其中只有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体现法治内容,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3.某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并存,这里存在一些对法律认知错误的观点,并且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人治的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宗法、特权人情观念至今仍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随着网络生活的普及,这些思想在社会形成了不利于法治思维形成的风气,导致少量学生心中缺乏对宪法法律的崇敬,对待法律问题未能用法治思维思考处理。

四、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路径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掌握基础性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大学生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和方法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思维的过程是运用法律知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法律知识欠缺的人,是不可能形成法治思维的。理解和运用法律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法治思维。这两方面的教学实效有赖于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授课教师要提高法治素养和水平,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2.发挥课程与课程间的协同教育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需要课程与课程协同。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间的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主导,协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协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让大学生认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协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深刻领会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协同“形势与政策”课,与时俱进,掌握法治建设新的动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法治教育为基础,协同专业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可以更精准地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

3.拓展法治思维培育的实践途径

法治思维的培育是建立在有效的法治实践基础上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该积极拓展实践活动的途径。教师应创新课外法治实践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下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法治教育,鼓励大学生参与立法讨论。凡是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允许公民旁听,学校可与法院联系,有典型案例组织大学生向人民法院申请旁听法院庭审,了解案件的审判过程。

4.加強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高校需要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也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学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创建与法律相关的第二课堂校内活动,以习近平同志全面依法治国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保证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接受校内良好法治风气的影响及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法治思维。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建立在丰富充实的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基础上的。比如学校的普法宣传,通过宣传法律知识,熟悉法律程序,或者请专业人士进行法律咨询活动;成立学生法律社团,开展法律社团活动,如有关法律问题的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还可以请知名法律人士或者法律专家来学校开展法律讲座。这些措施让大学生除课堂外得到环境的法治熏陶。法治思维是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社会氛围的前提,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热情和信心,夯实法治中国建设的社会基础。所以,当下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金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02).

[2]姜明安.再论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J].湖南社会科学,2012(4).

[3]汪永清.法治思维及其养成[J].求是,2014(12).

[4]陈大文,孔鹏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1).

1.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大思政”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机制研究》,编号:20C16。

2.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及青年培养研究》,编号:19YBA062。

猜你喜欢
培育法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