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的消费热情也有保质期

2021-09-13 11:17锌财经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1年16期
关键词:货源保质期零食

锌财经

打折还美味,快乐加倍

据相关媒体报道,某电商食品行业负责人称淘宝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差不多有近万家。“90后”、大学生以及在小城市的年轻上班族是购买临期食品的主力军。为了抚慰自己的口腹,那些出了大学象牙塔、被“职场毒打”了一段时间之后的年轻人,在生活中踉踉跄跄地明白了消费降级并非丢人的事—虽然快到保质期了,但它还是在保质期内的,划算又好吃,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一百元就能买到一大箱进口零食的诱惑力度太大了。艾媒咨询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35岁的占比47.8%,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驱动力是性价比较高。

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了很多看似花里胡哨、实则平平无奇的新网红零食,定价却贵到离谱。与此同时,小红书、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开始“返璞归真”,充斥着大量“临期食品真香”“叫你如何选购临期食品”等内容。互相推荐临期食品仿佛从一件抠门的事儿,变成了当下最时髦的消费方式。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就像“我爱临期食品”豆瓣小组的简介一样,每天,小组成员都在交流购买临期食品的心得和挖掘到的宝藏店铺。虽然成立不到一年,但其成员已经暴涨到七万多人。除了线上的店铺,最近一段时间,线下临期商店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以超低价(有的甚至低于网上价格)为噱头,色彩缤纷的包装袋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赏心悦目的同时还治好了“强迫症”患者。

“临期风潮”正在席卷年轻人的心,因“捡便宜”“支持环保,杜绝浪费”等关键词一时上头、纷纷下单。笑得最开心的,是那些早已嗅到商机的企业。

白菜价不能持续保鲜

第一波临期食品的生意诞生在十几年前的上海,最先入局的商家早已不动声色地赚得盆满钵满,直到这两年互联网和新消费的一波大潮打来,才逐渐站到了聚光灯下,站到了资本和消费者面前。

2019年3月,临期食品电商平台“甩甩卖”获得3 500万元战略投资;今年3月,食惠邦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领投;4月11日,以售卖临期商品为主的南京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愉悦资本领投。

托年轻人的福,临期食品市场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现下,临期食品赛道上有两类玩家:一类是很难拿到好货源以及存在供应链难题的自营小店;另一类则是创业型玩家,资金和资源较为充足。

以好特卖为例,其于2019至2020年连续获得4笔融资,目前已经入驻了北京核心商圈及各大购物中心黄金位置,成了招商眼中的“当红炸子鸡”,消费者眼中的打卡圣地。据悉,其全国门店数量在150家左右,在上海和杭州也已有数家门店。另外两个玩家,小象生活和食汇邦也正分别以南京和天津为据点发展业务,前者在社区开店,主打二線及以下市场,提供家庭消费的品类,同时开辟To B业务,后者直接面向B端供货,供应包括临期食品在内的折扣零食、饮料、酒水和牛奶等快消品。虽然模式上似乎略有差异,但面临的问题却很相似,临期食品要赛跑的不仅是保质期时间,还有消费者的热情。

购买临期食品的原因大多在于:囊中羞涩,或厉行节约,想要用最少的钱购买大牌零食。但有多少网红、热门的商品会因为滞销而成为临期产品?去年线下零售实体店被迫卷入“闭店”漩涡。许多薯片、方便面等包装食品大量囤积,与其在仓库里待着过期,不如作为临期食品流入其他渠道,好歹回点本。很显然,例如疫情这样能够涌出大量知名品牌的极端情况并不多见,临期食品的赛道里,更多的反而是货源不确定的不信任感。

不确定的货源

临期食品货源不稳定、很容易断供,一些伪造品牌也因此以极低的价格进入了市场,浑水摸鱼,搅乱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对于品牌厂家和连锁商超来说,也并非对这一现象乐见其成。

对品牌厂家来说,无论临期商品是否客观存在,它在市场上流通都会影响其正常的采销体系,并容易造成价格体系混乱,损害品牌商利润。因此品牌商对临期商品的干预时有发生,近期就有乳制品品牌实施控价,导致临期商品拿货价提升。

大型商超近期也开始关注临期食品,包括盒马鲜生、沃尔玛、家乐福等都开始做临期食品促销货架,便利店连锁品牌便利蜂部分门店已经布局临期食品折扣专柜。高性价比一直是临期食品的卖点,但不稳定的货源、生命周期短与消费者难以琢磨的购物热情,会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困扰这个行业。

猜你喜欢
货源保质期零食
注意食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零食知识知多少
通过深化路企合作提升大宗货源增量的研究
印度连续招标,中国货源占比五成
跟保质期赛跑
中国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总值统计(2017年1-12月)
车市复苏保质期能有多久?
零食不能乱吃!
爱情保质期
零食,也要悠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