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教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2021-09-13 21:48秦冲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曾国藩

秦冲

摘   要: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包括修身、孝悌、勤俭、睦邻等。这是在特定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于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新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尤为重视家风家教。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逐渐走进学者的视野之中。

关键词: 曾国藩   家教思想   启迪作用

一、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础

一个重要思想的形成必然是受多方面影响的,曾国藩家教思想也不例外。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受当时的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及曾国藩个人经历和家庭基础的影响,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逐渐形成完备的体系。

1.社会方面——经济、政治、文化

在经济方面,曾国藩在给家人的书信及自己的日记中,多次提到要重视农耕经济思想。比如,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一次书信中告诫儿子,无论娶的是多么富贵的子女,都要教她做事,比如纺织、做饭等家务。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便是男耕女织,纺织对于女性来说是一项必备的技能,这种思想不能因为她的出身而改变。曾国藩家教思想受传统农耕经济影响的另一个表现是他的勤俭思想,勤俭是古时候小农经济的致富之道。“勤”与“惰”是相对的,要勤就必须戒惰,曾国藩一直认为自己资质平平,只能用勤劳弥补才能做成大事,他每天都早起读书写日记,而且做到了勤而有恒,久而久之便克服了“晚起”这个坏毛病。总之,由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耕读思想一直影响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在政治方面,晚清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惨败结束,从此我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个阶级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种方案救亡图存,甚至许多农民用起义的方式对抗清政府,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曾国藩看到了朝廷官员贪污腐败,必须加紧整顿吏治,而且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要着重培养人才。曾国藩将这些思想落实到了家庭教育中。强调子女的人才教育,要求子女为官要廉洁,不事奢靡。

在文化方面,传承并发展了儒家文化,曾国藩对儒家各派系都有所涉猎,可以说博采众长,都体现在了其家教家训中,曾国藩以儒家思想中的“平天下”为最高目标,以文官的身份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至少延长了清政府六十年的统治时间。另外,湖南地区有独属于自己地区的文化——湖湘文化,曾国藩对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尤为推崇。

2.家庭方面——优良家风

在曾国藩的家庭中,他的祖父和父母两代人对他的影响都极大。祖父曾玉屏年轻时不学无术,常常与街头混混在一起,直到有一次被邻居几句话打动,从此痛改前非,带领着曾氏家族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祖父的家教思想对曾国藩家训思想的形成影响深远。到了曾国藩的父亲曾麒书这一代,曾氏家族对科举入仕极其看重,曾麒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四十三岁的时候才中了秀才,自知年龄已大,仕途没有多大希望了,于是将期望寄托在包括曾国藩的四个儿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够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所以曾麒书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曾国藩的母亲曾江氏一向勤俭持家,是个贤惠大方的好母亲、好妻子。父母为年少的曾国藩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曾国藩以后的家庭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榜樣的力量,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

3.个人方面——丰富的个人经历

就个人来说,曾国藩丰富的个人经历为他以后的家庭教育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曾国藩六岁便入学读书,因为父亲告诫他读书要勤奋,所以学习很刻苦。1832年成功考取了秀才,紧接着考了两次会试而遗憾落榜。直到1838年才在殿试上中了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在京十年,曾国藩的为官之路难免坎坷,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顺畅的,十年七跃,到达二品官位。后来,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曾国藩并没有一味陷在对西方列强的痛恨之中,而是看到了西方列强技术之先进,因此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为曾国藩的人生经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如此,在文学方面曾国藩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认为古文应有气吞天地之势,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洗去了桐城派的枯槁之姿,被后世所称赞。由于曾国藩是汉族身份,因此免不了被清朝贵族排挤,蒙受了很多不白之冤。曾国藩丰富的个人经历大大丰富了他的家教思想体系。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修身

中国传统思想比较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注重修养身心,不时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更完美的境界。兼顾儒家各派系的曾国藩非常注重子女的品德修养,曾氏家族的子孙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在曾国藩看来,三不朽中的“立德”是最难的,因为“德”是最空的概念,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地时时警醒自己,终有一天道德品质就会达到一个非凡的境界。“慎独”是“立德”的重要途径,如果真能做到是否有人监督都一样的慎独境界,那么算是找到了“立德”的通道。

曾国藩虽然受四书五经的沾染文人气质偏多,但是他性格坚毅、勇敢,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从小身体就虚弱,加上年轻的他在仕途中屡屡碰壁,便给大儿子写信,希望他能用自己顽强的意志战胜困境,做到自强不息,信中说道:“你小时候身体就不太好,你沅甫叔叔也是向来身体羸弱,但参军之后身体就变得强壮了,所以希望你向他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曾国藩指出不能盲目自强,要掌握好分寸,绝对不能走极端路线。

2.孝悌

孝悌是中华民族绵延千百年来的宝贵财富,孝是家庭建立和睦关系的关键,曾国藩深知孝悌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所以在他数以千计的家书中有一百多封谈到孝悌。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对长辈孝敬对晚辈关爱,对兄弟姐妹知道感恩,那么这个人便有了立足的根本。在家族中,曾国藩重视的应当首推孝悌,他对家人最大的期望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孝悌,知道感恩。

曾国藩出身平民,但是抓住了科举考试的机会踏入了仕途,然后凭借本领立下赫赫战功,十年七跃,身居要职。即使曾国藩后来做到两江总督,也没有忘记对父母的孝敬,无论是在京为官时期还是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时刻记挂着父母。1852年,曾国藩本应到江西任职,但是收到了母亲病逝的噩耗,曾国藩毫不犹豫放弃了到江西任高官,而是选择了返回家乡尽孝。紧接着五年后曾国藩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当时深处军营的曾国藩还未征得咸丰帝的批准便匆忙赶回了家中。曾国藩认为孝悌是最高深的一门学问,需要每个人用心钻研,一个人无论有多成功,都不能忘记家里年迈的父母。

3.勤俭

“勤”主要指的是勤劳,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俭”主要指的是“节俭”,生活要俭省,有节制,反对铺张浪费。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贤德之士大多数都以勤俭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就连普通百姓都知道“勤俭能吃饱”的道理,深受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熏陶的曾国藩自然更能明白勤俭对一个家族的传承有多重要,在其家书、日记等作品中有很多专门提到勤俭。

关于勤俭,曾国藩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勤”和“俭”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家族才能兴盛,国家才不会走向衰亡。如果只知道勤劳而不知道节俭,就势必导致勤劳所得来的付之东流,不仅会让自己的汗水白流,时间长了还会心力交瘁,失去生活的希望;相反,如果只知道节儉而不知道勤劳,那么财富更是无从获得,辛苦的节俭也是毫无意义的。“勤”和“俭”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总而言之,在曾国藩看来,无论身处盛世抑或乱世,勤俭的美德都不能丢弃,不论是国还是家克勤克俭方可持久,勤俭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4.睦邻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构成的,几个家庭之间又构成了各种集体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家为邻”的说法。“远亲不如近邻”,讲的是如果家庭里有紧急的事情,远房亲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立马赶到帮忙,而邻居则不一样,能够顺手就帮上忙。曾国藩极其重视邻里和睦,经常教导子侄要和邻居互帮互助。

克勤克俭几乎是曾国藩的标签,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但是曾国藩对邻居却出手大方,当邻里在物质上遇到困难时,曾国藩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家的钱财援助他们,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是曾国藩也有自己的救助原则,在曾国藩的理念中,帮助邻里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接济不能是盲目的,对不同人的感情程度是不一样的,救济的程度自然不同,而且不同人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方面要有所区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合理的救济规律。

三、曾国藩家教思想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1.提高子女的道德修养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怀抱,他们的未来应该是星辰、是大海。新时代,面临新形势,自然要培育新人。首先,要加强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让孩子从小就树立热爱祖国的意识,对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建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有所期盼,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回报社会;其次,要引导子女树立远大理想,有目标的人走的再慢也是前进,曾国藩身处乱世,他最宏伟的目标便是平天下,现在处于和平年代,引导子女在树立远大理想时与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相契合;最后,要求子女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培养子女谨慎的态度。如今的社会道德问题大多是人们随心所欲导致的,要给子女制定合理的规则,让其明白遵从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随着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绝对贫困的情况逐渐消失,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铺张浪费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父母加强子女勤俭习惯的养成。清末时期,曾国藩位高权重,享受高官厚禄,但从未放弃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一生都以简朴闻名,而且要求家人勤俭持家。结合曾国藩的勤俭思想,对于新时代的家长如何培养子女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要为子女的花费制订计划,对孩子的消费加以节制,避免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二是要让孩子购买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在这方面绝对不能纵容孩子,时间久了勤俭自然会成为一种习惯。

3.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悌美德

孝敬长辈不仅要求子女做到,父母也应该恪守孝道,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自然而然会学习父母的行为。曾国藩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子女尽孝,即使当时身处京城,与家乡隔着遥远的距离,那时出行方式只有步行、骑马等,但是曾国藩还是会定期回家尽孝,距离并不能阻止子女尽孝。为人父母要教导子女从小孝敬长辈,不仅是物质上的孝顺,还要有精神上的陪伴;教导子女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曾国藩作为兄长十分重视与弟弟之间相互关系的建设,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建设的关键。

4.邻里之间友好相处

邻里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孩子便会感受到爱的温暖,在爱中成长。曾国藩认为邻里之间本就应该互相帮助,他常常会竭尽所能地救济处于困难中的邻居,尤其是在物质方面,更是毫不吝惜地出手援助。现在的邻里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社区关系,无论变成何种形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要遵从以下要求:一是教导孩子见到邻居要热情打招呼,不仅关系到个人礼貌,还是对别人的尊重;二是要与邻居礼尚往来,绝对不能自私小气,尽可能对邻居施以援手。

总之,修身、孝悌、勤俭和睦邻,对当今家教有着启发意义。若与新时代新思想相结合,必定会焕发新彩。

参考文献:

[1]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文集(第4卷)[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58.

[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M].长沙:岳麓出版社,1985:322.

[3]刘丛.从《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J].兰台世界,2012(09):45-46.

[4]钟叔河.汇编,校点.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679.

[5]覃继光.曾国藩思想简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28.

[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第28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4:5688.

猜你喜欢
曾国藩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曾国藩的“愚笨”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曾国藩背书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遭奚落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