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教学不再是花瓶

2021-09-13 02:34于翠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花瓶语句差异

于翠霞

原来的公开课上,我们经常把小组教学、多媒体运用等当作花瓶,作为包装课堂的手段,小组教学流于形式,效果自然不敢恭维。现在我们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看小组教学什么时候适合用、该怎样指导、如何评价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主要有如下认识。

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前提

小组教学,就是让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認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构建,让他们的思维趋于完善。讨论前要鼓励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学生的发言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或者根本无言可发,交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围绕中心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的?”首先让学生自己默默地读课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把自己找到的词语或句子标注出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学生“孤军奋战”后的结果是,有些后进生只能找到两三处,有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则能找到五六处,这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因为此时每个人都有了发言的“资本”,所以他们交流得很热烈,也很有成效。

当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做一个简短的总结,肯定正确的观点,分析错误的原因。还要适时地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包括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完成课堂内容,以及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等,都要做适当的点评,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二、分工合作——交流效果的保障

我们经常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就像我们的十个指头不一样齐,这也是我们平时教学的一个困惑点:不能搞一刀切,但是如何照顾不同孩子的需求,如何对待学生的差异呢?显然,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就是一刀切,而运用小组教学,我们认同“差异也是一种资源”,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发挥自己所长,弥补自己之短,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如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一课,中心问题是“从哪里看出,阿联酋人民为建设绿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采取“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第一步:要求学生自读、自悟。第二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找到最能说明问题的语句。第三步:对已定位的关键语句作进一步讨论,然后做好汇报展示的分工,如一号同学读这两句话,二号同学从这句话中找出关键词语,三号同学谈一谈他们的感受,四号同学对三号的回答作补充,然后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这个句子。一个小组展示完毕,其他小组可以评价也可以作补充,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才能出精彩”!

三、捆绑评价——小组评价的法宝

如展示对重点段落的朗读,可以指定两个或几个小组起立展示,其他同学做评委。要求每个参与展示的小组都是全员参与,小组长提前分好工,或分角色朗读、或开火车读等,最后由同学们评价各小组朗读的正确、流利、感情、声音大小等情况,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加分的奖励。这样小组内每个人都不能懈怠,就连平时懒惰的孩子也加足了劲为小组增光添彩。

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小组教学就不再是做秀,不再是一只花瓶了。

猜你喜欢
花瓶语句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花瓶怎么碎了?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女神就是不做花瓶才鲜活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