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5陵(南京孝陵、西山景泰陵、天寿山13陵)都没有被盗掘过,其中定陵是以考古名义发掘的。而清陵,无论东陵西陵,除了顺治孝陵以外,基本都被盗过。1928年,國民党军长孙殿英盗掘了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1938年,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盗挖了清西陵中的光绪崇陵;1945年,冀东伪军明目张胆地盗窃东陵,几乎扫荡一空。
同样是皇陵,为什么明皇陵安然无恙,清皇陵却被盗掘了这么多座呢?
其一,选址因素。明陵选址的共同特点是:不但要风水好,还要能当军事基地,在战争年代可以拱卫京师。明陵大都在天子脚下,风吹草动难以隐匿,很难被盗。而清陵的选址似乎只在乎风水好,关外三陵在沈阳,东陵在遵化,西陵在保定。陵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给了盗墓贼可乘之机。后来慈禧为了祭陵还专门修了一条铁路,可想而知陵址有多偏远。
其二,明陵地宫结构更防盗,而清陵工程水平堪忧。以明定陵为例,封土27米且有夯打。清陵一般封土只有9米,夯打也未必严实。明陵光挖到顶层都难,清陵几十号村民齐上要不了多久就能挖开。
明陵的地下结构复杂,地宫虽然也位于中轴线上,但墓道却是蛇形的,墓道口可能出现在圆形宝城墙的任意一个方向。这样一来,除非极其幸运,否则理论上只有挖出一条环绕宝城的环形探沟才能找到墓道口。这个工作量对民间散盗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机械化部队也需要大量时日。
反观清陵就耿直得令人瞠目,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包括墓道在内,所有建筑都在中轴线。这里有一部分原因是承袭关外三陵的祖制,那时候穷,没那么多讲究。
其三,明陵由于历史原因,被历届当权者保护。由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王朝,所以明陵就成为了最方便的政治传声筒。康熙下江南,在明孝陵前三跪九叩,还留下“治隆唐宋”这样的恭词;乾隆主动修缮十三陵,以安汉民之心。
清朝的时候没人敢动明陵,毕竟清朝入关后表示是代明接管天下的,是继承关系,不仅不能掘墓,还要好好“保护”“修缮”。
(摘自《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