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凤鸣
摘要:融媒体趋势是近年来媒体领域的主流趋势。随着各类新媒体的成熟与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化。运用多种形式发布信息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是融媒体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纸媒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新媒体相比,受众对仅依靠文字与图片传播信息的传统纸媒的阅读兴趣远不如前。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之下,传统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受众的喜好,在融媒体趋势中寻求自己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融媒体趋势 纸媒 设计创新
在网络出现之前,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纸媒、广播、电视三种。
1994年4月,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一部分传统媒体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但在那个时期,拥有电脑的家庭还是少数,网络并非大众媒体。直到2008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紧接着在2009年初,国家工信部向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发放3G牌照,我国手机网民人数开始飞速增长。传统媒体也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发布第一手信息,受众在网络上重复观看或收听电视和广播。融媒体趋势从这时起开始形成。
可以看出,从最初各路媒体的探索,到后来网络作为新生媒體高速发展,逐渐为大众所熟知,互联网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日益成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如今的以各类手机APP为代表的新媒体生根发芽,并逐渐枝繁叶茂,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媒体发布信息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融媒体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一、传统纸媒设计的变化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早在l997年1月1日,它的的网络版便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并于2000年8月21日更名为人民网。可以说,早在世纪交替之际,《人民日报》便已迈出了融媒体尝试的第一步。伴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在这二十年的时间中,《人民日报》的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文字设计上看,首先是新闻标题字体的选择发生了变化。一直以来,黑体、宋体、圆体是《人民日报》新闻文章标题最常用的字体。在2000年前后,除前面提到的三种字体外,还大量地使用了书法字体和艺术字体。到了2009年,书法字体的使用大大减少,多用作现代诗、散文、随笔等文艺作品的标题。而现如今《人民日报》的新闻标题中,极少使用黑体、圆体、宋体之外的其他字体。
其次是文字效果的使用发生了改变。2000年左右的《人民日报》大量使用黑色或灰色的色块做底配合文字白色投影的效果来凸显标题,起到强调和吸引的作用。而2009年的《人民日报》就已不再为文字添加过于花哨的效果来吸引眼球,个别标题会采用发光、阴影等效果,文章标题大多简洁明了,方便读者阅读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版面的整体性。现在则几乎不给文字添加效果,版面更加整体且主次分明。
从文章配图来看,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早期的《人民日报》为黑白印刷,后来变成部分版面彩印,再到2019年《人民日报》全面实行彩色印刷。由黑白到多彩,这是《人民日报》文章配图最直观的改变。除了颜色的变化,得益于无人机这样便携式空中拍摄设备的出现,照片的角度更加丰富,更多俯拍视角的图片带给读者更开阔的视觉体验,对景物或是一些人文活动的呈现更为全面而富有震撼力。例如对夏收工作的新闻报道,图片向读者展示了田野中井然有序的收割机;又比如对金丝皇菊采收晾晒过程的记录,配图中晾晒场地内摆放齐整的铺满金丝皇菊的托盘。通过新的设备,读者便又多了一双“眼睛”,可以目睹到与平日里亲眼所见完全不同的世界。同样的,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摄影不再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图片的拍摄者。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这样的便捷就成为了最大的优势,可以第一时间记录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近些年的第一手新闻图片和现场的视频记录,往往都是由目击者通过手机记录下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另外,比起专业照相机长枪短炮的压迫感,手机拍摄在与人交流采访的时候显得更加亲和,拍摄的照片也更为自然。
而与手机随手拍摄对立的另一个极端,是摆拍。有的摆拍是因为错过了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不得已摆拍还原事情发生的情形;有的则是为了达到想要的效果刻意而为。总之,新闻摄影摆拍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也是业界和学者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过往的报纸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摆拍的痕迹,这样的照片与新闻或文章主题相契合,但也会有读者对摆拍出来的照片并不买账。一些过于夸张或失真的摆拍,反而会影响媒体的公信力。例如2012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今日早报》的头版刊登的题为《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照片,图中七名女兵手拿着以十八大为头版头条的报纸在阅读和讨论,然而这些报纸的头版头条一律面向镜头。如今,摆拍的痕迹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抓拍到的画面:孩童玩耍时的欢声笑语、农户丰收时的喜笑颜开、工人作业时的一丝不苟,一瞬间的美好画面定格在镜头中,真实而动人。
从版式设计上来看,如今的《人民日报》更加简洁与规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每版的内容大幅减少——2000年前后,《人民日报》平均每版的新闻文章数是10篇左右;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便降到了大约7篇;而如今的《人民日报》每版的新闻文章数目仅有5篇左右。此外,过去经常会有短消息合集的内容,例如体育赛事的结果、新政策的内容解析、文艺演出的信息等等,这样的合集让版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标题和分界线,把整个版面分割得支离破碎,破坏了版式的整体性,显得凌乱。
正如前面所说,相比过去动辄十几篇不长的新闻文章挤在一版上,如今每版文章数量的减少为排版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让报社不再需要绞尽脑汁去把种类繁多、长短不一的信息堆叠在同一张纸上。如今《人民日报》的版式较之从前变得更加齐整和干净,美观大方的同时也让读者的阅读更为流畅。
另外,前文中提到的全彩印刷,不止为新闻照片增添了色彩,也为报纸版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图片作为文字背景的加入,丰富了版面的层次,同时也改变了报纸一贯白底黑字的形象,展现出新的面貌。早在2008年甚至更早,将图片作为新闻文章的背景这一方式便已经开始使用,2008年《人民日报》的奥运特刊,就大量使用了图片作为背景,并且几乎全部采用彩色印刷。当然,在当时举全国之力办好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这样的大背景下,这样华丽的报纸背后有我国希望向世界展示奥运风采,彰显大国风范的考虑。而如今全部采用彩色印刷,正式告别“黑”与“白”,是技术的提升,也是对之前所做尝试的进一步改良和完善,使得报纸的版面更加丰富生动。
二、媒体融合对纸媒设计的影响
在媒体融合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纸媒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设计在多个方面都与以前大不一样,而融媒体趋势对纸媒设计产生的影响也是多个角度的。
首先,纸媒对其他媒体设计的借鉴。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不论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尽管信息的形式各不相同,其本质都是为了传播信息。借鉴其他媒体在传播形式上的新颖之处,是融媒体趋势影响下传统纸媒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在网络作为新生媒体步入大众视野最初的那些年,由于拍摄设备和传输速度的限制,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传播依旧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但相较于传统纸媒,除了信息发布的速度外,网络的另一大优势便是它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是一块色彩丰富的屏幕。这一优势使得网络媒体在发布新闻时,除必要的配图外,还可以对网站页面添加装饰性的图案。这对于习惯了报纸白纸黑字的受众而言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而早些年的报纸,由于成本、时间、纸张材质、印刷机器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只能将部分版面进行彩色印刷,只有像前文提到的北京奧运会这样重大事件期间才会采用几乎全版彩色的印刷方式。在《人民日报》进入全彩时代之后,也开始更多地为报纸版面加入装饰性的图案或背景,使得报纸版面更加美观,层次更加丰富。
其次,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纸媒内容精简。前文对比了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平均每版新闻文章的数量,可以看出如今《人民日报》的内容与以前相比精简了不少。而这种精简并非随意删除,而是由于其他媒体的出现分担了传统纸媒的压力。如今,人均智能手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部,如此便捷的信息媒介大大削弱了传统纸媒报道第一手资讯的功能。因此,现如今的传统纸媒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将过去置于版面上的许多简短的、碎片化的短讯息通过网络进行发布,更多地把版面和新闻工作者的精力用于加大报道的深度、广度,以及权威性上。正如前文提到的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在目击者通过手机拍摄上传第一手新闻现场后,传统纸媒便可以通过自己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官方账号报道这一新闻。然而由于网络观点混杂,往往会出现流言混淆视听,报刊的权威报道便可消除这样的声音。所以较之从前,传统纸媒的新闻文章篇幅变长,数量减少,但深度与权威性依旧保持。
最后,媒体融合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受众是受媒体影响最大的群体。首先,大众审美会受到媒体的影响,如请身材苗条、五官精致的女性作为代言人或广告中的角色,还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反手摸肚脐”“A4腰”等挑战,其中就隐含着“以瘦为美”的审美;又或是短视频软件中出现的一些穿搭或潮流单品,在经过网络传播后成为“爆款”而广受追捧,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而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自媒体,其精致的图片、视频等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大众审美。其次,大众的阅读习惯会受影响。不论是早些时期电脑上的门户网站,还是如今手机上的各类APP,界面往往清晰整齐,只需一眼扫过便会发现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习惯了这样的快速便捷地找寻信息的读者自然难以接受早年拥挤混乱的版式。因此为了契合大众审美,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传统纸媒在版式设计上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无论是装饰还是排版都在做出新的尝试。同样的,处在信息传播另一边的新闻工作者们,也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作为传统纸媒信息的传播者,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新闻工作者都在思考融媒体时代新闻采集的模式应当如何转型和创新,并且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方案。江南日报社的祝筱筠便提出了一个板专栏(版)、一条热线、一个QQ群、一个微博、一个论坛板块的“五个一”的设想,通过多种媒介渠道来了解最新发生的事件,从而更好地筛选信息,编辑呈现在纸媒上的内容。此外,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其他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受传者。在工作之余,网络同样是了解时事,或者是休闲娱乐的便捷途径。所以传统纸媒的新闻工作者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其他媒体的影响。他们写出的文字、选择的图片,以及版式的设计都会随之改变。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对传统纸媒设计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就信息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而言,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的内容筛选,信息的传播形式都会受到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新生媒体带给传统纸媒的不只有冲击和压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促进。正是由于门户网站新颖的视觉体验,传统纸媒也开始在“黑”与“白”之外开辟新的方向,也是由于新媒体承担了发布各类信息,报道一手新闻的担子,传统纸媒才可以精简版面内容,不必在一页纸上堆满“火柴盒”。这便是融媒体这一趋势带给我们的。
总而言之,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将对纸媒设计持续造成影响,便捷、迅速、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将一直对纸媒产生冲击。而受众的老年化是传统纸媒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然会面临的情形,去争取更多的年轻读者是传统纸媒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样的争取也不可操之过急,大刀阔斧地改革或许会令现有的中老年读者感到不习惯。因此,如何在保证上年纪的读者阅读不受影响的同时,通过设计契合受众的审美,吸引更多年轻的受众,从而保持纸媒的生命力,这是纸媒设计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2020-6-14.
[2]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5(04):112-114.
[3]陈暐.数字时代报刊新闻摄影的变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5.
[4]杨丽雪.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创新发展[J].记者摇篮,2020(05):44-45.
[5]祝筱筠.媒体时代平面媒体的生存之道[J].江南论坛, 2012 (05):121.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