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冲亚
摘要:国家能够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着足够的粮食储备以及供给,在经济作物中玉米占据的重要地位,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让玉米的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并做好推广工作是尤为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得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下文讨论的重点内容就是如何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方式
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推广是近些年来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传统的思维模式对我国农民有着深厚的影响,即使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用来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农业技术到产量的转化效率仍然没有提高,因此导致玉米的产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1 玉米高产种植存在的问题
如果玉米之中能够有着充分的光合作用,那么玉米的呼吸效率就会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能量可以进行有效的储备,最终的结果就是能够让玉米的产量有所提高。由于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玉米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原始的玉米種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产量需求,因此要想玉米的种植技术能够得到提高,就应该实行更加符合实际的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良的品种
农作物都是由种子经过播种之后慢慢成长而成的,玉米植株的生长也是由种子发育而成。因此要想玉米产量有所增长就需要在进行播种之前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种子在进行播种之前还需要经过晾晒,这是因为太阳的光照具有杀菌作用,能够消除种子中的有害物质,保证种子在进行播种之前不会出现病虫害现象。种子的选择也要符合当地的土地情况,一般情况下农民都会选择郑单958或者是伟科702。这些品种的种子都有着较强的抗逆性,同时还有着稳定及高产的特点。玉米的植株就能够在杂交过程中有着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特点,以此来保证玉米产量的提高。
2.2 选择合适的土壤
玉米植株的生长不仅需要合适的气候,而且还对土壤条件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选择肥沃的土地进行种植是十分关键的。玉米植株可以从土壤中得到生长所需要的水、化肥等养分,你所以,如果能够对土壤的结构进行一定的改善就可以为植株创造一个更好的灌溉条件。通常情况下土壤的厚度只要维持在一米以上,有着30cm以上的活土层厚度,并且保证有着1.5%的有机物含量,就能够使得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土壤的厚度以及透气性都能够得到保障。
2.3 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也可能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比如两个植株之间的栽种距离太近,就会导致两个植株互相遮挡,导致光照减少。这样玉米植株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但是一旦两个植株之间的距离过远,就会让玉米植株的种植密度过于稀疏造成土地的浪费。一般情况下,玉米植株的种植密度大概在土地种植6.75万株~8.2万株/hm2之间。而且在进行播种时还需要按照宽行72cm,窄行48cm的宽窄行进行种植,两个植株之间的距离范围在60cm左右,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个植株的深浅以及植株之间的距离有着一致性。植株种植密度的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玉米的品种进行确定,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玉米的产量。
2.4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玉米病虫害爆发的高潮阶段是在生长的初期以及开花期,在这一时期种植人员必须时刻进行监测,对玉米叶片以及根部出现病斑的情况进行及时的防治。在病虫害进行爆发的前期可以做相应的预防工作,比如选择给植株喷洒一些相对而言有效且安全的农药。比如发现黏虫的虫卵就可以选择用灭幼脲以及辛硫磷乳油进行预防,而对于蓟马则可以选择含量百分之五的吡虫啉乳油的喷雾进行预防。这些预防方法都是采用化学手段进行的,也可以利用生物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比如将有震动屏幕的震颤器安装在玉米地里,由于虫子具有趋光性就可以利用声波进行吸引从而消灭它们。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当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玉米种植时,就可能导致玉米的产量低从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得到宣传以及推广,就能够使得种植技术有所提高。
3.1 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农民可以利用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得玉米产量有所增加,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因此国家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用来支持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为了宣传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该配备更多的研究人员。
3.2 加大和完善创新型技术推广体系
可以建立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的产学研究机构,这个机构的建立是由农业相关部门进行的,可以使得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连接。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可以建议政府对这项科研投入更多的经费,使得他们能够对新品种进行研究以及培育。这要不断扩大玉米种植的规模才能使得产量有所增加,当经营方式有了一定的规模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4 结语
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便是玉米,因此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有着重大意义。在对玉米进行栽培时,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控,这样才能让玉米的高产量得到一定的保证。与此同时,也需要在推广过程中对经验以及教学进行相应的总结,让新的技术能够符合目前的种植现状。
参考文献
[1] 杜方岭,王同燕,巩东营.食用玉米产业化开发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6(4):70-71.
[2] 杨邦民,朱爱荣.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情况浅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7(2):92-93.
[3] 王庆成,李宗新,刘霞.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2017(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