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芳
摘 要:文章主要以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介绍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其次阐述对物理课程教学生活化进行正确认知,最后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设置良好的生活情境、对实验教学进行生活化回归、生活化制定作业内容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认识实践;相关措施
一、 引言
结合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从生活出发分析物理规律,把掌握的物理知识巧妙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促使物理知识更加具备落脚点,这样凸显学以致用的本质特征。生活化的认知与实践便是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的关键点是围绕具体生活加以物理知识传递,学生不只是要掌握基础知识,还可关联生活提出对应问题,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职能与辅助职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继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实际情况
(一)教学实验少,学生学习呈现被动化倾向
在以往教学思想影响之下,教师决定着教学所有活动,学生往往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感,仅仅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尚未组织学生充分明确物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一些教师淡化物理实验设计,大多数情况下给学生介绍物理知识,要求学生硬性记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少。此种情况下难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长时间下去会阻碍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
(二)教师教学思想不够新颖,难以凸显课程教学的多元化特征
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总是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由此为有效性教学奠定基础。可是在具体的物理活动中,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能在课堂上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背诵物理知识,不能发动脑筋明确物理知识的运用技巧,降低学生学习成效。或者教师没有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与愉快,影响了物理教学综合效率。
三、 对物理课程教学生活化进行正确认知
总体而言,初中时期的物理教学,存在显著的逻辑性与实践性。针对思维能力正在发展的学生来讲,逐步接触抽象化的学习内容,很有可能造成学习深入性不强以及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较长一段时间后,学生缺少学习信心,停留在思维混乱的局面中,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那么新课改条件下,要求物理活动体现出生活化的特征,对物理抽象知识进行巧妙转变,设置生活真实的案例,赋予课程内容更多趣味性与生动性。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获取学习灵感,不间断地转变理性知识。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巩固程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学习成果检验,确保物理知识的高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生成可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依托生活化的特点关联物理知识,这样物理知识发展为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实施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常规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教师選取的教学手段与内容更多倾向于应试教育,不能切合实际满足学生学习诉求。学生内心需求不能被及时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社会的不间断转变过程中,教育教学随之变动,全新的教学思想得以产生,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思想,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学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即便学生对全新的知识存在着一无所知的状态,可针对生活的部分事情能够初步了解,这样可巧妙地结合教材知识和具体生活,实施课程教学目标,深层次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
(二)减少学生学习难度
初中时期的物理教学,归属自然科学领域。物理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本质上和生活密切关联,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学生不仅了解物理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生活实践,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实用化,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把生活当作入手点,对抽象内容进行具体化加工,帮助学生更多接受物理知识,减少学生学习难度,由此学生可系统性地分析物理知识,加快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程。
(三)深层次挖掘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的多呈现公式情况,相关公式背诵会给学生带来索然无味的感觉。若教师仅仅结合教材介绍知识点,可能让学生产生排斥感。引进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学生充分感知多样化物理知识,触动学生心灵,基于好奇心的引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由于物理知识体现出逻辑性,学生最初接触时可能无法理解,不愿意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特别是重力知识与力学知识等,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可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知识点,挖掘知识内涵,促进学生深层次探索物理奥秘。
(四)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学生来讲,物理是全新的一门课程,学习起始时期学生会存在较大兴趣,教师要依托这一个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材内容中搜索和学生相关的生活现象,促使学生对物理的理解能力可以增强。并且生活化教学手段创设完整的知识结构,可带领学生细致地探索和实践,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四、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措施
(一)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引导最为优秀的教师,物理课程教学期间,教师要善于引入生活具体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物理知识和具体生活之间密切相关,正式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实际案例与生活中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对学习过程投入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优质化的学习气氛。生活为起始点进行课程教学活动,便于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学生自主接受所学的知识。教师应意识到要想促使学生长时间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一方面要强调生活中的案例描述,另一方面要巧妙地进行知识点导入,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沟通,获取物理最终结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学生学习能力。针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相关内容,教师围绕生活纳入日食现象和影子现象,组织学生思考影子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日食现象?这样触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组织学生对生活具体现象进行描述,依托此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喜爱,指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