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第一次走进教室时,陈琳总会微笑着和每一个孩子眼神交流,以此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孩子都是充满童真和好奇的,老师如果能放下自己的威严,以同样童趣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期待,那他们也会对这个老师有所好奇,相处起来就不会有压力。”陈琳如此说。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这是陈琳常常挂在嘴边的。但现实里,一个班60多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不相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陈琳遇到过各种类型的学生,他们中有因先天缺陷而敏感自卑的,有因亲情缺失而染上陋习的。但不管是怎样的孩子,陈琳都尽力帮助他们做出改变,她说:“教育的过程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正如花开总需要时间,我相信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不断进步。”
小航是陈琳曾经的学生,因为眼睛患有疾病,面部有明显的缺陷,他害怕别人看见,便留长发想要把眼睛挡住。也因为病患,他变得自卑,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一次拍摄集体照,摄影师想帮小航拨开头发,露出眼睛显得精神一些,他却慌张地躲开,站在一旁,低着头一言不发。小航的情况让陈琳不得不重视,她常常与小航聊天,帮他辅导功课,慢慢地,小航的情况有所好转,成绩提高了不少,与陈琳的交流也从一开始的抵触变得自然。
初三分班,小航分到了别的班级,再听说小航的事已是几个月后。“他休学了!”从小航的新班主任那儿听到这句话时,陈琳吓了一跳。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小航的自卑更严重了,不与任何人交流,甚至有时还有伤害自己的举动,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抑郁症,需要回家休养一段时间。
小航的近况让陈琳同情,但更多的是自责,她内疚当初没有将小航接到自己的班级,没有一直关心他的情况。在小航返回学校时,陈琳竭力请求学校,将小航安排到自己班里。从那之后,几乎每天陈琳都会和小航聊天,不仅在学习上给予他很多帮助,也发动周围的同学多关心、帮助小航,让他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渐渐地,小航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虽然依然有些内向,但是已经不抗拒与别人交流。初三毕业,小航对陈琳说出那句一直以来埋在心里的话:“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教育,其实是一场心灵的对话,”陈琳说道,“老师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会受他们的影响而做出改变。”回忆初入教坛的几年,陈琳也如一张白纸,正是在与一个个像小航这样的孩子相处中,陈琳才学会了何为“关爱每一个学生”。
學会“示弱”,适当“放手”
“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你能不能帮我出出点子?”这是常常发生在陈琳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提出问题的人,不是学生,正是作为老师的陈琳。
“向学生示弱”是陈琳的独家本领,到了一个新的班级,她常常用这招轻松打入学生中间。“老师通常会把自己视为强势的一方,学生则是弱势的一方,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老师总是摆出自己严厉的姿态,在给予学生压力的同时,也搞得自己很疲惫。”陈琳说道,“如果尝试暴露自己的‘弱点,也让学生看到你的力不从心,这样的‘不完美反而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当学生发现自己也能给予老师帮助,师生便更容易以平等的姿态交流。”
几年前,陈琳被安排去市里上一场公开课。这节课,她不仅要面对一群从来没见过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这节课将面向全市教师现场直播。她有些紧张,如果直播当天孩子们怯场、不配合,该怎么办?
直播前一天,陈琳与孩子们第一次见面。此前,她准备了好几套措辞,思考怎样鼓励孩子们积极配合。但站上讲台,她灵机一动,决定换一种方式。她对孩子们说:“我明天不敢上场了,我害怕讲得不好,怎么办?你们能安慰安慰我吗?”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胆小”的老师,孩子们有些惊讶,突然一个孩子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宁静:“老师,您大胆讲,我们一定会配合您,不让您冷场!”紧接着,孩子们的鼓励此起彼伏地响起,“老师,您一定没问题!”“老师,不管讲得好不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很快,陈琳便与孩子们有说有笑地打成一片,连本班的老师都赞叹道:“这个方法实在太高明了!”不出意料,第二天的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听课的老师纷纷点赞:“完全看不出这是师生间彼此的第一堂课。”
如果“示弱”是师生相处之道,那么“放手”便是对陈琳班级管理的高度概括。陈琳的班级里设置有7个班长,正副班长负责宏观调控,5个值日班长则分别管理每日的日常事务,班级干部分工明确,俨然一个有纪律的组织。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便能集中精力于教学研究上,精进课堂质量。班上有60人,陈琳便把教室划分为60块,小到一个墙角、一块玻璃,都对应一位学生负责,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2021年的元旦期间,陈琳的班级正值初三毕业年级。因为害怕耽误学习,其他班级的元旦晚会纷纷被取消。陈琳当然知道孩子们对这场晚会期待已久,于是对孩子们说道:“我可以同意你们举办晚会,但是我会放手给你们自己策划,我只有一个要求,准备的节目一定要有意义。”伴随着孩子的欢呼声,这场晚会也开始如火如荼地准备,有了老班的支持,孩子们也尽情施展才华,发挥想象力。积极筹备后,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出炉,有抒发家国情怀的歌舞、反映社会现实的小品、催人泪下的朗诵……一个个节目在欢笑声中启迪人生感悟,也在这群即将毕业的少年心中画上一抹回忆。
在陈琳看来,教师不是教教材的人,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人性的教化,心灵的唤醒,这便是陈琳对“教育”二字的理解。“教书在40分钟的课堂上,而育人,在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刻!”
陈琳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四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