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娟
【摘 要】目的:观察对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尤其是对运动功能、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86例脑梗死患者,因护理方法差异分组,43例实行早期康复护理,纳入试验组,43例实行传统护理,纳入对照组,比较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对照组运动功能,试验组FMA评分护理后显著提升,显著差异(P<0.05);比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试验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显著差异(P<0.05);比较对照组护理依从性,试验组总依从性显著提升,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良好,可使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以改善,促进护理依从性提升,建议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运动功能;护理依从性
因脑梗死疾病的特点,患者常常会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对护理依从性造成影响,进而对康复造成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需树立康复意识,促进患者康复,而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意义重大。本次研究观察康复护理的实行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86例脑梗死患者,因护理方法差异分组,试验组43例实行早期康復护理,男22例,女21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年龄(64.20±1.05)岁。对照组43例实行传统护理,男23例,女20例,年龄46岁~78岁,平均年龄(64.35±1.10)岁,资料实行统计学计算,差异性无(P>0.05),研究比较性有效。
1.2 方法
对照组仅实行传统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实行心理疏导,对患者实行运动指导等。
试验组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方法为:(1)待患者处于平稳的生命体征后,护理人员对早期康复护理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和家属,让其明确其意义和目的,提升患者认知程度。(2)指导患者康复在治疗14h之内实行早期康复干预,摆放良肢位,每隔2h对体位进行1次更换,将软垫放置在受压部位,防止皮肤受到损伤。(3)指导患者主动运动,主要为足趾关节、手指关节、股四头肌收缩等运动,主被动相结合。肌力Ⅲ级者,指导患者平衡训练,开始主要为支撑坐立位,循序渐进,逐渐独立完成,扶床行走到独立行走,可良好行走后,可练习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自理能力提升。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运动功能(FMA评分,分值与运动功能呈正比)、神经功能(NIHSS评分,分值与神经功能呈反比),护理依从性(完全遵医行为、部分遵医行为、不遵医行为分别为完全、部分、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FMA评分和NIHSS评分
两组患者FMA评分和NIHSS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P>0.05);比较对照组运动功能,试验组FMA评分护理后显著提升,显著差异(P<0.05);比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试验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对比护理依从性
比较对照组护理依从性,试验组总依从性显著提升,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作为脑血管疾病之一较为常见,以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瘫痪、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致病原因主要为通过血液栓子向脑动脉中流入,使得血管被堵塞,侧支循环不能正常代偿后,会使得脑组织(动脉供血区)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情况,对其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4]。尽早对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提升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康复意识,以康复为护理目的,从认知、康复训练方面促进患者康复[5]。本次研究显示,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得以改善,同时患者护理依从性提升显著,效果确切,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良好,可使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以改善,促进护理依从性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 1 ] 席贻慧.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2):56-57.
[2] 高冰.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11):2656-2657.
[3] 孟尔明.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4):209-210.
[4] 毛菁菁.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37(6):78-80.
[5] 孟庆艳.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