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部,山多川少,沟壑、河谷、黄土梁地形较为明显,为干旱型气候,降雨量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光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是甘肃有名的干旱地区。秦安县虽然气候干旱,但是有丰富的河流和地下水资源,主要水系有葫芦河水系和散渡河水系,灌溉便利,具有发展草产业的巨大优势。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秦安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且随着天然草原建设、退耕还草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秦安县还引进和种植了优良牧草品种,例如紫花苜蓿、串叶松香草、饲用甜菜、聚合草等,提高了牧草产量,为当地发展养殖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发展草产业对于调整当地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秦安县为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比较发达,有利于草产业的发展。秦安县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成效较好,但秦安县草业主要以牧草生产为主,观赏性草类和草坪发展相对落后,本文根据秦安县草产业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当地草产业的迅速发展。
1秦安县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草产业是新型产业,包含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利用等环节,草原开发、人工种草是上游产业,牧草加工、养殖生产、畜产品加工为下游产业。秦安县草产业在生产各环节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1.1牧草生产规模小、质量差
首先,秦安县牧草种植比较分散且面积较小,不利于牧草的产业化发展。农民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对草业认识不足,种植规模小,管理比较粗放,牧草品种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低,收益少。同時种植规模化较差,不利于机械收割和加工,增加了企业的收购成本。其次,品种良种化程度低,农户种植的牧草多以地方品种为主,连续多年种植有明显的退化现象,且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施肥少、灌溉少,不重视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造成牧草质量差、营养成分低等问题。例如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但长期的自繁自种造成品质下降,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影响其利用价值。国家一级紫花苜蓿中蛋白质含量为18%,而当地农户种植的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仅为13%,明显低于国际标准。
1.2牧草加工处理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秦安县牧草收割主要以小型收割机械为主,且机械数量不足,无法在牧草适宜的收获时间及时收获,导致部分草地收获时间延迟,影响了牧草的利用价值。牧草加工也缺少大型的加工设备,且加工多以粉碎为主,加工量小,搅拌包装也不规范,牧草质量不均匀,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1.3草产业链条结构简单,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目前,秦安县草产业链条结构简单,产业化发展非常缓慢。生产的草产品主要以初级草产品为主,主要有草捆、草块等,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较低。因此,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要加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牧草进行深加工处理,例如从草中提取药品、化妆品等,延长产业链,生产高档产品,提高草产业的综合效益。
1.4政策和经费投入少,政策扶持力度较差
随着秦安县退耕还林、退牧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出现了大量闲置的土地和草地,可将这些闲置土地作为草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土地制度的束缚,土地使用流转机制还不健全,导致草业企业用地困难,生产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散的农户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也很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给予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草产业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还要积极引入项目和资金投入到草业发展中,解决企业和农户资金困难的问题。
2草产业发展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草产业发展的认识
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宣传草产业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户对草产业的认识,普及草种植、加工、利用知识,提高种草的经济效益。让农户切实感受到种草经济优势,提高农户种草的自觉性。同时,对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致富能人和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传授先进经验,给周边农户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带领农户种草生产。
2.2加强草种繁育,提高牧草质量和产量
提高草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就是要有优良的草种。中国草产业起步较晚,已经育成的草品种较少,而且存在着种子系谱不清、质量差的问题。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每年需要的草种较多,而中国草种生长能力不足,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培育出适宜中国西部地区种植的优良草种是促进草业发展的关键[1]。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育种科研开发,促进草种子产业化建设;完善草坪草、牧草等的标准配套系;加强种子管理,完善种子标准,加强种子鉴定;建立牧草种子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和种子公司,建立牧草育种中心,促进牧草改良。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通过引进国内外的优质品种改良地方品种,培育抗病虫害、抗旱、抗盐碱、抗寒的优质种子。
2.3退耕还草,调整产业结构
根据秦安县气候条件及土质情况,要对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渐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近些年,秦安县气候干旱,沙尘暴天气频发,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因此,要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草产业,在盐碱地、沙化地及山地陡坡实行退耕还草项目,推广牧草种植,不仅可以改变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秦安县草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当地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发展配套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短时间内将草产业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对于从事牧草种植的农户、专业村、专业乡镇,政府要在土地征用、物资供应、项目审批、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倾斜,对于成效显著的企业或个人要给予奖励。此外,还要积极吸引外资、民间资本投入到草产业发展中,并在机械、治安、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2]。
2.5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草产业科技含量
以草产业为中心可以发展多个产业链条,秦安县草业发展主要以人工种草为主,其中的核心为牧草种植。牧草种植不仅可以促进草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草食家畜养殖业的发展,逐渐形成“牧草种植+牛羊养殖”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提高草产品的加工及利用技术水平,不仅要发展草粉、草颗粒等初级产品,还要大力开发以草为原料的浓缩蛋白等高档草产品,提高草产品的商品价值。此外,还要重视其他经济用途的草种开发,例如培育天鹅绒草、黑麦草等草坪草,促进园林绿化,美化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力,石风善.黑龙江省牧草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6(2):31-32.
[2]杜明广,梁显义,汪依妮,等.贵州牧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2019(2):16-18.
(甘肃省秦安县西川镇人民政府任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