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摘 要】目的:对小儿口腔不良习惯所导致的错颌畸形临床治疗对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儿为对象,分析错颌畸形引发的原因,均给予正畸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乳牙期小儿以咬物与吮吸手口腔不良习惯较多;替牙期小儿以吮吸手和舌习惯口腔不良习惯较多;恒牙期则以单侧咀嚼较多。经过积极的治疗干预后,64例患儿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其中,第一次成功纠正有60例,其余4例经过二次正畸治疗后也取得满意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小儿口腔不良习惯是引发错颌畸形的重要因素,对错颌畸形采取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家长及时纠正小儿的不良习惯,以减少错颌畸形发生。
【关键词】小儿口腔不良习惯;错颌畸形;治疗对策
错颌畸形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口腔异常问题,一般是因先天因素及后天不良口腔习惯导致,后天口腔不良习惯所导致的错颌畸形多因单侧咀嚼导致,临床表现为牙齿排列不齐、上下咬合面重合性差等,对小儿咀嚼和咬合功能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其咀嚼肌发育[1]。研究认为,错颌畸形不但会对小儿的面部组织带来影响,对小儿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对此,本文旨在对小儿口腔不良习惯所导致的错颌畸形原因进行分析,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儿为对象,探讨其治疗的对策和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儿为对象,其中,男患儿38例,女患儿26例;年龄在4岁~13岁之间,平均年龄(6.87±1.25)岁;Ⅰ类错颌畸形39例,Ⅱ类错颌畸形17例,Ⅲ类错颌畸形8例;乳牙期患儿21例,替牙期患儿31例,恒牙期患儿12例。本组患儿能够配合诊疗工作,且家属对研究知情,签订了同意参与的书面合约。
1.2 方法
通过自制的不良习惯调查表调查患儿的基本信息和日常口腔习惯,其中,基本信息包含患儿的性别、年龄、错颌畸形类型等;不良口腔习惯包括咬铅笔、吮吸手指、长期单侧咀嚼、经常舔齿、口呼吸等。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勾选对应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所处的阶段。对本组所有患儿均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在治疗前做好相关检查,明确患儿错颌畸形的类别,再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采取适当的矫正治疗方法,如使用颊屏、唇挡及舌刺等以阻断患儿不良习惯。对于反领畸形则可通过上颌垫矫治方法治疗。对于乳牙提前松动、牙缝间隙大及牙体拥挤者,则提醒家长按时带患儿治疗,以免错过畸形最佳的时间。同时矫正患儿的不良习惯,向患儿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宣教,鼓励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咀嚼食物两侧均衡使用,注意食物的软硬搭配,对于频繁咬物、咬嘴唇及吮吸手指等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饮食上要提供均衡的营养饮食,以促进患儿的发育成长,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于及时了解患儿错颌畸形的纠正情况。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儿错颌畸形的形成原因与其牙齿生长周期的关系,观察本组治疗干预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小儿错颌畸形形成的原因调查结果发现小儿口腔不良习惯所导致的错颌畸形情况,乳牙期患儿21例,替牙期患儿31例,恒牙期患儿12例,见表1。
结果可见,乳牙期小儿以咬物与吮吸手口腔不良习惯多;替牙期小儿以吮吸手和舌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多;恒牙期则以单侧咀嚼多。
2.2 治疗效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干预后,64例患儿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其中,第一次成功纠正有60例,其余4例经过二次正畸治疗后也取得满意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
3 討论
错颌畸形作为发育期疾病,通过使用矫正器进行正畸治疗大多数都能恢复正常,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儿为对象,分析错颌畸形引发的原因,发现乳牙期小儿以咬物与吮吸手口腔不良习惯多;替牙期小儿以吮吸手和舌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多;恒牙期则以单侧咀嚼多。经过积极的正畸治疗干预后,64例患儿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其中,第一次成功纠正有60例,其余4例经过二次正畸治疗后也取得满意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
综上所述,错颌畸形作为小儿口腔不良习惯所引发的常见疾病,要求医务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如告知患儿及家属保持良好口腔行为,对于未发生错颌畸形或有错颌畸形倾向者,要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及时纠正口腔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2,3]。对于已经发生错颌畸形的患儿,则及时接受正畸治疗,以及时纠正症状,对于促进患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宁.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34-35.
[2] 谢葵葵,吴泽键,陈春娜.口腔不良习惯肌功能异常致错颌畸形的原因及疗效观察[J].名医,2020,11(3):45.
[3] 高珺,李黎,尤兴兰.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原因及治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9):1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