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贵 山西珐花器

2021-09-13 08:04本刊专稿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琉璃国民技艺

本刊专稿 白 英

珐花器

珐花器,中国陶瓷世界的绚丽奇葩,陶瓷胎上用泥线勾勒出的凸线纹饰轮廓笔意简要、繁而不乱,各种珐花釉料填出的釉色和花纹明快艳丽、色彩缤纷,工、韵、神、色巧妙融汇,雍容华贵,立体生动,具有独特的山西地域风格和特殊的装饰效果。珐花器的装饰技艺首创于山西,始于元而盛于明,是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品,因而,陶瓷考古界称为“山西珐花器”。

脱胎琉璃 异样华美

三泉村地处阳泉近郊,与现代化的城市只有几里之隔,但是风貌却是迥然各异,不远处都市里的的高楼大厦与村中的乡土气息形成鲜明的对比,村中保留着岁月沧桑的庙宇戏楼和古朴民宅,文化气息极其浓厚。甄国民老师虽已年近七十,但精神气色俱佳,眼带笑意,满脸福相,有股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质。他把最新研制的一款薄胎忍冬纹珐花彩手茶杯放在一个灯座上,打开开关,在荧光灯的映衬下,杯壁上装饰的蓝色忍冬纹瞬间便浮现出来,那流畅飘逸的线条、瑰丽鲜亮的色泽顿时将人带入神性安逸的气氛之中。经过多年的研究,甄老师对于珐花器的历史有着独到的理解。一般人对于珐花和琉璃区分不清,因表现都是蓝、绿釉色,总以为是同一个品种,只不过琉璃的器型多用在户外,而珐花的物品多以室内工艺品为主。通过甄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其中的奥秘,原来珐花由琉璃演变而来,是陶工们积长期制作琉璃器皿的经验,并仿效画工们绘制佛教壁画“先勾轮廓后填色”的技法,推陈出新,大胆创造出来的,是琉璃工匠在实践中创造的一门与琉璃截然不同的装饰工艺。琉璃以铅丹作助熔剂,釉质较混浊,低温烧成,多为单色施釉。珐花的助熔剂是“硝”,为碱釉,在色釉上比琉璃器更加纯正丰富,釉色透明见底,色泽鲜亮历久而弥新,其显著的标志是立线、芝麻纹开片、隔釉见胎。

“珐花”,原名“粉花”,又名“珐华”或“法花”,元代时诞生于山西,它承接了唐宋三彩余韵的琉璃,脱颖而成为异样华美的珐花。明代中期以后,在山西的蒲州、榆次、平阳、平定、霍州一带盛行陶胎珐花三彩,三彩珐花也就是“沥粉花”的简称,当年的坊间称作“晋地琉璃遍天下”。山西晋南人发音“粉”若“法”,外埠人遂音为“法”,又因这种珐花陶瓷的釉乍看给人一种色彩鲜丽的质感,后来又把“法花”写作“珐花”,这美丽的意外给珐花陶瓷增添了些许神秘的传奇色彩。可惜的是这项技艺在清朝雍正年间断烧失传。作为山西省较早恢复珐花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甄国民与珐花器有着几十年的情缘,从专注研究、恢复技艺,到传承推广,他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使珐花器制作技艺渐为人知,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彩色立线 创新工艺

工作台上,甄老师在一只胎体上设计好了十二生肖图案,正准备完成珐花器的关键步骤“立线”,这个工艺手法很特别,有点类似于生日蛋糕制作过程中的裱花工序,工具是他自己研制的“带管泥浆瓶”,通过挤压塑料瓶控制力量大小,从中挤出细粉丝状的泥线,一边挤线一边沿着坯胎上的图案进行勾勒描线,随着细腻的泥线逐渐挤出,坯胎上便勾勒出一个个线条突起的活灵活现的动物图案。在甄老师的手下,泥线蜿蜒飘逸,点虚线细,细微精致,图案颇具中国工笔画的风格。

通过“立线”形成图案后,器物要进行第一次烧成,甄老师说叫素烧,目的是为了固化轮廓线。之后就进入到施釉环节,釉料是甄老师自己调制的含铁、铜、锰、钴等元素的着色釉料,可填出蓝、黄、绿、紫、白等色,粉绘纹饰后,再次入窑烧造。烧窑温度控制必须精准,素烧1150-1200摄氏度,釉烧1100-1150摄氏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釉色鲜活亮丽的效果。出窑的成品珐花器,釉色晶莹剔透,雍容华丽,纹线刚劲流畅,层次分明,令人赏心悦目。

珐花器作为中温烧制器物,散发着山西工艺独特的美。甄老师把自制漏斗容器漏岀泥浆,在珐花器泥胎上走泥线,形成图案,叫“立线描”。立是立体的意思,区别其他陶瓷上用毛笔画出平面装饰画的效果,其粗犷、豪放、朴实的装饰花纹,独特的立线工艺,不但把彩色釉有序隔开,使其互不晕染,更创造岀独特的立体纹饰美。这种以质感晶莹的彩色立线代替传统工艺胎泥立线的技术,使立线与填彩互为辉映,大大提高了珐花器的欣赏艺术价值,是甄老师经过多年研制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再创新,2009年这项“彩色立线珐花陶器”的工艺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专利证书。

在研究立线工艺时,甄老师曾一度陷入困境。根据古籍记载,经多次试验,他选中了阳泉本地的黏土和盂县的长石石英岩加工成泥料。当时,他尝试过10多种工具,都没有办法让泥线走岀以毫米计量的粗细。有一次,他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古建彩绘师傅,用圆锥形的器具尖端装一根细管子,通过管子里漏岀的膏状物画装饰画,这种古建中的“沥粉”装饰工艺启发了他。“沥粉是在古建彩绘中使用,而立线是在立体陶胎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回去就在塑料瓶上安装了细针头,自己制作了一个挤线工具在陶胎上摸索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了。甄国民回忆起过往,止不住的感慨,看着眼前精美的珐花器,脸上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现在,他已经能走岀1毫米粗的泥线了,而最好的古建沥粉师傅也只能走5毫米以上的粉线。后来小儿子甄世盛运用这项技艺研发的珐花器,借鉴传统工笔画技艺,并融入了一些时尚元素,展现出珐花陶瓷更独特的艺术神韵,一改山西珐花器纹样抽象、表现内容过于传统的面貌。

磨砺技艺 心系珐花

珐花陶瓷的纹饰有别于传统陶瓷纹饰独具艺术特点,或清秀典雅或雍容华贵,以富于地方特色而见长,因此也成为见惯了各种名窑瓷器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之所爱。再加之历史很短,佳作甚少,那些仅存下来的珐花器就更加受到珍视。二十世纪初,一件上品珐花器就价值数千两白银。在珐花器短短三四百年的发展史中,其生产和制作工艺水平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并以其复杂而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艳丽而明快的中温彩釉,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一朵绚丽奇葩。

为了创新产品、优化工艺流程,甄国民老师阅读了大量陶瓷方面的书籍。在陶瓷专著《饮流斋说瓷》中,他看到对山西珐花器这样的描述:“黄如金箔,紫如茄衣,蓝如水晶,绿如翡翠”,瞬间让甄国民对山西珐花器浮想联翩,从心底赞叹它的美丽。他开始寻找各类有关珐花器的资料书籍,找寻各地制陶老师傅,希望学习珐花器的工艺。直到查阅《山西通志》和《古玩指南》,才知道在清朝雍正年间珐花器这项工艺就已断烧失传了,他又从一些专著文献中了解到山西珐花器和宜兴紫砂的技艺并列为民窑代表。这项工艺失传是多么的可惜,于是他心中萌生了恢复这项技艺的欲望。

百折不挠 恢复工艺

让断烧近300年的珐花器重现风采,实在是件不易的事。甄国民说,他首先到几家博物馆细致观看仅存的数件山西珐花器藏品,以此获得对珐花器“陶胎,彩釉,立线花纹”的直观印象。然后他又查看相关资料,一直到精心研读了陶瓷专家潘兆鸿编著的《陶瓷300问》,珐花器的工艺在他心里才有了大概思路。他选用阳泉郊区的黏土和盂县的长石、石英土,按照配方加工成泥料,再经过立线、素烧、施釉、釉烧等复杂的制作过程,经过三年多的反复实验,2006年终于烧制岀第一批珐花器,并参加了山西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会。2008年,甄国民恢复的珐花器技艺,列入阳泉市首届非遗项目名录;2010年,他制作的“牡丹富贵瓶”入选第41届上海世博会山西馆。“能为山西珐花器文化代言,为宣传山西文化贡献力量,我很高兴。”回忆起珐花器作品初次亮相国际展会,甄国民记忆犹新。世博会收获的良好反响,带给甄国民很大鼓舞,在此之后,他的创作热情被进一步激发。

2013年6月,山西省举办首届文博会,甄国民制作的珐花器“十二生肖天柱瓶”应邀代表阳泉市郊区在首届省文博会阳泉展区展出,他在舞台上给观众表演了珐花器的装饰手工技艺,赢得全场叫好,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12月,“山西珐花器制作技艺”经省政府批准,被收入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年8月,甄国民成功申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甄国民被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评审为省级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他的培养带领下,大儿子甄世强也成为了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小儿子甄世盛则成为了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甄国民致力改进工艺流程与新品研发,提升珐花器的艺术品质,为弘扬山西珐花器文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入选“三宝” 焕发新机

2019年12月,在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上,甄国民的珐花器“龙凤呈祥赏瓶”和甄世强的“宝相凝瑞橄榄瓶”入选文旅融合展区“山西三宝”中心展台,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巡视文博会场馆时特意听取了甄国民对山西珐花器历史、技艺的详细讲解,并指出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三宝”,“我们不仅要把传统技艺打造得炉火纯青,还要不断创新,追求更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展示、拍卖、鉴赏等手段,把‘山西三宝’推向国际,进一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经过10多年积累的研制珐花器的经验,我正在考虑将有关资料编写成书,把珐花器的工艺传给后世和社会。珐花器制作技艺从被认可到宣传推广再到如今的多种方式传承保护,可以说现在珐花器制作技艺‘后继有人’了。”谈及传承,他说除了发动家庭成员,带了3个徒弟,还考虑多种方法传承下去。

2019年3月,甄国民、甄世强被郊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聘为陶艺课老师,向中小学生教授珐花器制作技艺,10月,“非遗进校园——山西珐花器制作技艺”活动在三泉中心小学正式启动,“山西珐花器”制作技艺列入三泉中心小学课程。

就在刚迈进2021年的当下,政府也加大力度推动珐花器产业的发展,郊区行政审批中心请专业人士为甄国民设计了非遗产品标识,并在行政审批中心大楼一层筹备设立甄国民大师工作室,甄国民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工作室,传承、交流、研习就有了场所,更便于公众了解欣赏珐花器。”

作为山西三宝之一的珐花器制作技艺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走向山西非遗舞台的中央,热度持续升高。沉寂了近300年后,甄国民和同行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重新点燃了珐花的窑火,一朵绚丽奇葩于盛世的窑火中涅槃重生,再放光芒。

甄国民有个梦想:不仅要让珐花器“活起来”,更要让山西珐花器“火起来”!

猜你喜欢
琉璃国民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一直难忘
高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法门寺里的琉璃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大山深处是琉璃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八角琉璃井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