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飞,赵俊涵
(临沂市中医医院脑血管病科,山东临沂 276002)
急性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发生血栓或狭窄、闭塞,进而出现脑组织局部血流发生阻滞,其常见的表现有头晕、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等,病情严重时可进展为脑疝,甚至死亡。对于发病6 h内的脑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即可有效改善其预后,但部分患者就诊时已错失最佳溶栓时机,因此需保守治疗[1]。常规保守治疗是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而进行对症治疗,但存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慢、部分预后效果差等不足。中医将急性脑梗死归于“中风病”范畴,应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2]。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中药快速由皮肤渗入体内;而针刺通过对不同穴位进行刺激,起到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3]。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临沂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50~80岁,平均(68.39±2.71)岁;病程6~12 h,平均(9.36±0.52) h。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3~79岁,平均(69.16±2.03)岁;病程6~12 h,平均(9.28±0.49)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椎:符合西医《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医《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医内科》[5]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者;均为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且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者;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排除标椎:对研究药物过敏或需施针部位破溃者;存在癫痫、重度脑出血或患有心力衰竭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本次研究已经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并给予抗凝、降脂、降压、改善微循环、脑细胞营养支持等西医对症疗法,同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定时锻炼肌肉与关节功能,并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6]。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其中中药包括酒大黄、地龙、威灵仙各15 g,伸筋草、透骨草、桑枝、桂枝各12 g,红花、桃仁、羌活、独活、水蛭、莪术、三棱各10 g,肉桂、细辛各9 g,制川乌、制草乌、没药、乳香各6 g,以上中药研磨成粉状加蜂蜜制成药膏,将其涂抹于电极贴片中心,覆盖至患侧,连接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湖南省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Y003A),调整温度至45 ℃,设置模式为连续波,30 min/次,1次/d。同时配合针刺治疗,上肢功能运动障碍者取曲池穴、肩髃穴进行针刺,下肢功能障碍者取三阴交穴和血海穴,均行平补平泻手法,每穴每次均留针20 min,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和恢复情况,总分值为42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采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8]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总分值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bFGF、IGF-1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2 500 r/min)10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组别 例数 NIHSS FM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23.16±5.98 14.62±4.37* 28.92±5.71 46.82±7.46*试验组 50 23.21±6.02 10.24±4.06* 28.95±5.68 64.37±7.36*t值 0.042 5.192 0.026 11.84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脑血流动力学 治疗后,两组患者Qm、V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Rv、D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Qm:平均血流量;Vm:平均血流速度;Rv:外周阻力;DR:动态阻力。
组别 例数 Qm(cm3/s) Vm(cm/s) Rv(kPa·s/m) DR(kPa·s/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4.20±1.30 7.20±1.40* 9.35±3.35 14.26±1.23* 98.40±7.20 92.10±10.30*48.20±2.80 41.40±9.70*试验组 50 4.10±1.40 9.60±1.20* 9.36±3.43 18.68±1.83* 98.30±7.30 84.80±10.20*48.30±2.90 35.30±10.30*t值 0.370 9.204 0.015 14.175 0.069 3.561 0.175 3.04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bFGF、IGF-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FGF、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bFGF、IGF-1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bFGF(pg/mL) IGF-1(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11.46±2.03 15.28±2.21* 19.04±2.14 25.71±2.72*试验组 50 11.52±2.13 20.03±2.17* 19.12±2.23 35.46±2.26*t值 0.144 10.844 0.183 19.495 P值 >0.05 <0.05 >0.05 <0.05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动脉缺氧、缺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软化或坏死,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与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经济负担。目前,西医多以改善微循环、抗凝、降脂、降压等方式治疗发病超过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给予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促使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时间较长,且单纯接受康复训练对部分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中医认为,急性脑梗死多因素体禀赋不足,年老正衰,肝肾不足,或劳倦内伤致气血内虚,血脉不畅;或因嗜饮酒浆,过食肥甘,损伤脾胃,阻滞经脉,复加情志不遂、气候变化等诱因,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扰于脑窍,窜犯经络发为中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根据人体经络学原理,采取远红外热疗法、中频脉冲技术等综合方式,将专用电极片置于皮肤表面压痛点、穴位点,通过中频脉冲电流降低患者皮肤的电阻,扩张患者的毛细血管,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从而调节患者脑部血液循环,进而促进脑部供氧与偏瘫肌群的收缩,达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的目的[9]。本研究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应用了酒大黄、羌活、水蛭、伸筋草等多味中药,其中酒大黄、地龙、威灵仙、独活可清热除湿、行瘀通经;红花、桃仁、莪术、三棱、肉桂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羌活、细辛、制川乌、制草乌、桂枝可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水蛭可破血通经、逐瘀消癥;没药、乳香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伸筋草、透骨草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桑枝可祛风湿、利关节,全方研磨成粉,并以蜂蜜制成药膏,后选取相关穴位进行定向透药,将药效发挥最大化,达到疏经通络、解表镇痛的功效。同时配以针刺,加快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降低患者血管紧张度,提高患肢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Rv、DR均低于对照组,且FMA评分、Qm、Vm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刺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从而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有研究表明,脑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bFGF的靶细胞,可帮助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而IGF-1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一员,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增殖的作用,可保护神经元,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10]。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通过扩张毛细血管,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局部微循环的改善,为患者脑部组织提供营养,并辅以针刺疗法可有效刺激患者血管功能,激活血管新生因子的生成,疏通经络[11]。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bFGF、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血清bFGF、IGF-1水平的表达,加快患者康复。
综上,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血清bFGF、IGF-1水平的表达,从而加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