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占东
习主席对武器装备质量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质量至上。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敢打硬仗的军代表队伍是保证装备高质量生成和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制度重塑、队伍重整、机制重构,军代表系统一定程度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合理、能力素质与使命任务要求存在差距、军文融合培养的前瞻性体系性精准性不够等阶段性难题。加快队伍建设,厚实建装备战人才支撑,必须扭住问题破局、抓实整改增质。
一、坚持党管人才、把准方向。始终把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穿军代表人才建设全过程,深入贯彻习主席政治建军方略,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是坚定不移强化思想淬炼。军代表系统党员干部处于机关与部队的连接线、社会与军营的交汇点、市场与战场的结合部,面对的“三圈”复杂,要有效抵制“五色之惑”,必须坚持思想打头,紧跟习主席的思想步伐整肃思想、规正思想。紧密联系习主席治国理政、治党治军的点点滴滴与生动实践,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砥砺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革命军人的胜战追求、军代表人的质量追求,让“既是军代表,更是党代表”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姓党为军”的政治要求体现在工作各方面,大幅提纯军代表的“忠诚度”。二是坚定不移推进政治整训。严格落实系统整顿、深入整顿、持续整顿要求,直面调整改革、正风肃纪中现实反映,不断深化“三讲三整顿”专题学习教育,广泛开展“批驳歪歪理、立起好样子”群众性自我教育,从根子上批驳错误思想、片面认识,以铁面无私的狠劲、斗争到底的韧劲,把检视整改做细做实,真正让查纠见底、问题清零。三是坚定不移建强一线支部。军代表室主任军政“一肩挑”,有的长期从事业务工作,容易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现象。贯彻《纲要》“四个坚持扭住”,首要的是扭住党的组织抓基层,就是要大力加强军代表室党支部建设。严格落实党委机关挂钩帮带基层联系点制度,突出政治标准抓好支部书记选配培养,持续开展“帮建支部、帮带书记、帮抓骨干”活动,针对水平差异搞好重点帮建,强力整顿后进党支部。加大组织生活制度和“读党史、学党章、上党课、过党日、交党费”督导检查,确保“支部强在室上”。
二、坚持以战选人、为战育人。始终以军队好干部标准对标对表,对照军委明确的问题清单持续纠治和平积弊,绷紧军代表随时准备服务打仗的神经,学透、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改革政策,充分发挥改革效能择优汰劣,建强服务备战打仗的装备监造队伍。一是聚焦服务备战打仗选人用人。改革进程中,军代表系统军官超编、文职缺编的局势阶段性存在。军官按军衔编制压减定编、保留骨干,关键要比较对战斗力贡献率的高低,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严把文职人员招考“入口”,也要衡量是否具备服务打仗的基础素质,不能降格以求。严格落实新的军官制度明确的选拔任用程序办法,科学运用新增的“分析研判和动议”等程序,精准分析队伍情况、岗位需求,重点考察符合条件人选在建装备战链条中发挥的职能作用,保证人岗相适,铁腕打破关系、圈子等潜规则,切实让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二是聚焦服务备战打仗考核评价。按照新政策加强军官、文职人员考核,统筹结合“双争”季度评比、严密组织平时考核,利用年度和专项考核时机开展述责述廉、个别谈话、集体面谈、廉政审核、军事训练考核多种形式综合考察,摒弃照顾年限、资历等惯性思维,突出工作实绩特别是处理质量问题、技术革新创新等对战斗力贡献率的评价,结合参加重大军事行动、试验任务时机,深入考察业务领导组织指挥、处置决断能力,深入考察专家骨干组织协调、技术攻关能力。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对落实上级命令指示不坚决不到位和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及时作出组织处理,做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三是聚焦服务备战打仗融合锤炼。面对任务转型、机制转换、政策转变带来的新考验,有的同志不愿跳出“舒适圈”,能力素质不足往往导致“拉不开栓、打不开点、干不过来”。把“能力单一”向“一专多能”复合型培养转变,要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联合育人功能,以“产品就是教材、厂房就是课堂、现场就是战场”为标准,紧紧抓住军代表服务一线宝贵时机,瞄准提高解决质量问题效率、保证装备在役使用完好率和提升战斗力贡献率锤炼核心能力;建立军文帮带结对、混编分组互助的融合组训模式,以试验试航、舰机训练等重大装备保障任务为平台,从直面复杂战场环境、协调处置装备突发问题中,开阔眼界、锤炼胆魄,加快能力提升进程。
三、坚持守正创新、攻坚破局。破除传统思维观念,立足自身实际,着力破解人力资源结构阶段性矛盾,创新举措、化解风险,精准发力、精准落实、精准检验,以重难点问题突破推动人才建设整体跃升。一是科学规划路径。深刻领会军委关于军官职业发展路径管理制度精髓,统筹军代表系统各型队伍建设,遵循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生成释放规律,把战斗力标准和质量至上理念转化为精准的培养目标和能力指标,细化军代表各岗位能力标准,对进、训、升、调、出各环节一体设计,分类研究制定成长路径,规划设计必经的教育培训、岗位任职和拓展历练,让组织按路径培养人员、人员按路径成长成才,最大限度透明各岗位人员职业发展前景,保证队伍充满活力、健康发展。二是精确调控配置。抓好人员进出管控,统筹军官和文职队伍建设需要,以选调交流、学员分配、转改和社招文职等方式稳妥做好人员补充保留工作,稳步推进超编军官员额压减,严控一线装备技术保障骨干人才退役。长远规划专业技术队伍梯队建设,探索形成拔尖人才、行业专家、技术骨干、青年储备四级梯队人才力量,分层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建立资格认证制度和考评选拔体系,保证老中青结合拉开档次,专业素质、年龄结构配置合理。三是盘活现有资源。严格落实新制度关于交流的有关规定,统筹作风建设要求、装备任务进度与人员配备实际开展定期交流,根据人员任职经历缺口和知识结构短板,安排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跨单位、跨专业或在相近专业军代表室交流。着眼文职军代表短期无法配齐且一线城市招聘选拔相对较难的实际,探索试行“动态调整、集约高效”的方法,重点面向承担紧急任务、人力紧缺的军代表室和任务现场,集中选调人员进行阶段性加强补充和调整使用,推动人员跨行业、跨岗位、跨地区交流任职常态化长效化,着力提升人力资源整体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