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亚飞 张占忠
摘 要 为掌握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特点,并为制定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对该公园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林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99.4%,森林覆盖率高达90.50%。林地以有林地为主,面积占比为90.9%。森林起源以天然为主,面积占比为77.8%;人工起源为辅。优势树种以栎类为主,面积占比为45.9%;其次为云南松林,面积占24.1%;再次为核桃林,面积占17.7%。栎类的蓄积量超过总蓄积量的一半,达51.4%;其次为云南松;再次为栲类。森林的龄组以中龄林为主,面积占比为55.2%;幼龄林的面积比例过小。
关键词 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现状;资源分析
中图分类号:S759.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of Baotai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Yunnan Province,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of the forest park,the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data of the forest park in 2019 were analyzed.Result shows that: the forest park is rich in woodland resources,the woodland area accounts for 99.4% of the total land area,and the forest coverage rate is as high as 90.50%. The woodland is mainly woodland,accounting for 90.9%. The origin of forest is mainly natural,accounting for 77.8%,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 origin.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are Quercus acutissima,accounting for 45.9%,followed by Pinus yunnanensis,accounting for 24.1%;the second is Juglans regia,accounting for 17.7%. Quercus acutissima accounted for 51.4% of the total stock,followed by Pinus yunnanensis & Castanopsis fargesii;the age group of forest was mainly middle-aged forest,accounting for 55.2%,but the area proportion of young forest is too small.
Key words Baotai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Yunnan Province;status of forest resources;analysis on resources
森林公園是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森林旅游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阵地[1]。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黄石公园,建于1872年;而我国的森林公园建设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者才涉足旅游生态学的研究[2]。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作为自然资源载体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对象,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6]。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区域位于澜沧江大断裂带东侧,山峦重叠,立体气候明显,孕育了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及针叶林,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加之园内有金光寺、古墓等丰富的人为景观,总体上该森林公园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森林资源是森林公园各种功能发挥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区域森林资源和促使森林公园持续发挥作用,对该区域森林资源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西南侧,地理坐标为99°27′— 99°36′ E,25°07′—25°13′ N,公园总面积为1 046.53 hm2,最高海拔2 913 m,最低海拔1 120 m,相对高差达1 793 m。公园位于滇西横断山区,系云岭山脉博南山的一部分,主要地貌为中浅切割的中山山地。气候类型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年平均气温12~14 ℃,年均降雨量1 033 mm。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利用森林公园矢量界线及该区域2019年林地“一张图”检测数据,采用ArcMap10.2.2软件从“一张图”数据中获取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林地结构
森林公园位于滇西横断山区,为云岭山脉博南山的一部分,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占比达99.4%(表1),森林覆盖率高达90.50%;非林地面积占比仅为0.6%,为耕地和建设用地。从林地地类结构看(表2),森林公园范围内林地由有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及宜林地等4种林地类型组成,其中有林地占绝对优势,面积占比高达90.9%;其次为灌木林地,面积占比为6.5%;再次为无立木林地,面积占比为1.9%;宜林地面积占比仅为0.7%。
3.2 森林资源结构
森林公园的林木起源以天然为主(表3),面积占比为77.8%,人工起源面积占22.2%,人工造林树种有华山松、柏木及核桃,其中以核桃为主。从优势树种结构看(表4),以栎类为主,面积占比达45.9%,其次为云南松,面积占24.1%;再次为核桃,面积占17.7%;其他如华山松、柏木、栲类及桤木面积占比较小。从优势树种的活立木蓄积分布看,蓄积量最大的为栎类,占比高达51.4%;其次为云南松,蓄积量占26.3%;再次为栲类,蓄积量占11.2%;第4为华山松,蓄积量占8.6%。该区域总活立木蓄积量达16.1万m3。从龄组及对应的蓄积量分布看(表5),该区域森林以中龄林为主,面积和蓄积量占比均为最高,分别占55.2%和45.7%;面积占比排第2的为近熟林,占15.8%;第3为成熟林,占15.1%,幼龄林面积为13.9%。从龄组蓄积量看,主要来自于中龄林;其次为近熟林,蓄积量占29.0%;再次为成熟林,蓄积量占22.7%;幼龄林的蓄积量仅占2.6%。
4 结论与讨论
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内林地资源丰富,通过对森林公园2019年林地变更数据分析可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园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占国土面积的99.4%,森林覆盖率高达90.50%。(2)林地地类以有林地为主,面积比例占90.9%。(3)森林起源以天然为主,人工起源为辅。(4)优势树种以栎类为主,面积占比为45.9%;其次为云南松,面积占24.1%;再次为核桃,面积占17.7%。(5)栎类、云南松及栲类的蓄积量较高。(6)龄组以中龄林为主,面积占比为55.2%。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该区域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有各类植物1 001种,野生动物68种[7]。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较适宜的气候区孕育了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为各类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天然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自然资源[8]。该森林公园的栎类、栲类等树种均为天然起源,是该公园的主要构成树种;但人工起源的核桃、华山松也占有较大比例。从龄组结构来看,该区域龄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4个龄组结构,其中中龄林占优势,总体上各龄组比例约为1∶4∶1∶1,林木正处于生长旺盛阶段;但与有关研究的理想龄组结构比(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面积比例为2∶1∶1∶2∶1)不一致[9],幼龄林面积占比较少,不利于该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今后要加强该区域森林火灾、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力度,同时应开展自然更新研究,在适当区域开展封育及人工辅助恢复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柏青,吴楚材,吴章文.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J].生态学报,2009,29(5):2749-2756
[2] 石强,吴章文,贺庆棠.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4):25-28
[3] 诺尔金, 孙旭, 斯庆毕力格. 鄂尔多斯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J].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1,37(2):46-50
[4] 胡胜云, 曹蓉芬, 孙中元, 等. 基于动态监测工作的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 2018,47(1):26-29
[5] 赵国辉. 大石头林业局国有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评价[J].吉林林业科技, 2020,49(4):22-24
[6] 姜萍, 于德永, 董百丽, 等. 露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类型与结构变化[J].生态学杂志, 2007,26(5):634-638
[7] 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云南省永平宝台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昆明: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2005
[8] 沈文清, 戴星照. 江西省近30年森林资源动态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 2016,45(4):40-45,59
[9]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