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武
新课标的实施,促使职业中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重心发生转移。教师不仅要普及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体育技术,提升运动技能,还要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现行方法难以获得新时期“课程思政”的预期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推进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教学经验,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推进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直到将“健康”元素融合到体育科目中来,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离预期目标仍有不少距离。经调研取证和数据分析,以往的体育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提高体育技术,提升运动技能,却很少扎实推进这一门课程的思政建设。成才必先成人,要想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需要教师从体育与健康理论中汲取思政思想,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策略。
1 职业中专体育与健康教学出现的问题
1.1 落后的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一切,观念落后,教学效果注定不理想。具体来说,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进行体育教学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在课堂上,教师会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很显然,这种观念比较陈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部分教师很少思考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目标,以至于缺乏理想追求。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1.2 傳统的教学模式
体育室外教学存在很多变数,容易脱离教师的掌控。为学生安全着想,教师要么要求学生在安全范围内活动,要么干脆采取室内授课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反复强调课堂纪律。新时期的职业中专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彰显个性。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无法感受到体育学科的魅力,学生潜力必然无法被激发出来。即便有教师幡然醒悟,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活动,也会因为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
1.3 单调的教学课程
职业中专学校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既不能更换教材版本,也不能调整课程体系,这是导致体育教育滞后的主要原因。面对统一的目标、内容,教师很难有所作为。通常情况下,教学评价就是走个过场。见此场景,教师会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要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巧,就宣告成功。这种做法会导致一个后果,学生既不清楚体育与健康的含义,也无法将体育精神与思政育人融会贯通。
2 “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意义
2.1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一经提出,就引发了极大地关注。无数人投身于其研究中,最终总结出“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将这一理念引申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就转化成三个目标,分别是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否形成科学认知,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具备自主锻炼的意识。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用心思考,用心感悟。经过不断实践,不仅适应常规训练的枯燥,拥有强健体魄,还要具备正确的观念与态度。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够结交到一些志同道合之人。随着交往的深入,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学生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情。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学生都不会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而是用勇气、毅力战胜它。当困难被攻克后,成就感油然而生,进而转化成运动动力和创新意识,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落实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立德树人”要求。
2.2 满足社会现实需求
人才,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何为人才?答案显而易见,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中专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理应肩负起育人职责。一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课程思政”融入是否彻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一刻也不要停下。当“课程思政”和体育课程完美融合后,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社会现实需求。
2.3 符合课程改革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课程思政”不能独立存在,只有通过载体,才能够体现出来。体育与健康不仅是职业中专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载体。体育与健康教材是几代人的心血,不仅囊括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政资源。唯有创新教育教学,才能提升资源利用率。当资源利用最大化时,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一定会显著提高。总而言之,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符合课程改革需求,职业中专学校应予以足够重视。
3 “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策略
3.1 优化设计体育课程
盲目采取行动,只会招致失败。要想课程建设有成效,需要做好设计工作。首先,对目标进行设计。设计依据有两个,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二是“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结合两方面内容,确定课程目标,如培养团结意识、强化合作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其次,对过程进行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涵盖面比较广,并且每个环节能够完成的任务有所不同。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理顺教学思路。将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位。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推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最后,对评价进行设计。评价既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指标,也是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为了更好地落实教书的育人目标,需要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应丰富,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评价方式应多样,主要有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应全面,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如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课堂表现是否活跃、合作交流是否有效等。评价语言要客观、具体、走心。给予客观评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直击问题要害,才能引起学生重视。提意见时要走心,学生才容易接受。在整个评价工作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才会给予最大的支持与理解。
3.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专业素养越高,建设效果就越好。建设路径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条:第一条,人员引进。职业中专学校要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及要求,以此为基础确定招聘体育教师的标准。一方面,将诉求告知高校,定向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发起宣传攻势,吸引有识之士的加入。有学识不代表有能力,这就要求职业中专学校及时组织岗前培训,让新教师更快的融入进来。第二条,人员培训。新人也好,老人也罢,都要接受系统培训。当教学态度端正后,就会向学生传递积极信号。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健身观念。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表达内心想法。倘若想法正确,就会被采纳。即便想法有些偏差,也能给予一些提示。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采取行动,让课程建设得又快又好。第三条,人员激励。课程建设并非硬性要求,有积极的人,自然也会有消极的人。要想化消极为积极,需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在物质层面,要投其所好。在精神层面,要不吝惜表扬。
3.3 增强课程思政意识
“课程思政”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相结合,不仅复杂,工作量也大。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在育人方面,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即便如此,实施难度依然很大。原因无他,课程思政意识的渗透性不强。要想切实提升育人质量,需要改进意识形态。意识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中专学校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在关键区域张贴标语,在工作群推送相关内容。另一方面,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强化课程思政意识。譬如,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文化节。体育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要和校领导、班主任保持紧密联系,一起商讨活动方案。在落实阶段,既要锤炼学生体魄,也要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努力拼搏,不仅为自己,也为班级赢得荣誉。
3.4 凸显体育学科特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体育学科的项目有很多,哪个项目适合培养哪个目标,教师要知晓。以足球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足球是一项多人运动,要求队员通力合作。在遵照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划分好小组,并协助各组选出队长。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确定位置,商讨战术。在赛前,教师不仅要强调比赛规则,还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教师可以这样说道:在足球比赛中,身体对抗是常有的事,既要保护好自己,也不能做太大动作。在赛中,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倘若学生动作过大,要给予黄牌警告。倘若学生恶意犯规,要立即驱逐出场。赛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列举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这种做法的危害性。也就同时达到了“思政”教学的目的。
4 總结
在迎接新时代到来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弊端依旧存在,要将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之人,体育教师仍需继续努力。要想打开当前局面,需要明晰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意义,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优化设计体育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凸显体育学科特性。
(作者单位:湖南邵东市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