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平:和最棒的伙伴一起走得更远

2021-09-12 10:06陈大庆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评价学校老师

陈大庆

初见刘宇平校长,是在一个炎热的午后。她天生一张娃娃脸,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蓬松的头发释放着饱满的活力,热情的笑容也特别具有感染力,三言两语之间,便感受到她充沛的能量。

从1989年走上讲台开始,刘宇平始终坚持践行“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三十余年来,她见证了一个个孩子的成长,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她所带领的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以下简称德胜小学)成为顺德地区民办小学当之无愧的标杆。

曾经有媒体形容她是个“一意孤行”的人。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刚刚吹响,人潮向城市奔涌,那时农村户口的娃都想着“跃出农门”,读师范,做老师,抱着“铁饭碗”转城镇户口。但这些都不应该是“城里人”刘宇平考虑的事儿,她完全有更宽泛的选择,尽管身边的人告诉她不用考虑户口问题,做老师太辛苦了,但是学生时代的刘宇平就已经坚定了选择:“我要读师范,我就要做老师!”这份坚定的信念在光阴之中化作了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与奉献。

2019年,在顺德区第七届凤城教育文化节奖教奖学颁奖晚会上,街道教育局对她从教三十年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在时间的长河里,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人生的岁月中,三十年,迢迢如旷世。但是,有一种坚守,是三十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有一种敬业,是三十年,播种春天,播种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之路艰辛漫长,当枝繁叶茂、桃李满园时,银丝鹤发就是他们骄傲的纪念章!”

时光荏苒,曾经“一意孤行”的女孩儿已经成为顺德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刘宇平说:“这么多年下来,其实自己最大的心得就是要脚踏实地,静下心来做教育,朝着既定的方向,和同伴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最棒的团队

“我最幸运和最自豪的是拥有一个最棒的团队。”刘宇平多次在采访中谈到,能和一班有共同理想,而又愿意付出的人一起工作,这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德胜小学现有教学班108个,师生超过五千人,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能够高效运转,离不开其中每一颗“螺丝钉”发挥的作用。

作为校长,她不仅需要从情感上去珍惜身边这群热心教育、为孩子默默付出的人,更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成长体系,让教师也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影响教师发展的一种持续性的作用因素,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的潜在因素。近年来,德胜小学围绕“多元分层评价体系”探索了以内容和标准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式,提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就其内容而言,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和专业绩效五个方面来评价,分对职初教师、合格教师、有经验教师的评价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评价采用不同的标准。职业发展时期不同,评价的重点有所不同,对“职初教师”的评价,重点关注其教学技能的把握, 侧重于“教 ”。对“合格教师”的评价,重点关注其教学策略的运用, 侧重于“学”。对“有经验教师” 的评价,主要看其教学风格的形成, 侧重于“研”。对于每年新进的教师,学校都会为其设置长达一年的带薪学习时间,这一年中,新教师将会跟岗学习,为正式走上讲台做准备。

“评价一位教师,如果一样的标准、一样的模式, 既不科学,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刘宇平曾经在《未来教育家》杂志上发表文章谈到,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评价,多视野、多角度地评价教师,以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肯定其优势,也要指出其不足,以求不断进步。我们关注差异,坚持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并举。不唯‘分,只唯‘实。”

那对教师的评价谁具备话语权?在德胜小学,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样化。

对于评价结果,学校没有停留在简单奖惩或评优的处理上,而是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记录袋”,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描述教师现阶段专业发展情况和改进要点,促使教师从多维视角不断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并在反思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和发展策略。

刘宇平坦言,处在成长期的年轻教师相对来讲工作压力比较大,她常常看到很多老师在办公室挑灯夜战,甚至常常需要去“赶”老师们回家。每学年德胜小学的老师在省、市、区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达到几百项,这份长长的成绩单背后,既有参赛者的个人努力,更离不开整个团队“一荣俱荣”的协作。“你只管优秀,其他的交给团队”,2020年9月24日,刘冬老师便在科组通力合作下,勇夺大良街道小学体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我们的老师每年都要登上省、市、区各类舞台,这种激烈的竞争必须要调动整个团队的智慧,我们从来不提倡单打独斗,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刘宇平说,优秀的师资是民办学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德胜小学的团队备课、备赛体系有效地带动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管理

2002年的9月,德胜小学的前身嘉信西山小学正式开办,彼时,刘宇平作为整个顺德地区最年轻有为的校长之一,被领导委以重任,赴学校全力开展办学。

“最开始的德胜小学是一所全寄宿民办学校,当时作为管理团队,我们是相当有压力的。”刘宇平一直都记得一个这样的画面,每天傍晚值周的行政都会在一块大黑板上面满满地写上明天的工作安排,第二天一早,全校的老师就会匆匆忙忙地来到这块黑板前面查看工作安排,效率非常低。

并且,每天傍晚都有很多全寄宿的孩子的家长来探望小孩,往来的人流也考验着学校的秩序管理。不仅如此,平日里还有很多家长打电话向老师咨询孩子在校的情况,这些不计其数的琐事严重地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秩序。

“看到这一切我想必须要改,必须要借助我们的信息技术手段去改变我们学校,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那到底从哪里着手,怎么改?”这是作为学校管理者刘宇平当时思考最多的问题。就在2002年,一次机缘之下,她结识了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系学院的黄德怀老师,两人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管理问题上的思路一拍即合。

2003年的2月,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簽约,建立了嘉信西山小学虚拟学习社区,这也是德胜小学智慧化管理最初的1.0版本。这个学习社区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模式,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架起了家校共建的纽带。

学校的老师对这种信息化管理的变革有着十分真实的感受。曾经有一位新加盟的老师在邮件里写道:“我工作了17年,却是第一次碰到您这种一学期只开两次会的校长,但大家都很默契,学校的一切都能够高效良性地运作。”不仅如此,这个学习社区还改变了老师们原有的教学方式。在2003年,西山小学的老师就已经在网上布置作业、评价作业,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评价主体从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师生之间平等互评,更全面反映了学生的素质,传统的师生关系开始发生转变。

“老师一定不能被日复一日的教学和琐事淹没,他们需要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刘宇平介绍,自己也正是在虚拟学习社区的实验中,开始要求老师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写成博客发表在平台上面,其他老师也可以在上面加以评论,达到智慧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个习惯,德胜小学一直坚持到今天,老师们每个月都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客,然后分享到平台上面。

彼时,虚拟学习社区更是构建了家校共育的新生态。学校给每个家长一个固定账号,家长可以进入学校的平台查看孩子在校生活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与学生、教师沟通,与其他家长分享家教理念。德胜小学有一个坚持做了十多年未曾改变的细节:行政团队每星期都会在虚拟社区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信的内容便是分享一些教育理念,与家长保持常态化的互动交流。刘宇平说,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在经济上付出更多,对教育的关注度也更高,因此团队的工作必须要做得更细致。

“我们期待和所有的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做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刘宇平说,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在学校未复学的时候,便有很多家长开始怀念学校每周必达的那一封信了。多年前,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评价学校实行的信息化管理:“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每天上班第一时间就是打开电脑,如果你习惯了发邮件而不是跑邮局,如果你习惯了逛网上商城,而不是去逛步行街,既然你已经习惯了把咫尺变成天涯,为什么不多养成几个习惯,上学校的平台与老师沟通,上学校的平台与学生沟通,上学校的平台与其他家长沟通,还可以完成你的博客。”刘宇平形容这番评价是学校智慧管理1.0时代的一个美好回忆。

随着QQ群、微信群等网络通信工具的广泛普及,虚拟学习社区开始不断地推陈出新,学校的智慧管理也进入了2.0时代。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学校自主开发了多个手机APP应用于选课和教学,再度优化了整体的教学管理。

“现在我们的手机抢课系统已经很成熟了,学校为每个年级安排了20多节的选修课,在系统开放选课时间后的五秒钟之内,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能够顺利地抢课成功,这就归功于我们的技术。”刘宇平介绍,学校还借助信息技术升级了很多特色化教学。例如,英语老师自主开发的英语王国学习平台,在1.0时代只能通过电脑使用,但现在只要有一台手机,无论何时何地学生都能够进行个性化的英语学习。为此,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还专门开设了“童英童趣”栏目,每天都会推送一个学生的英文配音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2.0时代,德胜小学还致力于打造智慧课堂实验室的开发与应用。学校引入了全息记录系统,老师进入教室,一键式操作,就能把一节课完整地记录下来。课后,老师们可以把课程视频调出来进行切片分析,教研主任等专家也可以对老师的课程进行复盘指导,通过不断地修改迭代,最后形成一节优质的精品课。

从智慧管理2.0展望3.0,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学校管理将走向何方?信息技术的发展还能为教育做些什么?这是刘宇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探索的方向。

在她的设想中,最重要的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迎接进一步的转型发展。这其中包括学校的转型,将学校打造成更灵活、更开放的个性教育空间;管理的转型,将学校由经验型管理转向基于智慧、科技的管理;教师的转型,将由课堂的授课者向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转变;课程的转型,将课程变成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评价的转型,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评价,跟踪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借助这个时代的东风,通过人工智能的协助培育英才,实现转型化发展,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在刘宇平心里,德胜小学是自己关于教育理想的一片天空。她说,和最棒的伙伴在这里“以生命影响生命”,培育更多走得更远的全人,这是一件幸福又自豪的事。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德胜小学办学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刘宇平: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多元发展,培育全人”的办学理念。在德胜小学,我们没有主打的某一样特色,就是希望每一个孩子进来都能在这里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希望孩子在德胜小学学习六年之后,从这里走出去是一个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很全面的人。比如我们开设了很多兴趣社团,学生不仅在社团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在各类比赛中拿到了出色的成绩。无论是艺术、体育,学生每年获得镇级以上的奖项超过1000项。

要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他的时间。早在2002年学校开办之初,我们就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把一节课由40分钟改成35分钟。这在当时来讲是十分艰难的,但也正是在这种变革中,老师们不得不向课堂要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且每节课节省5分钟,一天下来累积的总时长便足以支持我们开展很多的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自主选择。这也是德胜小学“惜时增效,轻负高质”口碑背后的故事。

本刊记者: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多样化的,那么在您看来,要想让孩子们的人生走得更远,学校最重要的是要赋予他们什么能力?

刘宇平:其实我也常常和我们的老师讲,情商很重要。真的,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智力很好,智商很好,但是他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者是将高智商用到了歧途上,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过激的行为,这些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始终是我们德胜小学的追求。

比如,我们从学校创办之时就坚持在做“孝敬日”的活动,这就是要教会学生最基础的孝敬父母。小学阶段,孩子们形成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我们把很多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分阶段细化成一个个很小的目标,然后根据每个阶段的计划去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习惯。

猜你喜欢
评价学校老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学校推介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