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仕钗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双证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实用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教育部发布了“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改革方向,职业教育需要从核心素养和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中为迎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完善校企共同育人育才模式。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76-02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以职业技能证书制度为抓手,加强与企业共同育人理念,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对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
一、五年制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涵盖很多零散的知识要点,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教学中这些知识点都有所涉及,学生会写题目就等于学生掌握了识图内容。在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中,学生首先要知道设置某些构件的具体原因以及设置原则,了解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进行图纸内容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只是考虑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学生很有可能不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要做好课程学习的引导工作,让学生知道这部分内容对我们后续学习和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要改变教师主体地位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五年制高职学生一般是成绩不理想才进入职业学校,同时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降低。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准备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对自身学习状况满意度低,缺乏足够的毅力,自制力和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建筑识图课程是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对建筑没有基本的认识,而且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是强行记忆,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知识,所以在后续课程中建筑工程识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盲点。
(三)教师队伍
目前职业教育所招聘的新教师,主要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这些新教师缺少一线施工现场经验,基本是毕业之后直接来学校就业,对理论知识比较了解,但缺少企业实践经验。目前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培训课程提高职业素质,但是时间都比较短,在暑期最长时间培训是15天,培训的内容涉及方面比较多,了解不够深入。老教师虽说有施工现场经验,但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很多不会使用三维软件,这样会影响学生对图纸的理解。特别是某些构件详图例如屋面详图、墙身详图、楼梯详图,可以通过三维软件BIM展示,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改革思路与设计
本课程设计思路是基于建筑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利用项目化教学载体,将零散的知识点依托典型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将课程内容分以两个典型项目,分别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以图纸会审的方式,完成两个项目图纸识读任务。课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任务书,任务书内容要包括平、立、剖理论知识点,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完成任务书,学生掌握识图知识要点,课后可以通过线上发布拓展知识。
(一)实施“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从职业教育特点及学情出发,融合教学资源,采用传统课堂、虚拟仿真(VR)、真实训练场景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纸质教材无法展示的工作场景、施工过程以多元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立体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建有的智慧教室、建材实训室、虚拟仿真(VR)实训室、建筑工种实训室、招投标体验中心等硬件资源,利用建筑云课、超星平台、嘉课堂平台、智慧工地平台等信息化资源,全方位采集教与学全过程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设置“导学做评”合一的教学情境
本课程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情境设置原则,将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任务情境创设—理论知识探索—任务内容实施—任务成果评价”合一的教學情境。
课前设置“导、学、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建筑施工图纸,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建筑云课平台了解建筑施工图纸识读内容和绘制原则。课中是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岗位能力、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景,设置为“导、学、做、评”四个环节。任务发布环节,根据“课前测”的结果反馈确定“课中导”内容,在分析课前普遍存在的盲点、易错点基础上发布任务;知识探索环节,教师发放活页式教材,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任务实施环节,围绕岗位职能,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学生完成任务,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元评价环节,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专家点评、教师综评多主体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课后拓”是对课中学习的提升练习,学生借助信息化平台,提升并拓宽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三)多主体课程思政
积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将“政、校、行、企”文化融入课程教育全过程,聚焦文化认同,培育学生专业文化自信,追求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基于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创设情境,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实训场地体验施工工艺,加强劳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