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意识看历史

2021-09-12 05:30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大革命章太炎袁世凯

抗战时期,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曾问过毛泽东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来读历史?毛泽东回答:“中国史应当特别留心兴亡之际,此时容易看出问题。太平时代反不容易看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毛泽东从很早开始就非常注意中外历史上的兴亡更替和其中的历史道理。1916年,得知“附和帝制者”被惩办,毛泽东在致萧子升的信中颇为感慨地写道:“居数千年治化之下,前代成败盛衰之迹岂少,应如何善择,自立自处?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奈何皆不足为前车之鉴?史而有用,不至于是。”意思是说,袁世凯等人如果了解数千年来“成败盛衰之迹”,汲取历史教训,就不至于重蹈覆辙了。1920年,他又与蔡和森等人说起,“有袁世凯失败了,偏又有段祺瑞。章太炎在长沙演说,劝大家读历史,谓袁、段等失败均系不读历史之故”。显然,毛泽东很认同章太炎的这一看法,在他眼中,没能从历史上的成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是许多人失败的根源所在。

看历史,与研究历史一样,要带着问题意识去看。当革命实践遭遇挫折的时候,当现实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看看历史上有没有类似情况,能不能从历史中得到启发。毛泽东一贯是这样做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向谭震林等人讲到:“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因而,他没有去上海工作,而是去了湖南,去了江西,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据地。他告诫全党:“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毛泽东正是通过借鉴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来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甚至纵观未来的全中国、全世界的。从中,他领悟了这样一个教训,“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因而一再强调根据地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从困境中走出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特别表现为这样一种发展路径:由小的根据地到大的根据地,由一块或几块根据地到多块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猜你喜欢
大革命章太炎袁世凯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帮人不能犯糊涂
等候袁世凯
《旧制度与大革命》将何去何从
英国会重蹈“大革命”覆辙吗?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与臭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