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楚之地,文化多元,文物众多。湖南十四市(州),每家都有自己的宝库——市州博物馆。每座博物馆里又有最具代表性的镇馆之宝。它们代表的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精粹。馆藏精品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我们精选了十四市(州)博物馆的14件镇馆之宝,不知哪件宝物,最动你心?
中脯王鼎——怀化市博物馆
怀化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脯王鼎, 国家一级文物。稀有的秦代青铜重器。
该文物因其口沿下外壁刻有“中脯王鼎”铭文而得名,1978年于溆浦县马田坪M24秦墓中出土。
“中脯王鼎”外观顶部带盖,内敛子母口,圆腹圜底,矮蹄足,方形附耳一对,耳上端略为外撇,盖隆起,上置三环状钮,钮与耳内铜链,1994年12月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怀化市文物专家田云国介绍, “中脯王鼎”出土时本为一对,形制规格一模一样,一只留在了湖南省博物馆,一只留在了怀化市博物馆。
怀化古属楚国黔中郡,那为什么在楚地会出现秦国铜鼎呢?
原来是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程。伴随“中脯王鼎”出土的铜矛,上刻有“少府”两字,史书记载“少府”为秦官名,而且“中脯王鼎”出土的墓葬封土厚达3米多,上面还覆盖着3座现代大墓,这就说明墓葬规格相对较高,由此推测可能是秦代将领在征战中逝世于楚地。
春秋愠儿青铜盏——岳阳市博物馆
岳阳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春秋愠儿青铜盏,国家一级文物。器身有铭文,记录楚人入湘历史。
这件镇馆之宝1986年在岳阳县筻口镇莲塘村凤形咀山出土。
器作扁圆形,盖隆起,中部有由蛇盘结而成的镂空圆形提手,由四组共12根圆柱承托。
器盖、身内壁有铭文七字,经考证大意为:“春秋时期湘北一带,形势大好,它是楚国坚实的农业生产基地,铸成楚国强盛的基础。”铭文内容虽然简单,但一字一议,表述得比较完备。
楚国时期的湖南,几乎没有留下历史文献记载,这些带有铭文的出土青铜器,就成为了记录那段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专家认为该文物属春秋中期后段的楚国器物,因铭文中有“愠儿” 两字,故命名为春秋愠儿青铜盏。
评皇券牒——永州市博物馆
永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清康熙“评皇券牒”木刻板,迄今为止中国首次发现的《评皇券牒》木刻印版。
2005年当地文物部门在蓝山县荆竹乡征集而来。“评皇券牒”又称“平皇券牒”是瑶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汉字记瑶音的文书。
除文字叙述外,还绘有瑶族服饰、瑶民生产和娱乐场面,文物上的场景对推进瑶族历史文化和源流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同时,它对研究雕版印刷术在永州瑶族地区的传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缠枝牡丹纹青花瓷罐——湘潭市博物馆
湘潭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元末缠枝牡丹纹青花瓷罐。元青花精品。
这件馆藏文物造型为元代罐类中的饱满型。
该罐腹径长于罐高、罐直口、短颈、鼓腹、浅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花纹繁密,由上至下分为五层:缠枝花叶、缠枝莲花、缠枝牡丹、卷草、仰莲瓣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是君子所尚,莲花象征纯洁,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元青花主要纹饰是缠枝牡丹,肩部的缠枝莲与近底部的仰莲,夹着中部主纹缠枝牡丹, 寓意莲生富贵。
“八部大王”铭文石碑——自治州博物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明土家族八部大王庙门楣——“八部大王”铭文石碑。土家族的圣殿遗存。
八部大王庙是土家族宗教祭祀的圣地,在湘西最有名的是龙山马蹄寨、保靖水坝洞、永顺老司城的八部大王庙。
保靖县拔茅乡水坝洞八部大王庙,解放初期因战火烧毁,遗留下石碑门楣,1979年由州博物馆征集入库收藏至今。
此碑呈长方形,长148厘米,宽76.5厘米,厚约20厘米。正中阴刻楷书“八部大王”四字,两边浮雕对称两条神龙,上部正中浮雕图案为一龙,下部为云水纹饰。保存完整,造型古朴粗犷,极具少数民族特色。
动物纹提梁卣——衡阳市博物馆
衡阳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动物纹提梁卣。青铜器精品,曾入选中国文物精华展。
该卣高50厘米,最大腹径38厘米,1988年于衡阳县赤石乡出土,为衡阳市博物馆藏。
卣,酒器。此提梁卣出土于湘江流域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卣极为相似,但盖上和腹部装饰的蛇纹、蛙纹等,不见于中原商周同类器物。
与之形制、纹饰相近的铜卣仅在湖南湘潭和广西各出土一件,但器高仅30余厘米。因此,这件銅卣应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铜卣的作品。
越人先秦两汉时期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秦汉以后大部分融合于汉族,一部分与今天的壮族、侗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卣铸造精良,可知春秋时期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较发达的铸铜水平。
1990年、2008年,该铜卣先后入选北京亚运会《中国文物精华展》和北京奥运会《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不仅是衡阳历史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华历史文明的见证。
商龙柄兽面纹铜壶——邵阳市博物馆
邵阳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极为精美的夔龙纹青铜器。
这件镇馆之宝为新宁县文物部门于1988年从飞仙桥乡枫木坳村村民家中征集而来。为商末周初时期贵族专用酒具之一,与之相似的文物,仅上海市博物馆馆藏有一件。该壶形状歪颈堕腹,形似长瓠,口沿曲状,圈足单耳。单耳呈爬龙状,龙回首张牙,曲体、尾上卷,前足附着壶颈,后脚连接壶腹,龙体饰夔纹和三角形回纹,龙首有双耳双角。壶颈部有两层纹样,上层为两组夔纹,下层为一周勾连雷纹宽带。
(据“湖湘地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