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江帆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数字交互平台,可以有效发展客家文化景观。为此,文章通过研究探讨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基于新媒体应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客家文化景观在数字化过程中的转化模式。同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基于新媒体应用提供新的设计策略,从而在社会传播中有效进行客家文化景观的发展,这对江西的经济、文化、旅游事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具有很强的经济社会价值。
关键词:客家;文化景观;数字技术;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VR技术‘数字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的App交互应用研究”(GJJ161239)研究成果。
在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互动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全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为客家文化景观的展示和传播指引了新的方向。数字媒体传播的方式可以短时间内吸引年輕群体的注意力并提升用户体验,参观者和研究人员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快捷地通过智能终端多次进入平台,使客家文化景观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
一、江西客家文化景观数字化分析
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而地名加上文化景观的研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客家人具有迁徙特征,他们的祖先最先生活在中原地区,后来迁徙到南部。也就是说,在几次大规模的汉族人口南迁过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他们主要分布于粤、闽、赣、桂、湘、川等地[1]。目前,对客家源流、客家建筑景观、客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
各文化景观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城镇建设、交通条件、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其的形成和分布会起到重要影响。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的特征可从民居建筑、传统习俗、地方方言、宗法制度、民间信仰等角度进行提取[2]。然后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针对江西客家文化景观,通过VR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再现现存景观和重现消失景观,并以交互平台为载体,提供丰富的视图信息和交互方式,实现信息更广泛的推送,从而达到永久保留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的目的,进而促进客家文化传承发展,有效提升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二、国内现状分析
赣南与粤东和闽西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整个客家人的族群历史和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然而江西客家却在客家文化的知名度上远远不及粤闽客家文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江西客家文化宣传较弱,使江西客家文化的优势没有很好地突显出来。其次是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认识不足,在客家文化的发展上始终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大多以点状单独的模块方式进行展示,缺乏与前沿学科的关联性以及整体资源的集成整合。这需要有更多的学者进行江西客家源流、客家妇女、客家建筑、客家宗族、客家信仰等方面的研究[3]。
三、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基于新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受新的文化和商业模式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改变[4]。
(一)缺少有效的转化应用案例,数字活化作用弱
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属于地域文化,但许多传统和技艺已远离现代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重视。许多数字媒体展示的也只是浅层将传统文化生硬套用在网页、App应用等产品上,缺少数字化的适配性及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且数字活化过程单一,导致无法引起受众兴趣,传播性弱。另外,可借鉴的成功转化案例和文献资料较少。
(二)工作量大
数字技术对人、物和社会解析的案例较分散,需花大量时间收集整理。而且梳理后需要重新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在数字媒体产品上运用得好。
在研究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下:第一,如何有效收集较为全面的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相关资料,特别是已消失的客家文化景观数据,这是研究的关键。第二,如何结合VR技术建立“数字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第三,如何通过交互平台展示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的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省市的客家文化景观,摆脱“失语”的困境。
四、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基于新媒体应用的设计策略
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江西客家文化景观交互平台,结合VR技术建设数字化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实现虚拟场景重现、高精度环境尺寸测量、高清晰度数字影像图片欣赏等功能,不仅对保护、传承客家文化来说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工程,而且能达到永久保留客家文化景观并使其传承发扬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可为拓展VR技术和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运用做出有益的探索与创新。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结合将产生融合“接触点”,数字技术的提升有助于文化内容的传播,而新思想、新产品、新的传播方式融合后,会达到“爆点” [5]。因此,数字媒体与文化内容之间的积极互动、相互赋能可促使数字作品由冰冷的技术表现转变为具有温度、情感化的新艺术形式 ,为江西客家文化景观活化传承方式提供新的设计策略模型[6]。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基于新媒体应用的设计策略,分为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例验证三个部分。
(一)提出问题,以理论研究为基础
对江西客家文化景观构成元素进行解析,可从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7]。具体而言,系统地搜集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的照片、文字、摄像等资料,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科学方式,对江西客家文化景观进行周密、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然后提取关键元素进行分析,总结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的特点,并将其在新媒体平台和数字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转化模型的构建
以现代传播方式和数字作品的表现形式为切入点,通过数据采集和整理,有效将客家文化景观元素所具备的特征和内涵运用并体现在数字媒体中。首先确定采集地点,确定后采集动态全景高精度图片和影像,并建立VR资源数据库,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后,建立模型。其次,结合VR技术手段,利用数字建模和大量实地采集的照片、摄像、文字表述等资料,构建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多维互动虚拟环境,并真实再现建筑、生产生活场景。最后,通过信息数据采集,解决三维多源数据管理问题,并及时对数据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在借助VR技术建立了江西客家文化景观三维仿真模型后,实现可交互的虚拟环境,能将媒体新理论和新兴技术更好地结合到江西客家文化景观数字化保护中来[8]。
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要积累实践经验,建立起客家文化景观数字化转化的方法模型。该模型应具备适应性和可持续的开发性,这样才能持续地为江西客家文化景观数字化展示发展提供原动力。首先,构建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元素转化方法模型。依据以人为本、情感化设计原则,将传统刻板的元素,通过重构和再设计等方式进行动态化、互动化、数字化转化处理,保留核心元素的基础上,由设计师进行重新设计。其次,制定数字化轉化参数标准。建立参数化应用资源库,并将数字媒体常用的共性元素建立模型,从而为高效提取共性元素应用到后续设计中奠定基础。最后,扩展客家文化景观的数字运用领域。在人们的使用中,创新性地扩展文化元素与现代商业需求的结合点,扩展转换模型库构建的边界。
(三)实例验证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根据收集的高动态全景数据和高精度数字影像图片,建立可视江西客家文化景观VR资源数据库,构建转化模型,然后以App移动交互平台为载体呈现,这从现有VR技术、媒体传播和App开发技术实施来说都是可行的。最终借助移动终端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图信息和交互方式,实现信息更广泛的推送。实现对客家文化的异地推广宣传,能吸引年轻群体了解民系历史文化,打卡想要了解的景观,从而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首先,实例验证对客家文化景观活化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具体项目的长期实证过程,将传统的客家文化景观元素转化在数字媒体上,形成新的传播形式。其次,实例验证可检验客家文化景观转化模型的正确性。通过长期市场反馈和后台数据,能有效检验客家文化景观活化的有效性。最后,保障客家文化景观在传播过程中的规范性。对在数字媒体上的传播内容、传播语境起到规范化作用。
五、结语
客家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客家文化景观基于新媒体应用的设计,是当今社会将传统文化活化和传承的重要手段,具有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江西客家文化景观的传播与传承拥有了技术加持和赋能的创新技术平台后,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强大能量,使民俗文化内容传播具备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这对江西客家文化景观活化传承方式提供了新的设计策略模型,避免了文化元素在数字媒体中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并在传统文化展示、传播等方面开创了新的用户体验,提升了公众认同感,将学习传统文化融入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建新.江西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0-121.
[2]夏远鸣,河合洋尚.全球化背景下客家文化景观的创造[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51-53.
[3]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130-134.
[4]代丽娟.台湾地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5.
[5]胡克.广府民俗文化元素在新媒体应用中的数字活化设计策略研究[J].设计,2020(15):79-80.
[6]韩若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与创新:以“情动机制”为视角[J].民俗研究,2019(6):56-66,158.
[7]罗磊.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施设计中的表达[J].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9):65-66.
[8]马笑天.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3):84-85.
作者单位:
林丹,广州南方学院、澳门城市大学。
江帆,南昌师范学院、澳门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