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苹
[摘 要]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利用绘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特点,拓展绘本资源,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在读绘本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学会排解负面情绪,在表演互动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在创作绘本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这样就能巧妙地利用绘本资源,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绘本资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绘本最早起源西方,而现代意义上的绘本则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绘本的英文表述为“picturebooks”。绘本不同于有插画的书(illustratedbooks),绘本是文字和图画共构的艺术品创作,若书中的图画作用并不在于协助故事的运作,只是为了美化页面,则无法称为绘本,仅能称之为有插画的书。绘本具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情节多样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绘本常常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初中阶段使用较少。实际上绘本的读者群体年龄分布实际上十分广泛,它能创设生动的情境,因此也十分适合初中生阅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绘本,将单向灌输变成嵌入式表达,将说教讲解转换为体验感受,建立一个深入感受、影响生命的课堂,进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读,排解负面情绪
绘本的读包括自读和共读两种不同的形式。在自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情感,和其形成共鸣,体会其内心世界,思考如何能帮助其摆脱困境。在共读环节,学生则要和伙伴进行讨论,在遇到有负面情绪时选择如何应对。在共读分享时,学生能逐步排遣内心的苦闷,消除负面情绪。
健康良好的情绪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在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更好地生活,然而初中阶段正是青春萌发的时期,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常常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此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阅读绘本《我不想生气》,通过自读和共读的方式获得感悟。在学生自读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思考,先看看主人公在生气时是什么表现,再看看主人公是如何排遣负面情绪的。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思考,想一下自己生气时是什么表情,有没有排解负面情绪的好方法。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共读,结合阅读和反思的结果进行讨论,主要说说在生活中自己遇到了哪些困扰,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能消除负面情绪。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负面情绪是需要发泄的,但是绝对不能发泄到自己同伴的身上,一般来说我会选择去操场上跑步,或者打一场篮球,这种大汗淋漓的感觉真好,而且也能讓我消除不良情绪。”通过共读交流,学生找到了更多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
情绪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绪体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情绪影响了学生社会性发展,影响了未来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阅读绘本作品,尝试从中得到启迪,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调节自我情绪,得到健康成长。
二、现,发展共情能力
“现”指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绘本。初中生想象力丰富,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运用朗诵、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现。此时学生能提升共情能力、身体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进入特定的场景中,感触更深刻,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他们就能认识到该如何调整情绪。
《会飞的抱抱》讲述的是爱心传递的故事,主人公通过邮递员将自己的拥抱传递给了住在外地的奶奶,而传递拥抱的过程中,所有的人也都感受到了爱的力量。由于不少初中生出现了逆反心理,存在对他人冷漠、过于自我的情况,此时若能让他们阅读《会飞的抱抱》,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其演绎出来,则能促使他们发展共情能力,认识到要热情地对待他人。教师组织学生先展开角色扮演,拥抱他人,然后说说拥抱后的感觉。如有学生提出:“我原本性格很内向,不想和他人多接触,但是在拥抱之后,我感觉很开心,想要和他人多接触一下。”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那么,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想要拥抱的人呢?不如也拥抱一下他们吧,看看对方的反应如何。”通过“抱一抱”活动,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他们发现如果对方和自己有距离感,这个时候如果能拥抱一下对方,则能瞬间拉近距离。
教育戏剧对情绪有调节作用,它能提升情绪的识别能力,发展情绪的理解能力,能促使人们更好地表达情绪、调节情绪。所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积极表现、展示自己的情感,促使其激发共情,让他们有所感悟,学会控制情绪。
三、论,学会欣赏别人
“论”指的是讨论、议论,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形成一些个性化的看法,又或者产生一些疑问。教师要引导他们展开交流讨论,相互解答对方的疑问。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展开思维碰撞,从同伴的身上得到启迪,进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不少初中生个人意识觉醒,但是却过于自我,很少关心他人,如果同伴遇到了心理健康问题,他们也常常坐视不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绘本《我好难过》,然后展开讨论活动。在互动讨论中,学生可以向同伴倾诉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自己感到难过,而同伴不仅要倾听对方的话,还要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如有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无法提高,所以很难过,同伴便和其分析成绩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并帮助其拟定提升的方案。该学生在倾听同学的建议后对其产生了欣赏之情,发现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自己不一样,自己太过于感性,而且常常沉溺在难过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而对方则能跳出困扰,理性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互动讨论活动,学生学会了关心别人,帮助同伴解决生活中让人“难过”的事情,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同伴的人格魅力,逐步学会了欣赏他人,向他人学习。
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困扰,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启迪,认识到该如何赏识别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分享和交流,不仅要在阅读绘本作品时进行交流讨论,在生活中,若学生遇到了各种困扰,也可以找同伴倾诉。在此过程中,学生渐渐学会欣赏他人,同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四、画,体验合作乐趣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作品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编绘本作品。此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绘画接力活动,共同创作绘本。在此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如此,他们还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在阅读了《我好快乐》这个绘本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绘本创作活动,围绕“如何将‘不快乐变成‘快乐”,尝试画出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会引起人的负面情绪,然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最后画出快乐的状态。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同学都采用接力画的方式,第一名学生提出问题,第二、三名学生解决问题,最后一名学生画出结果。在活动中,学生提升了想象力,如有同学提出通过放“情绪气球”的方式,放飞氢气球,寓意释放不良情绪,以此来调节心情,让自己变得快乐。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如果和同伴一起参与的话,也能起到相互鼓舞的效果。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對不好的心理,如果只是一个人应对,那么总是困难重重,但是如果能和伙伴合作,分析如何解决问题,那么就更容易得到解脱。”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和他人的关系也更和谐。
绘本能启迪人们的审美直觉,提升其审美想象能力,激发审美创造能力,促使其完善品德和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合作创作活动,思考如何用绘本展现出生活中的美,体现情绪的变化,给读者更多视觉上的美好体验。学生还要思考如何能设计精美的装裱,通过精巧的构思展现细腻的情绪,运用巧妙的文字辅助图片呈现出独特的美。这样设计的绘本在各个环节会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绘本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将冷冰冰的知识道理转化为直抵人心的形象感知,进而促使学生将其转化成自然而然的行为,从而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教师要创新绘本阅读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结合绘本的主题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对自己有什么启迪,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婉.试论绘本在心理课上的有效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10).
[2]张盈琤.以绘本为载体的初中心理活动课实践与思考[J].大众心理学,2018(10).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