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9-12 06:31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栓塞肺结核支气管

钟 鹏,张 晖(通讯作者)

(广州市胸科医院介入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肺结核患者易发生咯血症状,其属于肺结核的常见并发症,若止血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为使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出血得到控制,需使血管收缩机能得到有效强化。综合治疗为肺结核大咯血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保持卧位、吸氧、抗结核以及应用垂体后叶素,但综合对症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2]。介入治疗的实施可有效阻塞血管,由此使出血得到控制[3]。为进一步分析肺结核大咯血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效果,开展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60例,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4];出现大咯血症状;具备介入治疗适应证;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肺部恶性病变;血管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与栓塞组各30例。两组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患者入院后指导其保持卧床休息,抬高脚部,头部相对较低,使患者机体呼吸道保持通畅,为其开展低流量吸氧以及抗结核治疗,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786)治疗,采用6U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溶于40 mL 0.9%NaCl溶液,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用药完成后采用12U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溶于250 mL 0.9%NaCl溶液,维持静脉滴注,每天2次,至患者咯血症状完全停止后72 h。观察组接受体循环动脉中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在手术开展前,完善患者检查工作,包括心电图、肝肾功能、尿常规等,确定无介入禁忌证后,为患者开展介入检查,对出血位置予以确定。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对穿刺部位皮肤实施常规消毒后铺巾,穿刺点位置确定为右侧腹股沟韧带下方1~2 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位置,穿刺部位开展局部麻醉后,应用0.5 cm横切口。股动脉穿刺方法为经皮穿刺技术(Seldinger)技术,在完成穿刺操作后,采用福科布拉(Fcobra)导管置入,使其进入到患者机体胸主动脉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同时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调整导管头位置和角度,当导管尖进入到支气管动脉入口后,采用非离子对比剂注射,确定其为支气管动脉后,对血管出血征象进行观察,同时确定病变血管的走向和分布。术中可见患者的供血动脉增粗,走形迂曲,病变区见杂乱成网状的细小血管。依据靶血管位置情况和内镜,对栓塞材料进行选择,开展支气管动脉栓塞,采用栓塞剂明胶海绵颗粒置入导管内,使细动脉被栓塞,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对动脉主干栓塞,期间需反复开展造影检查,明确栓塞状态,防止过度栓塞或反流,待患者栓塞血管的血液流动速度减慢或完全停止后,则需停止栓塞,同时再次开展造影检查证实,栓塞效果较差时,在支气管动脉开口端加用钢圈实施栓塞。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治疗后活动性咯血停止或减少达到90%及以上,偶尔出现轻微血痰,则为显效;治疗后活动性咯血改善,咯血量较治疗前降低达到50%,则为有效;治疗后活动性咯血未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5];(2)两组治疗后3 d、5 d与7 d的24 h咯血量;(3)两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冷汗消失时间与咳嗽减轻时间;(4)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胸痛、血肿、胸闷等;(5)为患者开展12个月时间随访,记录两组咯血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栓塞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治疗中支气管动脉治疗的效果优于内科治疗,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24 h咯血量比较

相较于常规组,栓塞组治疗3 d、5 d和7 d的24 h咯血量更少(P<0.05),支气管动脉治疗可加快咯血症状缓解,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24h咯血量比较(± s,mL)

表3 两组治疗后24h咯血量比较(± s,mL)

?

2.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相较于常规组,栓塞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冷汗消失时间与咳嗽减轻时间均更短(P<0.05),支气管动脉治疗可促进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h)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h)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支气管动脉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为患者开展12个月时间随访,栓塞组复发1例,常规组复发5例,栓塞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肺结核为常见传染病,致病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疾病发生后会对患者机体的多个脏器造成侵袭,其中侵袭风险最高的肺部,会导致患者的肺部受到结核感染[6]。导致肺结核传播的高危人群为排菌者,当结核分枝杆菌对机体造成侵袭后,并不一定会导致肺结核的发病,而当感染者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是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提高时,肺结核才会出现临床发病,若能够为患者开展尽早诊治,患者通常可取得良好预后情况[7]。肺结核患者易发生咯血症状,其属于肺结核的常见并发症,若止血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为使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出血得到控制,需使血管收缩机能得到有效强化。目前肺结核咯血治疗中,垂体后叶素为主要用药,其可快速增强血管收缩功能,从而使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出血量减少,但药物半衰期短,需维持用药,且部分患者药物敏感度低,不适宜接受大剂量用药[9],会对患者的咯血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当患者出现大咯血症状时,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栓塞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相较于常规组,栓塞组治疗3 d、5 d和7 d的24 h咯血量更少;相较于常规组,栓塞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冷汗消失时间与咳嗽减轻时间均更短;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更低。提示相较于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治疗中体循环动脉中支气管动脉具备更好的应用效果,可尽快使患者咯血停止,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与疾病复发。与前人研究报道相符。分析原因,应用体循环动脉中的支气管动脉开展介入治疗,在肺结核大咯血治疗中具备突出的优势,肺结核患者病变部位由于长期处于慢性炎性反应刺激的影响,病灶区供血不仅来自支气管动脉,同时也来自体外循环支气管动脉,病灶区组织中的血管发生破裂而引发大出血的风险更大[11]。同时体循环动脉中支气管动脉可出现病理性变化,在肺内病灶供血中充当重要角色,并发展为责任血管,为体循环动脉中支气管动脉开展介入治疗,可使肺内病灶的进展受到抑制,防止出现继发性感染,在控制患者咯血症状的同时,可缓解疾病引发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12-13]。同时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较药物治疗更少,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4]。

综上所述,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效果确切,可缓解咯血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与疾病复发。

猜你喜欢
栓塞肺结核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