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东,刘中棋
(高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高州 525200)
脑出血及脑梗死均为临床常见神经科疾病,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在经过对症治疗后也可能导致患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多种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若病情严重还可造成患者死亡[1-2]。临床中严重脑出血以及大面积脑梗死疾病患者的首要症状均以意识障碍为主,此外小病灶脑出血和轻度脑梗死患者也有比较相似的临床症状表现,常规检查鉴别诊断难度较大[3]。为有效鉴别患者疾病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CT常规平扫检查确诊的15例脑出血患者和1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总结CT诊断的效果及作用。现汇报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常规平扫检查确诊的15例脑出血患者和1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出血患者中包括男10例,女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3.6±3.5)岁;脑梗死患者中包括男8例,女7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9岁,均值(64.1±3.7)岁,两种疾病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数据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常规平扫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临床检查和治疗资料齐全;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晓,并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功能不全患者或重要器官衰竭病变患者;因外伤所致的脑出血患者;无法配合和拒绝参与研究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观察并记录两种疾病患者意识不清、口角歪斜、单侧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肌力减退等临床特征情况,并为所有患者进行CT(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具体检查流程:选择多层螺旋CT检测仪为患者进行头颅扫描,参数设置包括螺距1,层厚5 mm,矩阵选择512×512,对扫描获得的数据传输至系统内,通过卫宁PACS系统对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储存。由至少2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影像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客观性。
对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分别开展CT检查诊断并观察不同疾病的CT表现,统计诊断准确率。
15例脑出血患中有意识不清特征患者8例,口角歪斜特征患者6例,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例,肌力减退患者7例;15例脑梗死患者中有意识不清特征患者10例,口角歪斜特征患者8例,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7例,肌力减退患者4例,在两种疾病患者的四种临床特征方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比较[n(%)]
CT对脑出血诊断准确率为86.67%,对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80.00%,与常规平扫确诊结果相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CT对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效果[n(%)]
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表现主要包括:中线位移,并且在出血部位有高密度病灶,在其周围可见环形水肿带,不同出血部位的高密度影形状存在一定差异。
脑梗死患者的CT检查表现主要包括: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有患侧局部脑沟变浅以及灰白质分界面严重模糊或消失表现,或有患侧局部脑组织密度轻度下降,并有患侧脑室和外侧裂体积缩小表现;或可见患侧大面积脑组织密度下降且无清晰边界情况。
脑出血与脑梗死均为临出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均有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更会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此外由于脑出血属于神经外科疾病,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疾病,二者的治疗方案区别较大,因此需要对其病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便于开展后续对症治疗[4-5]。由于严重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症状,包括意识不清等,因此初步诊断具有较高的难度。而小量脑出血指的是大脑半球出血量在10 mL以下的脑出血患者,和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易混淆,所以二者的诊断确实有较大的难度[6]。在本次研究中,15例脑出血患中有意识不清特征患者8例,口角歪斜特征患者6例,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例,肌力减退患者7例;15例脑梗死患者中有意识不清特征患者10例,口角歪斜特征患者8例,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7例,肌力减退患者4例,在两种疾病患者的四种临床特征方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为有效提升患者诊断准确率,不仅需要对其病情、症状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还需要尽早开展CT检查,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保证患者可以及时进行正确治疗,降低误诊率。CT检查获取的图像质量较高,可对脑出血、脑梗死者脑内病变数量、范围、位置以及病灶大小等指标进行直接清晰显示,可以动态观察患者病变进展情况,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对脑出血诊断准确率为86.67%,对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80.00%,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相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见CT对于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效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此外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2 h内CT表现无特异性表现,多在发病24~48 h内方可明确。因此针对有意识不清等症状的患者开展CT检查后发现梗死面积较小时,需要进行定时CT复查,对其脑梗死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8]。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的24 h内多有持续性出血表现,所以同样需要进行CT复查,以及时了解患者出血情况[9]。
综上,严重脑出血患者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特征表现均以意识不清、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和肌力减退等为主,因此根据症状表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的难度较大,易造成误诊,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而CT作为临床中应用较多的疾病诊断方法,成像快、扫描耗时少、成像质量高是其主要优势,在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帮助医师及时确定出血和梗死灶、病变范围和程度、数量、位置及大小等,同时还可用于后续复查,不仅可以早发现和早诊断患者病情,还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因此可将其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