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尚宁,官逸群,秦 蕾,皮永前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超声科 广西 柳州 5450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但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另外,乳腺癌恶性度相对较高,转移率也较高,对于放化疗不敏感,在发病早期对乳腺癌进行确诊并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可见在早期判断乳腺癌可切除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中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以影像学为主,但常规的X线、CT等技术对于病灶组织的整体评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随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技术不断被用于疾病诊断中,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诊断效果[1]。本文将就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技术在用于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犯程度和病灶组织可切除性评估时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对比,以期为提高乳腺癌的诊疗效果提供参考。
此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共80例病灶,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9.4±4.3)岁,病灶最大径线在8.6~53.8 mm,平均直径为(24.2±4.7)mm。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②对超声造影剂无过敏情况者;③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化疗等;④病灶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乳腺癌。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对研究所用试剂过敏患者;④术前行放疗或化疗者。
研究所用设备为迈瑞Resona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L11-3U线阵探头,频率5.0 MHz~12.0 MHz。造影剂为Bracco公司声诺维,造影机械指数0.08。超声造影检查时先采用常规平扫模式对患侧乳房的病灶区域进行扫描,观察病灶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等特点。然后取声诺维冻干粉剂25 mg,加入5 mL 0.9%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匀,制成混悬液后,抽取造影剂4.8 mL,经肘静脉团注,然后注射5 mL 0.9%氯化钠溶液。从注射开始存储动态图像,存图时长3 min。超声造影诊断可切除标准: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可见充盈缺损区;造影后病灶周围穿入或扭曲血管;不规则形态。弹性成像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上举,将双侧乳腺及腋窝充分暴露,采用实时双幅模式来分别显示弹性图和灰阶图。观察病灶区域颜色,记录病灶组织弹性评分及具体情况。
观察患者乳腺癌病灶组织周围血管受侵程度,以患者病理检测进行判断为标准。将手术切除病理组织进行处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如可见血管内存在成团癌细胞,且周围血管内皮环绕,则确诊为存在周围血管侵犯。
不可切除乳腺癌病灶标准:病灶组织存在扩散、远程转移等情况,可见邻近组织受到侵袭、乳腺周围血管受累。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 超声造影判断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度情况
80例病患中超声造影呈低增强表现6例,呈等增强表现11例,呈高增强表现63例。平均达峰时间(15.98±0.38)s,平均峰值强度(0.15±0.03)dB。超声造影诊断存在周围血管受侵情况为69例。病理诊断存在周围血管受侵为71例,其中38例动脉血管受侵,33例静脉血管受侵。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血管受侵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为87.50%(70/80),特异度55.56%(5/9),灵敏度91.55%(65/71),见表1。
表1 超声造影判断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度(例)
2.1.2 超声造影判断病灶可切除性情况
超声造影判断可行手术切除患者为64例,实际行手术切除65例,可切除性判断准确性为96.25%(77/80),特异度93.33%(14/15),灵敏度96.92%(63/65),见表2。
表2 超声造影判断病灶可切除性(例)
2.2.1 弹性成像判断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度情况
80例患者乳腺病灶弹性量值为66.28~137.38 kPa,平均弹性量值(91.29±8.28)kPa。弹性成像存在周围血管受侵情况为64例。弹性成像在用于乳腺癌血管受侵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为81.25%(65/80),特异度55.56%(5/9),灵敏度84.51%(60/71),见表3。
表3 弹性成像判断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度(例)
2.2.2 弹性成像判断病灶可切除性情况
弹性成像判断可行手术切除患者为63例,实际行手术切除65例,用于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为87.50%(70/80),特异度73.33%(11/15),灵敏度90.77%(59/65),见表4。
表4 弹性成像判断病灶可切除性(例)
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用于乳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和手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性较高,准确性及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造影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弹性成像(P<0.05),见表5。
表5 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差异性对比(%)
乳腺供血主要由腋动脉分支和胸廓内动脉穿支负责,血供不是十分丰富。当乳腺组织发生癌变后,病灶组织需要增加供血,局部血管丰富,致乳腺血供增加,极易发生周围血管侵袭。研究表明[2],周围血管侵犯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周围血管侵犯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乳腺癌发病早期临床检出率,且对肿瘤新生血管检测效果明显提高。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根据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在局部受压后,软组织较硬的部位更容易出现形变,通过对比分析肿块受压前后超声信号改变情况,同时配合相关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技术等,对病灶及周围组织硬度进行有效评价,继而完成病灶组织定性诊断[3]。弹性成像技术代表的是肌纤维细胞在乳腺病灶组织内的分布状况,能准确实现对病灶组织良、恶性诊断。但对于周围血管侵犯、手术可切除性评估时,虽准确性较高,但缺乏良好的特异性,应用受到限制[4]。超声造影在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对乳腺病灶组织内及周围血供和灌注特点进行观察,能良好反应病灶组织密度、伪影程度、纤维生理运动情况、血供状况,同时还能微观的观察到患者病灶组织的结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用于乳腺癌血管受侵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为87.50%,特异度55.56%,灵敏度91.55%,用于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为96.25%,特异度93.33%,灵敏度96.92%。弹性成像用于乳腺癌血管受侵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为81.25%,特异度55.56%,灵敏度80.51%,用于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为93.33%,特异度90.00%,灵敏度73.33%。可见两者均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但相对而言,还是超声造影应用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程度及可切除性评估时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但超声造影对于乳腺癌周围血管受侵程度及可切除性的评估效果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