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翠薇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B超室 江苏 昆山 2153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可导致血栓后综合征、急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后果[1]。据相关研究报道[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死率较高,诊断前的12个月,病死率高达5%。早期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查,如D-二聚体,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特异度较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还依赖于准确、无创的影像学方法[3]。目前,下肢静脉造影术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鉴于其创伤性及并发症风险,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彩超技术的发展,其以无创、可重复、快速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升高。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50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二维及彩超的诊断价值。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9例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7例,女32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4.58±15.21)岁。40例为下肢骨折患者,11例为妇产科术后患者,8例为收治于其他科室患者。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5.02±15.4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经X线造影检查确诊;(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合并有下肢皮温升高、疼痛、肿胀等症状者;(4)患者发病时间≤14 d,为急性期;(5)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者;(2)下肢严重外伤者;(3)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4)合并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6)造影剂过敏者;(7)肝肾功能不全者。
两组患者均经二维及彩超对下肢进行检查。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具有彩色多普勒现象和脉冲多普勒系统。患者检查时取仰卧位,下肢外旋,膝盖略微弯曲,依据自上而下的原则对采用7.0 MHz的探头对患肢静脉进行探查,顺序为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胫前静脉,对血管横纵轴进行反复扫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探查髂总静脉、髂外静脉。检查完后更换体位为俯卧位,探查腘静脉、胫后静脉,观察血管形态、内径、走行以及腔内回声特点等,观察下肢静脉血栓的大小、位置、类型、数量,并采用彩色多普勒现象观察血管的充盈情况、侧支循环情况等,通过血管压瘪试验的脉冲多普勒系统观察声响图像的变化与呼吸规律之间的相关性[4]。此外还可以辅以远端肢体挤压试验来观察静脉瓣膜的情况,判断静脉血流是否通畅。在血栓形成部位,多角度观察。对于下肢水肿较为严重或肥胖患者时,可采用3.5 MHz凸阵探头,调整彩色增益和滤波,增大穿透力,以显现出隐藏较深的血栓。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类型、分布的血管、声像学特点。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双侧股总静脉(CFV)、腘静脉(POV)、股浅静脉(SFV)、内侧腓肠静脉(MGV)的血管内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以及阻力指数(RI)。
采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9例患者双侧发生血栓的有2例,占3.39%。左下肢的血管病灶数目多于右下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3,P<0.05)。最常见的类型为周围型,见表1。
表1 5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类型[n(%)]
股静脉出现血栓的比例最大,占51.95%。其次为腘静脉,占23.38%。见表2。
表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管分布[n(%)]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下肢静脉血管内径方面均有增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下肢静脉血栓的血管内径比较(± s,mm)
表3 下肢静脉血栓的血管内径比较(± s,mm)
?
观察组的PSV、EDV大于对照组,RI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下肢深静脉血栓流速及阻力指数比较(± s)
表4 下肢深静脉血栓流速及阻力指数比较(± s)
?
彩色超声下:(1)下肢深静脉血栓呈现较为均匀的低回声状态,腔内充盈缺损,静脉壁增厚,管壁僵硬,病变处管腔加宽,出现侧支血管或侧支静脉;(2)管腔按压后不闭合,血栓处彩色多普勒超声缺乏自主性,血流量明显减少,甚至无血流;(3)探头加压后血流频谱不随呼吸频率而改变;(4)探头加压后静脉血管腔部分压瘪或不能压瘪。
该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状况由医师选择抗凝、溶栓、扩张血管或机械溶栓等方式治疗,经彩超观察随访治疗结果,治疗后深静脉通畅。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下肢皮肤改变、肢体疼痛、沉重感等,与长期制动、高龄、激素治疗、手术和应激创伤等因素有关。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时诊断,给予治疗尤为重要。近来研究表明[5],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特异性已经达到89%,灵敏度为95%,准确率为94%。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
本研究经彩超诊断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好于左下肢,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动脉容易受到左侧腹股沟韧带、右侧髂总动脉以及腹主动脉的压迫有关。就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类型而言,以周围型最为常见,这与张秀花等研究结果一致[6]。这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血栓的性质进行准确判定,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结果还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于股静脉,其次为腘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多角度观察静脉的分布与走向,能够检出静脉栓子,明确其大小、部位和数量。其次,彩色还能观察病灶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较为典型的患者CDFI表现为“断流征”。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相比,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相关静脉管径显著增大,而且流速显著减慢(P<0.05),这与蒋开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这提示通过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可以推测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
通过二维及彩超能够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求操作者能够熟悉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血栓形成的直接间接征象,并进行患侧与健侧的对比。检测过程中未预防新鲜血栓的脱落,一定不能挤压血栓。同时检查前做好宣教,介绍好注意事项,以防止患肢在检查过程中的任意活动。
综上所述,二维及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操作简单,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可作为首选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