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鑫 吴文娴 /文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100 周年华诞,这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也是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百年。这段红色历史从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上诞生,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共产主义信念从未因时间流逝而变老,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历久而弥坚,至今焕发着蓬勃生机。
天圣华作为一家专注国防军工领域的企业,一直以“军”文化作为“根文化”,从党史中汲取精华,推动和赋能自身企业和行业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奋斗后赢得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为世界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期间历经艰辛和曲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同时也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再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鲜活的感染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是我们淬炼理想信念的火热熔炉,是我们坚定初心使命的力量源泉。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找寻共产党人的精神寄托、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持续强化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识变求变应变,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能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回望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史,科技和教育是其中最美的和音。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阐释着对科技和创新的更深体认,致力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1956 年1 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这也被认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源头,“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来,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63 计划”“火炬计划”……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95 年5 月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中国把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科教兴国”战略正式确立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基本国策,它向世人宣示: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亿万人民,自觉坚定地寻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兴国强国注入强大持久动力,奏响了时代强音。
这期间,全国科技、教育工作者成为科教兴国战略主力军,大批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大量科技型企业纷纷涌现。短时间内,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观念深入人心,一系列科教领域的创新部署加速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定,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启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全民科学意识觉醒,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领跑全球……
这首“春之曲”穿越时空隧道,踏上21 世纪的新航程,正以更加强劲高亢的旋律,回荡在中国梦的百年征程中。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作用日显重要;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永不枯竭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14 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凝心聚力,共赴世界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是新时代发达国家保持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跃迁为高收入经济体、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途径。必须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才能有效保障国家科技安全、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还有不少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不少明显短板亟待补齐,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原创性、前瞻性科技创新依然不足,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产业提升、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主要因素。因此,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创新为引领,沿着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根本。当务之急,就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以“四个面向”为牵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实施科技攻关,将现存的“卡脖子”难题逐一攻克,尽快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这些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目的。要以促进实体经济大发展为导向,以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升级为目的,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坚持与制度创新协同共进是保障。一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强化顶层设计,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推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以制度创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保驾护航;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做到不错位、不越位和不缺位,将创新激励导向积极培育市场创新主体,以市场机制推动形成大中小型各类企业竞相创新的蓬勃局面;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鼓励科研工作者心无旁骛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时下,“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400 亿元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一系列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大招”正在中国酝酿实施,他们将带给转型中的中国巨大的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当今世界的发展瞬息万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以新的发展思维和理念来求新求变。
作为国防军工行业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天圣华以“专注军工智能,鼎力中国制造”为使命,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加快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踏上新征程,天圣华将不断地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真理、智慧和精神力量,把其转化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营养剂”,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