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黄纯艳):中国古代财政体制既有赓续不替的基本原理,也有因时更革的阶段性变化。变与不变的基点皆是如何保障国家治理。从财政角度看,财政体制与国家治理方式是一体两面的。本组笔谈所收陈明光、陈锋、刘志伟、王万盈和黄纯艳五位学者的论文从以下方面揭示了北魏到清代财政体制与国家治理的内在关系:一是财政体制的制度逻辑,陈明光教授、陈锋教授通过对“统收统支”“量入为出”“量出为入”等财政概念的考释,分析了概念背后的制度逻辑及其反映的财政体制变化;刘志伟教授论述了经制财赋之外的额外征派在贡赋体制原理下如何获得法理依据。二是财政体制与国家治理方式的关系,王万盈教授讨论了北魏平城时代前后、太和改制三个时期财政体制变化与国家治理方式的关系;陈锋教授、刘志伟教授分别以“量出为入”和一条鞭法讨论了财政体制转型如何引起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三是财政体制如何影响国家治理能力,王万盈教授论述了北魏财政体制三次重要变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相应提升的关系;陈明光教授论述了唐前期“统收统支”财政体制下国家治理成效与不足;黄纯艳教授論述了北宋王朝财政汲取能力、财政管理和供给格局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五篇论文虽仅各从一个方面讨论古代财政体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不能涵盖所有的时空变化,但从不同角度透视了北魏、唐、宋、明、清财政体制与国家治理内在关系的时代特点和演变轨迹,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古代如何调适财政体制实现国家治理的认识。